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01 14:35:47
(原标题:久违了!一天新增41家IPO!)
【导读】沪深北三大交易所6月30日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
见习记者 舍梨
A股IPO久违的“受理潮”又出现了。
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最后一天,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其中,北交所受理了32家公司的IPO,深交所受理了4家公司的IPO,上交所受理了5家公司的IPO,均为科创板项目。这也成为今年以来受理数量最多的一天。
从单月来看,6月IPO新受理数量达到150家,占今年全年受理总数的85%,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新高。截至目前,2025年A股已受理177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受理总数。
6月IPO受理迎来高峰
今年6月,沪深北三地交易所集中受理一批IPO企业,已超过前5个月的总和。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6月共有150家IPO企业获得受理。相较来看,今年1月、3月、4月、5月新增受理IPO的数量分别为1单、7单、3单、16单,合计27单。
若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IPO受理数量同比增长456%,2024年6月仅27家IPO企业获受理。对于这一变化,有投行人士表示,每年6月都是IPO受理高峰,今年受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若对比历史平均受理水平仍存在差距,应该说是向常态回归。
民生证券投行事业部保荐代表人吴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常规流程来看,6月份受理数量集中增加有其合理性。企业以2024年年报作为财务基准日进行申报后,需依次完成财务核查、审计、内核、辅导验收以及申请文件撰写等一系列IPO必要程序,完成这些流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此外,2024年IPO整体呈现阶段性收紧态势,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属于一种异常状态。如今,IPO受理数量的增加,正是市场逐步恢复常态化的体现。
从分布的交易所板块来看,6月以来获得受理的150家企业中,超六成的企业来自北交所。其中,上交所受理25家(上交所主板7家,科创板18家)、深交所受理28家(深交所主板9家,创业板19家)、北交所受理97家,北交所占比64.67%。
事实上,北交所受理数量的高位态势并非仅在6月凸显,而是贯穿了整个上半年。在IPO逐渐形成新常态的当下,不仅辅导备案数量呈现回暖趋势,北交所受理企业数量也占据显著优势,已然成为众多中小企业上市的优先选择。
“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目前上市企业数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当前的政策环境也为北交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吴超说。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未盈利企业接连“登场”
今年监管层对IPO市场频频发声,加大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同时,也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IPO市场也有了新的动态。6月以来,兆芯集成、上海超硅、大普微等未盈利企业IPO申报纷纷获得受理。
其中,上海超硅选择科创板同股不同权的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申报上市。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亿元、-10.44亿元和-12.99亿元。
大普微作为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首发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大普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5.19亿元和9.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17亿元和-1.91亿元。伴随着大普微首发申请获受理,创业板未盈利上市标准正式落地使用。
投行人士表示,未来未盈利企业包括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数量或增多,当前的政策有助于打通科创金融堵点,支持更多创新型企业获取直接融资,也会加速投行在新兴科技产业的服务布局。
编辑:江右
校对:王玥
制作:鹿米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