|

汽车

牵手华为向特斯拉Model Y下战书,一文看懂小鹏G7实力究竟怎么样?

来源:汽车之家

2025-07-02 00:00:00

(原标题:牵手华为向特斯拉Model Y下战书,一文看懂小鹏G7实力究竟怎么样?)

汽车之家 资讯 都说小米和小鹏是两“小”无猜,当雷军公布小米YU7售价在25.35万起后,订单量直接爆表。而现在,压力自然给到了小鹏G7的身上,同样都是7字辈成员,小鹏汽车副总裁此前曾表示,这或许会是今年25万元级最能打的SUV车型。事实果真如此吗?如今,小鹏G7官宣明日(7月3日)正式上市,那么让我们一文看懂,小鹏G7实力究竟怎么样?

强化“智能”标签 小鹏G7下一剂猛药

当你了解多款新能源车后便会产生一个感触——“好看的皮囊大差不大,独有的技术才是立身之本”。对于小鹏G7而言,押宝“智能”这个赛道成为了它抢占市场的杀手锏。

那么,它有多智能呢?

这一次,小鹏G7直接亮出来一个标签——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实现这个功能,关键的两大要素便是具备2000+TOPS的有效算力和车端VLA+VLM模型。

先来看看2000+TOPS的有效算力,拥有这个能力的基础便是自研的图灵AI芯片,用官方话来说直接“一颗顶三颗”!就这个单颗算力超700TOPS的图灵AI芯片,在小鹏G7的Ultra版车型将会搭载三颗,因此总算力超过2200TOPS。

这是啥水平呢?

特斯拉芯片算力性能

芯片型号

算力(TOPS)

工艺制程

量产时间

HW4

500-700

未明确

已装车

HW5

2000–2500

3nm

已量产2026年装车

算力性能参数对比

芯片型号

峰值稠密算力

实际稀疏算力

关键提升点

小鹏图灵AI芯片

超700TOPS

-

小鹏G7整机三芯方案达2200TOPS

英伟达‌Orin-X

254TOPS

≈200TOPS

双芯并联可达508TOPS

英伟达Thor-U

500TOPS

700-750TOPS

单芯超双Orin-X(508TOPS)

‌英伟达Thor-X Super

2000TOPS

5000TOPS

稀疏算力为Orin-X的25倍

注:图灵芯片单颗算力对标Thor-U,但三芯协同实现算力跃迁。

对比来看,蔚来ET7在辅助驾驶系统中配备了4颗英伟达Orin X芯片,总算力为1016TOPS。蔚来ET9,搭载了两颗自研的NX9031神玑芯片,刚刚达到了2000TOPS门槛。理想L9 Ultra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达到‌700TOPS。特斯拉FSD现款采用HW4芯片,算力在500TOPS-700TOPS,而HW5芯片‌,总算力达2000–2500TOPS(HW5芯片‌2025年6月已进入量产阶段)。

那么超2000TOPS的算力,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高算力芯片可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例如自动驾驶系统需在毫秒级解析传感器信息并决策,小鹏G7如同拥有一个多线程控制的大脑,能同时处理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导航地图等信息,传感器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数据,它都能实现实时整合、分析,并作出准确、快速的决策。划重点了,2000+TOPS算力能使车辆实时避障成功率提升至98%。

正因为2000+TOPS算力的支持,让小鹏G7处理各类事情上变得“得心应手”,这也引申出它的下一个能力——可支撑车端VLA+VLM模型,实现人类指令理解与复杂路况应对。

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和VLM(视觉-语言模型)。

模型类型

能力范畴

能力焦点

输出形式

核心目标

VLM

视觉感知+语言理解

感知与认识(理解是什么)

文本描述、答案标签

实现图像/视频与文本的跨模态对齐与推理(如看图问答,图文匹配)

VLA

视觉感知+语言理解+物理动作

感知+认识+执行(解决“怎么做”)

车辆转向/油门信号

将环境观察与语言指令转化为物理世界的行为输出(如自动驾驶决策)

VLM是一种多模态模型,通过统一处理图像和文本数据,实现跨模态理解。在自动驾驶领域里,VLM通常用于理解驾驶环境,并转化成抽象的规则概念,比如红灯停绿灯行。VLM本身无法执行驾驶行为,一般需要搭配一个额外的端到端模块,把指令转化为操作行为。

