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2025-07-01 11:07:45
(原标题:28年保险老将严维金升任总裁!利安人寿迎“3+5”规划关键期)
随着管理层调整完成,利安人寿正由组织稳定转向经营提效。作为熟悉公司架构与技术体系的核心人物,严维金有望加快“3+5”战略落地,推动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转型。面对监管趋严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还需加快渠道与产品优化,增强资本韧性与风险应对能力。未来能否实现从“稳”向“进”的跨越,将是对转型成效的关键考验。
2025年6月27日,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安人寿”)发布总裁变更公告。根据公告内容,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核准,严维金正式出任公司总裁。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严维金出生于1971年1月,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和南京大学MBA学位,具备28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长期专注于寿险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任职期间,他曾担任IT部负责人、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与组织管理,任职时间超过15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注:以上人物系利安人寿总裁严维金
2011年,严维金加入利安人寿,先后担任副总裁、首席信息官(CIO)、首席风险官(CRO)等关键岗位,重点分管信息技术与风险管理事务,对公司架构与运营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自2023年12月起,他兼任CIO与CRO,并于2024年12月接替任期届满的原总裁傅杰,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推进战略转型及重点经营任务的落地执行。
在过渡期内,严维金在经营效率提升、内部协同优化以及合规管控强化等方面展现出稳健而务实的管理能力,最终获得董事会及监管机构的高度认可,顺利晋升为总裁。
在担任副总裁14年后,严维金正式升任总裁,全面接棒公司治理重任。然而,他接手的是一个财务修复尚未完成的局面:业务增速持续放缓、盈利能力疲弱、偿付能力面临波动。在稳住管理层的同时,如何引领公司走出增长瓶颈、提升内在韧性,将是他上任后面临的首要挑战。
扭亏未稳,盈利修复仍在爬坡期
利安人寿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本45.79亿元,总部位于南京,是一家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人身保险公司。公司现有10家股东,其中国有资本合计持股50.82%,其中江苏省属国企持股45.66%,第一大股东为江苏信托,持股22.79%。
2023年,利安人寿提出至2030年间的“3+5”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2023年至2025年为第一阶段,要实现从销售型公司向资产负债公司转型,成为江苏省主流金融机构。并设定2025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13.4亿元、利润总额3.18亿元等阶段性目标。
但从近年经营表现看,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波动、资本稳定性不足,均显示出实现上述目标仍具不小挑战,战略转型的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速与深化。
从经营数据看,利安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增速呈逐年放缓趋势,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2020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5.61亿元、181.87亿元、193.88亿元、220.16亿元和244.57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依次为10.84%、24.91%、6.60%、13.55%和11.09%。除2021年在低基数下实现较快增长外,后三年增长幅度持续收窄。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25.45亿元,同比下降4.2%,更突显公司面临的增长压力。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净利润表现波动显著,修复进程相对缓慢。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82亿元,2021年下降至1.38亿元,2022年则出现高达27.57亿元的亏损。虽然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回升至0.39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0.48亿元,但整体盈利水平仍远低于历史高点。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0.05亿元,同比虽增长54.9%,但盈利基础依旧薄弱。
数据来源:Wind、新刊财经整理
在偿付能力方面,公司资本充足水平经历较大波动,稳定性仍有待增强。2022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下降至158.44%和79.22%,接近监管红线,引发外界对其资本稳定性的关注。此后,公司通过增资与风险缓释措施实现阶段性修复,至2024年两项指标分别回升至269.52%和173.83%。然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相关指标再次回落,降至238.57%和146.44%,表明公司在资本内生增长能力和风险缓冲机制方面仍需持续增强,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数据来源:Wind、新刊财经整理
总体来看,随着管理层调整完成,利安人寿正由组织稳定转向经营提效。在业务增速放缓、盈利修复缓慢、资本波动仍存的背景下,公司亟需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熟悉公司架构与技术体系的核心人物,严维金有望加快“3+5”战略落地,推动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转型。面对监管趋严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还需加快渠道与产品优化,增强资本韧性与风险应对能力。未来能否实现从“稳”向“进”的跨越,将是对转型成效的关键考验。
作者 | 姚文溪
编辑 | 吴雪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01
WEMONEY研究室
2025-07-0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0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0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0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