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整治违规吃喝,一些地方过度解读和加码,有单位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有单位要求公职人员下班后随时接受血液酒精浓度检测”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01 22:50:18

(原标题:“整治违规吃喝,一些地方过度解读和加码,有单位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有单位要求公职人员下班后随时接受血液酒精浓度检测”)


来源:风正巴渝

重庆市纪委监委“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7月1日发布评论文章《整治违规吃喝不能加码“一刀切”》。

以下为全文: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这是正风肃纪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践行。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解读和加码的现象。有的单位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有的单位要求公职人员下班后随时接受血液酒精浓度检测等等。

这些现象看似是在严格落实整治要求,实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错误理解。其本质是一种懒政思维和形式主义的表现。相关执行者没有真正理解违规吃喝整治的核心要义,不愿花费精力去精准识别和处理真正的违规行为,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显示自己的“积极作为”。

这不仅偏离了整治的初衷,也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干部职工而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积极性。正常的社交和餐饮活动受到不合理限制,让他们时刻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工作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降低。从社会层面看,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尤其是对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从政府公信力角度而言,这种过度行为会让群众对政策产生误解和质疑,进而削弱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信任度。

纠正这种错误倾向,首先就需要准确理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加强对政策的精准解读和宣传,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清晰了解违规吃喝的界定标准,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违规,哪些是正常的社交和工作餐饮活动,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执行走样。

其次,纪检监察机关应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于在整治过程中搞加码、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追究相关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要精准划定“公与私”界限,以刚柔并济之策实施治理:一方面,不能只顾划出一系列“负面清单”,还应通过出台“正面清单”,明确“可为”边界,列举正确情形,让干部清楚“安全社交”范畴;另一方面,用好典型案例,通报违规接受宴请等“公私不分”的反面教材,强化警示教育,清晰传递“公私界限即纪律红线”等强烈信号。

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危害,不断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鼓励群众和媒体参与监督,拓宽举报渠道,设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督平台,除传统的电话、信箱举报外,开通政务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举报入口,实现“随手拍、即时传”,让群众和媒体能够便捷、高效地反映问题。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目的是为了整治歪风邪气、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准确把握政策尺度,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推进违规吃喝整治工作,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