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05-28 10:32:22
(原标题:2026年前难见春天!美股生物科技IPO寒冬凛冽 投资者信心亟待重建)
智通财经APP获悉,生物医药企业预计要到明年才会全面重返美国股票市场——由于该行业持续为投资者带来低于平均水平的回报,其复苏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
汇编数据显示,今继去年IPO数量骤降至18家后,今年迄今仅有5家募资超5000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与疫情期间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起的两年间,约有150家生物科技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为生物技术客户提供咨询的Moelis & Co.的Ashish Contractor表示:“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领域的IPO及后续股权融资市场并未完全关闭,但遗憾的是,目前资金只是涓涓细流而非汹涌浪潮。”
最近一次值得关注的生物科技IPO是专注于肥胖症治疗的Aardvark Therapeutics(AARD.US),该公司于2月中旬以9800万美元募资额上市。其股价表现折射出该行业新股整体表现逊于大盘的现状。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地亚哥的企业股价较16美元的发行价已下跌超三分之一。
特朗普政府削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预算及编制的计划,加之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对疫苗和减肥药物持怀疑态度,这些因素都给行业股价带来沉重压力。
Contractor表示,上述因素叠加政府“最惠国定价”政策的不确定性,为生物医药市场设置了重大障碍。
汇编数据显示,自去年初以来完成IPO且募资超5000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中,仅4家当前股价高于发行价。与此同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年内下跌4%,表现逊于同期标普500指数0.7%的跌幅。
过去五年中,该生物科技指数仅一年实现正回报,且从未出现两位数涨幅。
Cantor Fitzgerald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Jason Fenton表示,疫情期间扎堆上市的众多生物科技企业缺乏成熟商业模式或可靠投资逻辑。数据显示,2020-2021年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平均跌幅超过40%。
不过他表示,长期利好因素或将推动IPO活动在未来一年左右逐步回暖。
后期项目受青睐
Fenton指出,行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前所未有,科研水平也达到历史新高。面临“专利悬崖”的大型药企为填补本世纪末数百亿美元专利到期药物的收入缺口,很可能投资或收购拥有强劲临床数据的企业。而合同研究成本上升也意味着生物科技行业将持续渴求资本。
Fenton预测:“在2026年的某个时候,生物科技IPO市场将恢复正常水平。”他举例说明,2017-2019年间年均30-40宗的IPO数量更能反映市场常态。
Stifel Financial Corp.全球ECM主管Seth Rubin表示,过去生物科技公司发布新临床数据后往往能轻松融资,如今必须更充分地证明其具备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商业化潜力。
Rubin解释道:“投资者的评判标准日趋严苛,不仅关注当下数据,更看重后续发展路径。”
在药品定价和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即便临床试验成功也难以保证投资回报,这使得投资者对该领域更加审慎。
Rubin表示,因此,这种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选择发展阶段较成熟、商业模式更清晰的企业。
智通财经
2025-05-29
智通财经
2025-05-29
智通财经
2025-05-29
智通财经
2025-05-29
智通财经
2025-05-29
观点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