VLA则是在VLM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能力,通过对视觉画面(也可以是语音或者文字)的理解,直接产生操作行为的多模态模型。和VLM模型相比,它具有直接输出操作行为的能力;而和传统的端到端模型相比,它又具备从视觉转化到语言再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过程透明可见,能更好的帮助用户理解汽车的驾驶行为。

而小鹏G7上首搭VLA+VLM大模型,并且强调将会本地算力部署。前者用于驱动辅助驾驶系统,后者则帮助座舱更好的理解乘员意图。关于为什么是“本地算力部署”,主要是远端部署时效性差,一旦断网直接咔嚓!小鹏汽车认为一辆合格的L3级算力AI汽车,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简单总结就是,小鹏G7辅助驾驶能力很强,不仅处理问题速度快,还能进行本地化思考避免宕机。当然,这里还得提及G7身上的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也有很大的功劳。

联手华为 AR-HUD让G7锦上添花

当初看到小鹏与华为联手的消息,差点以为“某界”要来了,结果竟然是与华为XHUD联合研发了AR-HUD。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在传统HUD的基础上,加入了AR(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它可以把一些关键信息以动态的方式投射在前方的道路上,并且随着车辆行驶,实时结合道路变化发生改变。

这套系统的显示方式其实与HUD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通过前风挡玻璃反射仪表台深处的显示器来提供画面。但是,有了AR的加持后,一下子就变得“高级”起来了。

传统的HUD只会告诉你多少米后向左右转,或者再加上一个箭头。但AR-HUD不仅能给你指正确的路线,人家还把错误路线直接打“叉”。这款AR-HUD可以实现导航、智驾、安全等与实景结合的显示,避免了驾驶者在屏幕之间频繁低头与切换实现、分散注意力、面对复杂路况时反应不及时、视线盲区等痛点。

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准备变道时,AR-HUD会提前显示变道意图;遇到红绿灯时,系统会显示是否会自动启停;需要超车时,会展示超车的路径选择。即使是泊车的复杂操作,系统也能通过AR光毯清晰显示“车位到车位”的完整路径。

雨雾天气视线不佳时,系统会自动标识前车位置和车道边界;在狭窄道路会车时,会提前预警并显示安全通过路径;遇到弯道时,会根据车速和弯道情况给出预警提示。此外,系统还能处理行人鬼探头、超速风险、旁车加塞、变道盲区等突发危险情况。

小鹏联合华为首创畸变矫正算法,将显示畸变率控制在1%以内,配合10米虚像显示距离和100毫秒超低延迟,即便驾驶者长时间使用也“舒适不晕”;精准度方面,凭借小鹏高级辅助驾驶3D OCC技术、小鹏联合华为研发的AR引擎预测算法,配合极简、自然、清晰的视觉设计,确保AR信息与实际道路完美贴合,做到“贴地不飞”,视线不遮挡。

标配“857” 驾驶上路更“爽”了

当然,作为一款电车,“三电”实力永远是根基。此次小鹏G7标配了“857”三电技术,即全域800V高压平台、5C超充、702km续航。具体来看,当800V高压平台搭配5C超充电池,从目前测试成绩来看小鹏G7使用480kW超充桩时,从10%充至80%需要12-13分钟。‌‌

对比来看小米YU7的三电,小米YU7全系标配800V,电池有96.3kWh(磷酸铁锂)、101.7kWh(三元锂)两种,续航分别为760km、770km以及最高的835km,其中三元锂版本也就是Max车型支持最高5.2C充电。

另外,小鹏G7将会采用单电机后驱系统,电机最大功率218kW,最高车速202km/h,提供了80.8kWh磷酸铁锂电池供消费者选择。

回归到驾驶层面,这一次小鹏G7采用了DCC减震器+柔性液压衬套的方案。DCC就是可变阻尼减震器,核心功能是通过电子控制动态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以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跑高速时,系统就会让悬挂变硬,增强支撑,提升操控稳定性;而在城市颠簸路段时,系统则自动调软,提升舒适性。

