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联想集团Q4净利下滑?认股权证不扰强势运营表现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5-22 15:30:27

(原标题:联想集团Q4净利下滑?认股权证不扰强势运营表现)

5月22日,联想集团(00992)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成绩单:2024/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至17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计算的净利润却同比骤降64%至0.9亿美元。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若深入拆解财报结构便会发现,利润的剧烈波动实为会计准则下的"技术性调整",与企业真实经营质量无关。透过现象看本质,联想集团的实际经营成果正展现出强劲的韧性。

认股权证为何造成净利润“失真”

引发净利润剧烈波动的核心变量,是联想于2025年1月发行的三年期认股权证。根据香港会计准则要求,这类金融工具需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本季度认股权证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造成1.18亿美元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表观利润缩水。

这种影响的特殊性体现在两方面:  

1. 非现金属性:公允价值变动仅为账面估值调整,不涉及真实现金流;  

2. 波动不可控:其价值随股价、利率、波动率等参数变化而波动,与实际经营无关。  

这么解释可能还是不好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公司B(非标的股票发行人)于2025年1月发行了1亿份三年期认股权证,允许持有人在2028年1月以每股10港元的价格购买公司B的股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由于公司B是第三方发行人,这些权证被分类为金融负债,需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我们先假设每份权证发行价为1港元,总金额1亿港元。按照初始会计的处理方式,就会将公司B收到权证发行款1亿港元,计入“认股权款”负债科目。

借:银行存款 1亿港元

贷:认股权款(金融负债) 1亿港元

假设2025年末,公司B的股价从10港元涨至15港元,权证的公允价值因股价上涨而升至2亿港元,此时行权可能性增加,权证内在价值也会上升。根据HKFRS要求,公司B需按公允价值调整负债:权证负债从1亿港元增至2亿港元,差额1亿港元同样又需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就是表现为“权证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借:权证费用(损益表) 1亿港元

贷:认股权款(金融负债) 1亿港元

此时,就会发生一些非常矛盾的现象:
首先,我们会发现,这对公司的实际现金流并无影响,该损失仅为账面调整,公司B并未实际支付现金,但财务报表显示净利润下降;

其次,通常反映公司经营良好或市场认可度提升的“股价上涨”,此时反而成为了“亏损”的源头,因为会计处理后导致利润表出现了1亿港元“损失”。这与公司实际经营业绩脱钩,甚至是相悖。

行业通行的解决方案:非准则指标

所以,为消除上文中所讲的金融工具估值扰动,联想集团这次在披露中着重强调了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non-HKFRS)净利润——剔除认股权证影响后,该指标同比增长25%至2.78亿美元,全年增幅更高达36%。这种处理方式并非特例,而是科技行业的普遍采用的方式,例如: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常规披露调整后EBITDA,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支出;  

腾讯控股:采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过滤掉投资标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小米:采用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免除管理层认为的非经营业绩指标项目对利润的潜在影响。

这些企业这么做的逻辑在于:当会计准则无法准确反映经营实质时,需通过补充指标还原业务真相。联想此次对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non-HKFRS)指标的强调,正是遵循这一原则。

通过此次财报引发的讨论,揭示了投资者解读财务数据时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将会计利润等同真实盈利——会计准则的刚性要求可能扭曲经营实质;  

误区2:忽视非经常性项目——金融工具估值变动等一次性因素需单独评估;  

误区3:过度聚焦短期波动——企业价值更取决于业务护城河与战略执行力。  

经营基本面极具韧性:三大主营业务增长迅猛

所以,抛开上述财务技术性调整,回归到联想经营本身的表现,看看真实表现如何?

第四财季,联想集团所有主营业务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整体营收170亿美元(约12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增长势头强劲。

1. 智能设备集团(IDG):IDG延续良好表现,营收85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PC市场份额达23.8%,领先第二名3.8个百分点,AI PC在中国市场笔记本总销量中占比达到16%。PC之外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激活量达1350万台创单季新高,高端机型收入占比达25%,展现良好品牌溢价能力。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8%,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2. 基础设施方案集团(ISG):单季营收近3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并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其中,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13%,海神液冷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大增244%。

3. 方案服务集团(SSG):收入超1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运营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23%。混合云服务全年订单同比增长82%,其中GPU即服务增长高达13倍。

三大业务板块集体双位数增长,验证了“设备+基础设施+服务”的整体协同,以及混合式AI战略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全球IT支出谨慎的背景下,联想在AI服务器、混合云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布局,已逐步转化为增长动力。

所以,对联想而言,此次对“净利润波动”的讨论恰是一次压力测试:当市场恐慌情绪释放后,真正支撑股价的仍是SSG服务收入占比突破10%、ISG业务迈过盈利拐点、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等长期价值要素。

资本市场永远充斥着噪音,但商业的本质始终清晰。当一家企业能在宏观逆风中实现所有业务线和区域市场双位数增长,当它的研发转化效率持续提升,当它的战略转型连续数十个季度被财报验证时,短期的会计利润扰动不过是价值重估路上的插曲。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