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界

重磅发布|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啤酒日报

2025-05-23 08:09:22

(原标题:重磅发布|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


2024年,对于酒类行业来说,是挑战重重的一年。白酒在调整,啤酒也在经历“下行期”的阵痛。

从总量上看,产销量持续走低;从竞争格局看,强者恒强、集中度加剧;从终端反馈来看,价格敏感度上升、动销压力加大

面对复杂经济环境,啤酒企业既有压力,也藏机遇。谁能在结构变化中找到穿透点,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经销」联合「舟谱数据」,基于独特的经销商群体资源优势,对2023–2024年间持续使用舟谱系统并售卖啤酒的近4,500家可比经销商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与多位啤酒行业专家、典型客户案例进行定性研究,发布《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对啤酒行业市场现状、细分格局、渠道表现与未来增长路径进行了深入解析,并提出可量化的实战策略。旨在为经销商、品牌商乃至投资机构提供一手、可量化的行业洞察与实战方法论,助力各方在下行周期中把握机会、精准发力。

行业承压

未来如何发展?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啤酒销售规模约为1,700亿元,同比下滑4%,行业整体仍在回调通道中。产量方面,2024年国内啤酒产量为3,521万千升,同比微降0.6%,整体产销已连续多年处于平台期甚至下行期。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自2013年达到销量高点之后,啤酒行业就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存量博弈”阶段——不再靠“喝得多”扩展市场,而是比拼品牌、产品、渠道、效率等综合能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啤酒的“价格潜力”仍未被完全释放。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啤酒的平均零售价在4.5元/升左右,远低于欧美等成熟市场的10元甚至20元/升。即便在总量趋稳的大背景下,品牌依然有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以价提质”的空间。


这也解释了为何“高端化”依然是整个行业长期被看好的发展方向。从华润的“勇闯天涯Super X”,到青岛的“奥古特”、百威的“金尊”、嘉士伯的“风花雪月”,再到喜力、乐堡、红乌苏、范佳乐等进口/潮牌系产品,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加码高端产品线的投入。

在某些区域市场,高端产品的动销表现已优于中低端品类。

例如在精品市场和标杆市场,高端啤酒在烟酒店、KTV等终端中,GMV同比增长超过50%。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场景化的产品认知明显增强。

从行业格局来看,头部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CR5(华润、青岛、百威、嘉士伯、燕京)合计市占率超过80%,其中华润与青岛双寡头格局稳定,百威深耕夜场与高端化,嘉士伯发力西南市场,燕京则是唯一实现销量小幅增长的品牌。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一个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中,中小品牌的生存压力愈发显著。留给区域品牌和腰部品牌的空间越来越小,要么找到特色品类和差异化渠道“蹚出路”,要么就只能被大盘的变化所裹挟。

那么,具体到不同城市和渠道,增长机会究竟藏在哪?

四类线下市场

划分及其表现

过去,啤酒行业常被视作一个“大盘生意”,不少品牌和经销商沿用“全国一套打法”的运营思维。但在今天,渠道变革、消费分化与价格敏感等多重因素叠加,啤酒线下市场早已从“统一市场”变成了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局部战场”

基于此,《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以人均啤酒消费量的平均数(58升)和人均价格的平均数(4.5元)两个关键指标为轴,将全国177座代表性城市划分为四类市场:

基盘市场:啤酒消费单价与人均消费量均处于低位,消费习惯相对稳定。

流量市场:低啤酒消费单价但人均消费量较高,依赖规模化流通与高频消费。

精品市场:高啤酒消费单价但人均消费量较低的区域市场,需求集中于特定场景及客群。

标杆市场:同时具备高啤酒消费单价与高人均消费量,代表行业价格与规模的双重制高点。


相比以往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划分市场,这种划分方式更贴近真实消费结构,也更具指导意义。

而从数据来看,这种市场类型的结构基本稳定:近三年,79%的城市类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种“城市画像”不仅适用于当前,也能服务中长期战略规划。

这四类市场的具体渠道,从报告来看,差异也相当明显:

1、基盘市场:烟酒店“一枝独秀”,服务能力是关键

在基盘市场中,整体消费水平偏低,但仍然存在可挖掘的稳定增量。烟酒店成为唯一个体量提升的渠道,GMV同比增长2%,优秀经销商甚至实现了接近20%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类市场中,谁能更快、更稳地服务终端,谁就能抢得增长主动权。

报告显示,表现优异的经销商订单T+1送达率高达100%,平均动销SKU达16个,远高于大盘水平。他们不仅在基础啤酒(如雪花、青岛)上有动销能力,也能带动部分高端单品(如喜力、百威纯生)在烟酒店、KTV等终端实现突破。

2、流量市场:非现饮渠道双轮驱动,高端品稳步渗透

流量市场是销量主力所在,但随着价格战趋缓、消费趋稳,“质”的提升开始取代“量”的狂奔。

报告显示,烟酒店与夫妻店是该类市场的核心增长点,GMV分别增长5.7%和4.4%。


其中烟酒店的单店GMV提升超34%,说明在动销门店数仅微幅增长的前提下,经销商正在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客单价获得增长。

同时,高端产品也在这些“大众型”市场中悄然爬坡,在烧烤店、夫妻店、烟酒店等非现饮渠道有明显的GMV涨幅,说明消费者对品质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3、精品市场:高端产品集聚地,烟酒店爆发式增长

在精品市场中,烟酒店渠道GMV同比大涨25.6%,成为增长最快的渠道之一。消费者更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买单,高端品类动销明显。


报告中提到,优秀经销商在烟酒店渠道的单店GMV提升超85%,动销SKU更丰富,订单履约更及时,基本实现了“多品并举+高效服务”的组合打法。

KTV、夫妻店等渠道也有不错的表现,GMV增幅均在6%以上,酒吧、高端夜场则成为品牌做“形象种草”的关键点。这些市场虽然量不大,但具备高度的产品外溢能力,是品牌进行高端布局和新品孵化的优选之地。

4、标杆市场:多渠道并进,高端化最充

作为“量价齐高”的典型区域,标杆市场呈现出全渠道增长态势,增长渠道的数量为四个市场之最。报告显示,烟酒店、夫妻店、KTV、酒吧四类渠道均实现明显增长,非现饮与现饮渠道齐头并进。


在这些区域,高端啤酒的渗透率表现亮眼,像乐堡、嘉士伯风花雪月、百威金尊等产品,在夜场与家庭消费场景中均有不俗表现,已成为城市消费“风向标”。

5、新变量:折扣店爆发增长,值得关注

除了传统渠道外,报告还特别指出了一个新兴力量——折扣店渠道。

2024年,啤酒在折扣店的GMV同比暴涨180%,单店GMV增长114%,门店数也增长30%。尤其在精品市场中,折扣店的啤酒渗透率已经超过15%,远高于基盘和流量市场的3%左右。


这类渠道的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高、补货频率高、到店需求强。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承接了原本属于超市、便利店的“即饮补货”功能,也对传统渠道形成了补充。

限于篇幅,报告中更多关于各类市场的渠道细分表现、高端单品动销数据、优秀经销商打法案例等,未能在此一一详述。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完整内容、图表数据及实操建议,可后台回复【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获取完整版报告。

来源:新经销微信公众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