液压衬套被小鹏命名为太极,柔中带刚,液压衬套能在车辆加速、刹车、转向时提供更柔和的衰减效果,减少底盘共振。

在这两项技术加持之下,无论是激烈驾驶还是慢速过减速带,晃动的感觉将不再明显。此外,G7还有弯道智能控制系统,车辆在过弯时,G7将通过主动感知转向角、车速、G值等参数,实时控制每一个车轮的悬挂刚度,让车辆在入弯、过弯、出弯时都有不同的底盘响应,弯道侧倾更少。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并不是死板固定的,而是通过整车AI系统,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后因人而异地调节策略。例如你喜欢激烈驾驶,系统会更偏运动;而你喜欢平顺,它会自动调成更舒适的设定。

颜值即正义,小鹏G7造型打几分?

小鹏G7的外观采用最新的家族式设计风格,也被称为第二代X FACE。不过这个造型也是沿用了小鹏P7+的设计特征,在标志性的贯穿日行灯基础上,在两侧还加入了与导流槽融为一体的远近光灯组,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此外,新车还会配备主动式进气格栅,车身颜色方面将会提供星昼灰、新月银、星云白、暗夜黑、云贝米和星际绿共6种选择。

小鹏G7车门采用流体曲面设计,营造出光影变换的视觉效果。它还会配备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后视镜、前后电吸门以及低风阻造型轮圈等等。尾部配备了梯形的贯穿式尾灯,有着不错的视觉层次感。

小鹏汽车车身尺寸对比

车型

小鹏G6

小鹏G7

小鹏G9

长度(mm)

4753

4892

4891

宽度(mm)

1920

1925

1937

高度(mm)

1650

1655

1670

轴距(mm)

2890

2890

2998

车身尺寸方面,小鹏G7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并没有达到P7+的3000毫米的尺寸,和轴距相同的小鹏G6比起来,大了整整一圈,车长甚至比家族旗舰小鹏G9还多了1mm。由此可见,这款车在空间的表现应该不错,是个加分项。

小鹏G7与特斯拉Model Y车身尺寸对比

车型

小鹏G7

特斯拉Model Y

长度(mm)

4892

4797

宽度(mm)

1925

1920

高度(mm)

1655

1624

轴距(mm)

2890

2890

既然说到尺寸,那不得不晒一晒小鹏G7与特斯拉Model Y之间的对比了。G7车长‌领先Model Y 95mm‌,车宽与车高也分别领先5mm、31mm,提供更宽敞的纵向乘坐与储物空间。另外,该车的后排腿部空间达‌980mm‌(Model Y未公开数据),家庭出行舒适性显著提升。当然,两车轴距相同(2890mm),但G7通过延长车身实现空间突破,更适合家庭用户;Model Y则以灵活储物布局见长。针对风阻系数来看,G7风阻系数‌0.248‌Cd而Model Y焕新版为0.23Cd。

车内采用环抱式设计风格,并且搭配大量软性材质包裹并加以实木和丝光金属材质进行装饰,提供秘境蓝、暖阳橙、气宇灰和深空灰共4种配色可选。配置方面,车内将提供15.6英寸屏幕、前排双50W风冷无线充、20扬声器7.14声道、流媒体内后视镜、后排8英寸娱乐屏、256色全舱漫反射氛围灯以及2.17㎡全景天幕。

车内还将会提供云感舒适座椅,前后排座椅均配备坐垫+靠背加热、座椅通风(吸风)和8点按摩功能,并且后排也配备一个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在储物空间方面也进行了巧思,将提供电子密码手套箱、0-90°无极悬停小桌板、带磁吸开放式储物以及120L后备厢隐藏储物空间,其后备厢容积可从819L扩展至2277L。

挑战特斯拉Model Y 避免与小米YU7竞争

到这里我还是不得不感慨,小鹏G7上市真的很会选日子,巧妙地避免了6月底与小米YU7顶峰相见。甚至当有人问何小鹏,与雷军在YU7和G7的发布会节点是否有过沟通交流,何小鹏也毫不避讳地答说 “我们有挺多次沟通。”

小米YU7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鹏G7就与小米YU7完美避开了竞争,毫不避讳地说,小米汽车似乎已经成为全汽车厂商的“公敌”了。毕竟小米YU7“3分钟大定20万台”的战绩,属实让人羡慕嫉妒恨。

