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估值之家
2025-07-01 10:12:25
(原标题:游戏行业开启主升浪,当下估值到底贵不贵?)
估值之家曾于2025年6月18日发文《游戏行业的“DeepSeek时刻”正呼之欲出》,文中以ST华通(002602.SZ)出海为脉络,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游戏行业beta+alpha+政策三重共振的逻辑,以及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边际变化。
2025年6月30日,中证动漫游戏指数(930901.CSI)大涨5.62%,其中成分股恺英网络(002517.SZ)、巨人网络(002558.SZ)、吉比特(603444.SH)涨停,迅游科技(300467.SZ)放量大涨超过10%,另外非指数成分股ST华通同样涨停。
图片说明:中证动漫游戏指数(930901.CSI)的K线图,数据来源于Wind
港股方面,游戏行业同样表现优异,以网易-S(9999.HK)、心动公司(2400.HK)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分别达到55.16%、93.91%。
图片说明:网易-S和心动公司2025年以来股价K线图,数据来源于Wind
游戏行业的beta+alpha+政策三重共振
没有比游戏更能满足消费者“花小钱获得巨大幸福感”的行业了,游戏行业是被市场遗忘的“新消费”。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9~2024年,国内游戏行业市场规模由2308.77亿上升至2024年的3257.83亿,增长41.11%,对应CAGR为7.13%,远高于社零增速。更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行业客单价增长显著,按6.74亿用户规模计算,2024年游戏行业平均ARPU值为483.10元,相比2019年的360.18元提高34.13%。
当“理性消费”、“性价比消费”成为趋势的今天,游戏行业的客单价还能显著增长,不得不承认行业beta上行势能强劲。
图片说明:国内游戏行业市场规模变化,数据来源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游戏行业的alpha来自于出海势能的强劲。ST华通的《Whiteout Survival》出海大获成功,看起来像极了康方生物的双特异性抗体伊沃西(AK112)的问世,成功给国内游戏行业竖起了出海标杆。而ST华通的《Kingshot》爆火,足够说明国内游戏行业的出海alpha不是偶然,而是在底层逻辑上具备可复制性的。
图片说明:2025年5月全球手游收入中,《Whiteout Survival》位列第二,《Kingshot》快速增长,数据来源于SensorTower
2023年英伟达的崛起以及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出圈,促使政策端的态度转变,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心针。继广东、浙江等地陆续推出扶持游戏行业的政策后,北京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6月19日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游戏电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办法(暂行)》,明确11项举措,推动北京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6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放国产游戏版号数量合计147款,数量创2022年以来新高,环比5月增加17款,政策支持信号非常明显。
图片说明:游戏版号发行数量,数据来源于国元证券研究所
游戏行业估值相对论
即便经过近期的大涨,游戏行业相比于“新消费”,仍然算得上估值洼地。
以ST华通为例,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3.50亿元,当前在国内和出海两端,发展势头均非常迅猛,因此可以采用非常保守的假设,假设未来三个季度业绩不再增长,那么简单按照一季度业绩乘以四,2025全年归母净利润应该在45~50亿元左右,按2025年6月30日收盘市值826亿元计算,动态PE只有大约16.52~18.36倍,远远低于“新消费”动辄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的PE。
再来看中证动漫游戏指数的前五大成分股:恺英网络(002517.SZ)、光线传媒(300251.SZ)、三七互娱(002555.SZ)、神州泰岳(300002.SZ)、巨人网络(002558.SZ),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收盘,平均PE(TTM)仅为23.86倍,动态PE平均值更是只有20.84倍。
图片说明: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前五大成分股的最新估值,数据来源于Wind
AI与游戏行业
有趣的是,作为最能体现AI价值之一的游戏行业:在AI还没有走进游戏行业时,深受机构追捧;而当AI真正走进游戏行业后,机构的兴趣似乎减弱了不少。
事实上,游戏行业上一轮主升浪出现在2022年11月~2023年6月,彼时OpenAI相继发布了ChatGPT 3.5和ChatGPT 4.0,革命性技术的出现让市场陷入疯狂,尽管AI尚未对游戏行业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但依然阻挡不了机构对AI革命游戏行业的无限畅想。
图片说明:中证动漫游戏指数月K线图,数据来源于Wind
以恺英网络为例,2022年末,机构合计持股约5.41亿股,而到了2023Q2,机构持股大幅上升到9.33亿股,两个季度增持幅度72%。自2023Q2后机构持续数量持续下降,2024年末,机构持股下降至7.32亿股。
图片说明:恺英网络机构持股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2023Q2既是机构持股的拐点,也是AI应用于游戏行业的拐点,随着多模态的出现,AI开始大批量应用于游戏行业,这在每一家游戏公司的年报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线索。
2024年10月,自然选择(恺英网络持股17.43%、B站持股15.30%)推出面向男性用户的3D AI女友《EVE》,一经曝光就在B站获得了超百万播放;2025年5月,自然选择推出面向女性用户的3D AI男友《EVE》。《EVE》的建模精细度和材质表现,几乎达到了市面上一流的3D游戏的水准。根据腾讯研究院预测,未来3~5年,类似《EVE》的AI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级别。
类似的,网易旗下开放世界MMO《逆水寒》也在今年上线了DeepSeek驱动的智能NPC“沈秋索”,网易强调这是DeepSeek面世以来首次接入游戏产品。
6月29日消息,巨人网络旗下社交推理游戏《太空杀》上线全新AI原生玩法“残局对决”,联合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字节豆包三大国产大模型,打造游戏行业首个“多用户与AI智能体混合对抗”的创新竞技机制。
毫无疑问,AI对于游戏行业的改变将越来越深刻,AI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生产力提升后的降本增效,就如同国内强大的CXO产业,对国产创新药不仅仅是生产力提升后的降本增效,而是快速拉平国产与海外的差距,实现从模仿到跟随再到超越的“利剑”。
估值之家
2025-07-01
中国网财经
2025-06-30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公司研究室
2025-06-30
投资时报
2025-06-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