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28 15:10:29
(原标题:地瓜机器人融资1亿美元,目标是开发者的“操作系统”)
2025年5月28日,地瓜机器人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这家公司刚刚独立运营满一年,就拿下了包括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线性资本、Vertex Growth在内的多家一线基金的联合投资。
消息并不令人意外,从成立起,它就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
地瓜机器人从不掩饰它的雄心。内部文件和公开场合,它反复提及自己要做“机器人时代的Wintel”,在AI全面下沉至实体世界的浪潮中,成为核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这个类比并不轻浮。
上世纪90年代,Wintel联盟掌控了PC时代最关键的操作系统与处理器架构;今天,类似的主导权争夺正在具身智能上演。所谓具身智能,是指拥有感知、运算、运动能力,并能与物理世界互动的AI体,是目前OpenAI和特斯拉都在投入的大方向之一。与之相配套的,是新一代的软硬件系统能力——这是地瓜机器人想要切入的位置。
不同于多数以应用为导向、靠Demo立身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地瓜机器人自成立起就选择了从底层出发的路径:从芯片架构到算法、再到完整的软件平台,一步步向上堆砌自己的技术体系。它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算力范围覆盖5TOPS到500TOPS,能够支撑从家庭级到工业级机器人的多样化需求。
在平台侧,地瓜机器人将算法、软件和SDK整合为一体,目标是像Raspberry Pi或NVIDIA Jetson那样,成为开发者手中的基础构件。在生态层面,它已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乐聚机器人、逐际动力等多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计划于6月发布的RDK S100,是业内首款将感知与运动控制能力集成于单一SoC平台的产品。官方宣称其具备百TOPS级的算力,试图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标准开发板”。
但在这一切看起来像产业链升级的表象背后,地瓜机器人真正值得被注意的,是它在两端的穿透力。
一头是消费市场,另一头是开发者社区。
在扫地机器人、割草机等体量最大的家庭机器人产品中,它的旭日系列芯片已经供货给科沃斯、云鲸等品牌,累计出货量超500万颗。更重要的是,它的芯片并不只是算力组件,而是以整体软硬平台形态被客户整合,绑定了算法和SDK,相当于“占据了主板”。这意味着,每出货一个终端设备,都会同步拉升其平台在终端场景的渗透率。
另一头是开发者。过去两年,地瓜机器人已经聚集了近10万名开发者,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它通过开放开发平台的方式,孵化了从网球机器人、高尔夫球机器人到陪伴型宠物机器人等几十个类目。开发者社区的运营,基本套用的是开源软件时代的思路:开放接口、给样例、建社群、办赛事,以技术为中心组织一个生态系统。
这种打法与其说像芯片公司,更像早期的Unity或Android。
这个模型在中国还算新鲜,但在全球并不陌生。NVIDIA在GPU上的护城河,不止是性能,而是CUDA和生态;Android真正跑起来,靠的是开发者和设备商的协作网络。而地瓜机器人正是在试图用同一套逻辑,在机器人时代重建一次基础层的标准秩序。
在这个层面上,再看它的A轮融资,就不只是资本市场对单一技术路径的押注。高瓴、五源、线性资本等机构对它的预期,是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期望它拥有技术、生态、出货能力和全球化潜质的平台。
但“平台公司”的建立从来不是靠技术就能实现的,它也必须面对现实中最难的一环:商业验证。目前,地瓜机器人的核心收入来源仍以硬件出货为主,软件与平台授权仍处于早期,尚未形成大规模收入占比。尽管其RDK平台已经获得清华等机构认可,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间。此外,具身智能本身仍处早期,整个行业对标准与能力边界仍存在广泛分歧。
但可以确定的是,地瓜机器人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不是追热点的公司,也不是打资本故事的公司。它有自己的产品节奏,愿意从芯片打到算法再到平台,再用工具赋能生态,最终嵌入终端应用。而这套打法,恰恰是大模型时代后半段更需要的帮手,一个能够控制算力、理解算法、调度生态的产业组织者。
谁会成为机器人时代的安卓?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地瓜机器人已经狂奔在路上。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