小鹏G7与小米YU7产品力对比

车型

小鹏G7

小米YU7

价格

预售价23.58万

25.35万-32.99万

级别

中型SUV

中大型SUV

驱动形式

全系单电机后驱

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

‌零百加速

-

顶配Max双电机四驱高性能版0-100km/h加速3.23秒‌

续航(CLTC)‌

702km(全系)‌

760km、770km、835km

电池容量

‌80.8kWh‌(全系)‌

96.3kWh、101.7kWh(Max版)

电压平台

800V高压平台

800V架构

超充技术

全系5C超充电池

顶配支持5.2C超充(需选装)‌

硬件与算力

首搭3颗自研‌图灵AI芯片‌ 综合算力2200TPS 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

英伟达Drive AGX Thor芯片 算力700TPS 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

座舱显示系统

采用‌AR-HUD‌ 87英寸投影面积

P-HUD+天际屏‌ 三块 Mini LED 屏幕组成

悬架结构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全系)‌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全系)‌

‌减震系统

DCC可变阻尼减震器

全系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

‌Pro/Max版升级双腔空悬

整体来看,小米YU7实力还是很强的,再加上情绪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推动,使得小米YU7出道即巅峰。而小鹏G7实力也值得肯定,并且从定价上就能看出,它走的是“务实”路线。

特斯拉Model Y

小鹏G7与特斯拉Model Y产品力对比

车型

小鹏G7

特斯拉Model Y

售价

23.59万(预售)

26.35万-31.35万

智驾能力

三颗图灵AI芯片、车端VLA+VLM模型

HW4.0硬件,FSD并未完全本土化

智能座舱

AR-HUD、高通骁龙8295P

AMD Ryzen车机芯片

驱动形式

单电机后驱布局

提供后驱与双电机四驱版本

续航(CLTC)

全系702km

593km、719km、750km

前悬架

双叉臂独立悬架(全铝合金材质)

双叉臂独立悬架(部分铝合金)

后悬架

五连杆独立悬架(钢铝混合)

多连杆独立悬架(钢材为主)

副车架

全框式铝合金副车架

冲压钢板副车架

减震系统

DCC可变阻尼减震器

基础悬架无主动调节功能(高配可选空气悬架)

电压平台

800V高压平台

400V架构

那么,小鹏G7真正的对手是谁呢?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特斯拉Model Y!车身尺寸在前面已经进行了对比,这里就不做概述了。相比之下,小鹏G7‌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大空间、底盘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减震能自动调节软硬,AR导航提升舒适性。特斯拉Model Y凭借品牌力与操控保持竞争力,两者轴距相同但产品定位迥异。最关键的是,小鹏G7预售价比Model Y的售价低了2.77万,性价比直接拉满。

全文总结:

总结一下在小鹏G7身上有几个重要的关键信息。

一、定位纯电中型SUV,这与定位中大型SUV的小米YU7形成了错位竞争,并直接向特斯拉Model Y下战书;

二、有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达到23.58万元,价格均比小米YU7、特斯拉Model Y低;

三、智能化配置拉满,拥有L3级算力、车端VLA+VLM模型、联合华为XHUD打造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Ultra车型配三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到2200TOPS等;

四、单电机后驱系统,全系702km续航(CLTC)。

关于小鹏G7,我很想用“颜值即正义,才华即自由”对它进行评价。尤其在这个高度竞争、极度内卷的汽车市场里,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时,早已出现了视觉疲劳和认知疲态,快乐的阈值也变得更高。不断堆叠的用料,让“特点”变得毫无特点。相反,只有独树一帜的技术,才能勇立潮头。

此次小鹏G7的到来,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小鹏汽车对于智能化配置的前瞻性,自从确定了驾驶辅助的发展路线后,直接将小鹏G7注入图灵AI芯片以及AR-HUD抬头显示,使驾驶辅助变得更灵活。并且随着G7的到来,小鹏汽车的产品矩阵也逐渐完善,并且通过价格分层与技术差异化,形成从国民车到豪华科技的全覆盖布局,2025年销量目标剑指40万辆。那么,随着小鹏G7上市,你会选购这款车吗?咱们在评论区唠唠嗑~(文/汽车之家 李娜)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