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时报
媒体
2025-05-23 15:17:39
(原标题:两次融资近40亿港元背后,巨子生物在考虑什么?)
2021年至2024年,可复美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113%、79.5%、73%、62.9%,这是否代表重组胶原蛋白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琳
护肤原料透明质酸(也称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的“战事”,愈演愈烈。
国内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688363.SH)近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指出部分券商研究报告通过对比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
5月21日晚间,华熙生物再度发声,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眼前之巅与群山之险——答媒体及各界朋友》一文。除了对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做出集中回应外,该公司还进一步表示,“此次行动目的不在于‘一城一地的争夺’,而是防止少数资本与消费市场超级势力结合,维护健康的市场生态。”
虽然华熙生物未直接点名,但从文中点出的券商研报内容来看,绕不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巨子生物,2367.HK)。
据年报介绍,巨子生物的主营业务包括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包括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以及保健食品及其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末,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年产能为10.88吨,拥有188项在研项目,已获授权及申请中专利为167项,其中去年新增74项。
透明质酸是否过时,至少目前在科研界还未有相关定论。但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从近年的业绩和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巨子生物可谓尝尽重组胶原蛋白的红利。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巨子生物收入分别为11.90亿元、15.52亿元、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6亿元、8.28亿元、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均呈逐年增长态势。
二级市场端,自2022年11月4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后,被称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的巨子生物,股价已较发行价累计上涨超258%。截至5月22日收盘,巨子生物报81.35港元/股(不复权),总市值为871亿港元。
那么,在功效性护肤赛道竞争渐趋白热化、胶原蛋白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的背景下,巨子生物可以高枕无忧吗?
巨子生物近五年业绩情况(千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可复美收入占比超八成 增速有减弱趋势
近年来,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呈现逐渐增长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26年,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专业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透明质酸;到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38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为1083亿元,占比为62.3%。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过去一年,在玻尿酸“三剑客”集体陷入业绩低迷之际,巨子生物却借助重组胶原蛋白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财报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实现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首次超过华熙生物。同时,通过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壁垒和行业红利,该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全年录得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36%,毛利率更是高达82.09%。
从品牌来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巨子生物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孵化出可复美、可丽金、可预、可痕、可复平、利妍、欣苷(SKIGIN)和参苷8大品牌,涉及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功能性食品三大领域。其中可复美和可丽金两大功效性护肤品品牌合计为公司贡献收入超九成以上。
数据显示,2024年可复美实现销售收入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79.1%上升至82.0%;可丽金实现营收8.4亿元,同比增长36.3%,营收占比为15.2%;可复美和可丽金以外的其他品牌(包括保健食品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5亿元,营收占比为2.8%。
对于核心产品可复美的增长,巨子生物在财报中表示,一是可复美持续拓展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优化运营策略,使得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加;二是其明星产品如可复美胶原棒收入持续增长;三是持续拓展面霜等品类产品,如推出新品可复美焦点面霜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巨子生物所依赖的可复美大单品已有增速下滑趋势。2021年至2024年,可复美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113%、79.5%、73%、62.9%,这是否代表重组胶原蛋白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从增长逻辑来看,巨子生物主要依靠增加销售投入来拉动收入增长。2024年,该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增长72.5%至20.08亿元,销售费用率为36.25%。在营销投入的持续攀升下,巨子生物的净利润率大幅收窄,已由2020年的69.42%下降至去年的37.22%,近乎腰斩。
与高额的销售费用相比,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支出为1.0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9%,低于大多数生物科技类可比公司。同期,爱美客(300896.SZ)的研发投入为3.04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率为10.05%;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为4.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8.68%。此外,与巨子生物同属于胶原蛋白赛道的锦波生物(832982.BJ)去年的研发费用率为4.94%,尽管较上年大幅减少了5.95个百分点,仍高于该公司同期水平。
融资近40亿港元,公司有何考量?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范代娣团队攻克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取得了首个发明专利授权,并成立了巨子生物。2011年,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功切入医用敷料赛道。2022年11月,巨子生物登陆港交所。上市后,巨子生物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并于2024年超越珀莱雅(603605.SH),成为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上市公司。
在资本的加持下,巨子生物的实控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也以超450亿元的身价成为陕西省新任首富。从股权来看,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范代娣夫妇通过家族信托juzi holding持有巨子生物56.52%的股权。此外,二人还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三角防务(300775.SZ)13.77%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巨子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补足卖方及联席账簿管理人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拟以每股66.65港元的价格配售3500万股现有股份,并通过补足认购同等数量新股份,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23.33亿港元,净额约22.94亿港元。
据配售及认购协议,本次旧股的出售主要来自于控股股东、联合创始人、前任执行董事范代娣,其通过FY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约5.81亿股股份的权益,约占配售前总股本的56.1%。
公告显示,此次募资将用于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及生态圈布局,包括但不限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品类扩展、海外业务及研发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作一般企业用途。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这已是巨子生物近一年来进行的第二次股权融资。2024年5月,该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配售,最终完成募资16.27亿港元,两次融资合计近40港元。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述募资中尚有12.96亿港元未使用。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巨子生物并不缺钱。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42%,其中货币资金和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两项合计达58.59亿元。在资金充足且业绩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巨子生物此次融资需求的合理性或许要暂时打个问号。
2025年以来巨子生物股价走势情况(港元/股)
数据来源:Wind
投时关键词:巨子生物(2367.HK)|华熙生物(688363.SH)|锦波生物(832982.BJ)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3
格隆汇
2025-05-23
格隆汇
2025-05-23
格隆汇
2025-05-23
格隆汇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