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22 23:13:33
(原标题:实探丨提前24天出入境“破亿”,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而在深圳,有这么一组数据也引发关注。截至5月19日,深圳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较2024年提前24天达成。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措施优化升级,外籍人员经深入境量同比激增。截至5月19日,深圳边检总站今年累计查验出入境外籍人员达264万人次,同比增长41%,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当“入境旅游”成为各个城市争夺的新“名片”,深圳如何更好地接住这一波“流量”?
“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此前,敦煌网、淘宝等电商平台冲上多国苹果应用商店的热门下载榜单,国内买出国卖的“反向代购”也开始成为热潮,而深圳制造恰好能满足全球消费者这一海淘需求。在深圳罗湖区的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和福田区的华强北商圈,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喜欢在此“淘宝”。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印度和中东客人来这边拿货,钻石类商品是他们的最爱。”水贝一家大型珠宝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此看来,水贝黄金珠宝已经走向世界。”
在华强北商圈,记者看到不少外国人“红马甲”,专门为外国游客提供引导和翻译服务,各种新潮电子产品成为外国游客的最爱。在一个AI眼镜柜台前,一位外国游客惊讶于如此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功能类似的产品,更表示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一晒”在深圳购物的收获。
“据我的观察,无人机和AI眼镜最受外国游客欢迎。”赛格广场一家电子产品店铺负责人表示,“华强北已经成为深圳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就如前阵子的广交会期间,华强北就多了不少外国游客。”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刘雪菲表示,“深圳制造”尤其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非常鲜明的优势,这几年也出现不少新消费品牌,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专门来“淘科技”。其中,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这些“黑科技”产品尤其受欢迎,不仅价格比国外更有优势,而且科技感强,实用性高,关键是还能“带回家”。说到底,这些产品是一种“可带走的中国体验”,也是最直观、最有传播力的消费名片。
商圈顺势而变
当“入境游”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商家迅速在这场“浪潮”中找到机遇。
最近几个周末,罗湖等多个陆路口岸出现持续性客流高峰,其中不少是来深圳和周边地区旅游购物、品尝美食的外国游客。在罗湖口岸与深圳火车站之间的商业街,不少游客都被各式各样的美食吸引,停下了脚步,这里的美食街招商情况也十分火爆。
(罗湖口岸与深圳火车站之间的商业街,不少游客都被各式各样的美食吸引 吴家明/摄)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表示,港深间特别的地理位置关系,本就令深圳极易成为“入境游”第一站。而据他观察,去年底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后,深圳仿佛被外界再次“发现”,在香港学习、工作甚至短暂因公停留的外国人,都不免将“顺便”去一趟深圳列入日程。
记者发现,深圳的商圈也开始顺势而变。深圳福田区一家5星级酒店的品牌宣传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外籍游客的住店占比可以达到50%,其中来自中东的客人越来越多,即将针对这部分游客推出优惠活动。
(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关注到外籍游客的需求 吴家明/摄)
而在深圳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除了针对港澳游客推出活动,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关注到外籍游客的需求。深业集团商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深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革惠指出,深业上城下一步将牢抓免税经济、低空经济、国际消费客群,通过持续创新、拥抱变化,为城市商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抢抓“入境游”流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推动入境游持续升温。携程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入境游目的地城市前十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深圳、杭州、昆明、青岛、西安,入境游客源国前十为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国内多个城市都已在加强全球推介,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近年来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通过更新商业综合体、发力首发经济、创新消费场景等举措,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刘雪菲表示,从国家层面看,不断优化签证政策、提升入境便利性,释放出推动高质量旅游开放的强烈信号。深圳作为一个毗邻香港、拥有多个口岸的枢纽城市,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叠加政策红利的加持,深圳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向“消费目的地”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入境游客消费体验的提升上发力。入境游不仅仅是拼游客数量,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细节和消费创新力的全面展示。
对于深圳如何抢抓“入境游”流量,刘雪菲建议,深圳应打造科技体验地标,完善多语种导览系统。与此同时,推动品牌与海外平台联动营销,提升支付便利和退税服务,全面提升外国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和城市好感度。
记者观察:“流量”变“留量” 深圳应打造更多“入境游”名片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最近,“入境游”突然间成为了各个城市争夺的新“名片”。随着免签、通关便利和航线恢复等利好因素叠加,深圳已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过去,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许多游客只是把深圳当成去香港“路过”的一站,也就是顺便逛逛。不过,现在的深圳已经将这些“流量”变成“留量”。
在深圳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几位店铺经营者表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这里“淘宝”,水贝金饰的做工和设计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我们周边还开了好几家主打外国菜的餐厅,说明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水贝的黄金珠宝开始走向世界。”
而在深圳福田一家大型商场,一家电器店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无人机、拍照手柄等电子产品很受游客欢迎,外国游客在这里不仅是吃吃喝喝。”
日前,美国的“甲亢哥”在直播中聊起此次中国行,对深圳的科技感印象深刻。当“中国购”变成一种新的潮流,深圳独具优势的科技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名片”。深圳的粤海街道早已非常有名,可以整合多个著名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科技旅游,为外国游客打造充满科技感的新奇体验,用更丰富的科技产品吸引外国游客。
不仅如此,深圳拥有东门老街、南头古城等保留了历史韵味和市井味的地标,还有大鹏新区的山水风光,“科创+文旅”应该成为深圳旅游的标签。
要将入境游的“流量”变“留量”,深圳要挖掘诸多方面资源,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打造高辨识度城市IP和城市名片,加快建设高品质的观光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朝全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