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为何拟收购极氪?桂生悦:市场对于吉利汽车已经没有容错空间,这是合并的基本逻辑

来源:时代财经

2025-05-16 21:05:49

(原标题:为何拟收购极氪?桂生悦:市场对于吉利汽车已经没有容错空间,这是合并的基本逻辑)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贺晴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计划收购极氪(股票代码:NYSE: ZK) 已发行全部股份。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极氪将成为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5月7日,吉利汽车的一则公告迅速引发热议。此时,距离极氪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还不足一年。

5月15日,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就吉利汽车和极氪的合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桂生悦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根据同日披露的吉利汽车和极氪一季度业绩情况,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极氪方面,作为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并表后的首份季度财报,据美股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极氪科技净亏损大幅收窄,同比降低超60%,在香港会计准则下盈利5.1亿元。

“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这么快进行合并的基本逻辑。”桂生悦称。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极氪敲钟一年拟退市

作为吉利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2021年成立的极氪是吉利“大扩张”时期的产物,其不仅背靠吉利,且先后获得了宁德时代、Mobileye等企业的战略投资。

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被称为“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其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股,首日收盘股价报28.26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4.57%。

不过,此后三个月极氪股价一路走低,最低曾到13美元/股。截至美东时间5月15日收盘,极氪报收28.92美元,市值73.51亿美元。

与此同时,尽管2024年净亏损收窄30%,但该年极氪净亏损还是达到57.91亿元。

不过,自去年年底推动的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合并为极氪盈利带来了起色。

作为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并表后的首份季度财报,据美股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极氪净亏损大幅收窄,同比降低超60%,在香港会计准则下盈利5.1亿元。

据财报披露,极氪一季度总营收达220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一季度整车毛利率16.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攀升至19.1%,创历史最高。

极氪科技集团CEO 安聪慧表示,合并之后,极氪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本开支均同比环比双降。

参考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的合并,吉利管理层对吉利汽车收购极氪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抱有信心。

这是回归“一个吉利”的最新整合动作,5月7日,吉利汽车官宣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称,极氪与吉利汽车将进行进一步整合,在效益上的目标就会更大。“我们初步定了一些目标,在增长性我们希望达到效益超过5%以上的目标,研发效力、管理效益以及营销的费用效率上,内部定的目标都希望达到15-20%左右的效益。”

对于外界疑惑此次合并是不是需要花大钱或配股融资,桂生悦解释称:“我们已经发出的非约束性报价函当中也提出了换股方案。我个人想,这次极氪的投资者们换股机会会比较大,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次合并动用的现金量不会太多。”

            图片来源:极氪           

回归“一个吉利”

2014年,吉利曾将吉利帝豪、吉利全球鹰、吉利英伦三个子品牌整合。整合后,吉利汽车在2015年实现销量的同比增长,当年销售汽车51万辆,超过比亚迪。

这或许验证了聚焦打法的可行性。在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吉利汽车自去年开始再度着手整合,回归“一个吉利”。

整合背后的原因,桂生悦认为,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不过,桂生悦也坦言,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随着整合的深入进行以及范围的扩大,整合中开始出现了问题。

一是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整合牵涉到了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各自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长了整合的进度。

二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吉利汽车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未来的整合过程还有诸多不确定,但回归“一个吉利”的决心坚定。“我们相信随着发展,上述两个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桂生悦表示。

他表示:“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这么快进行合并的基本逻辑。”

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季度汽车市场价格折扣率仍然高达15.2%。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48%至70.4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达33.9万辆,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至56.7亿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吉利汽车可以高枕无忧。

在被诸多车企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海外市场,吉利汽车未能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核心原因是海外市场变化比较快,我们对海外市场的调研方面显得不足,反应比较慢。”桂生悦表示。

据悉,目前吉利汽车在海外销售的产品和在国内销售的配置一样,但海外消费者对汽车配置的要求远没有中国消费者高。

桂生悦进一步解释:“我们没有非常及时地调整。而许多中国的友商在海外这方面的工作比我们扎实得多,他们会根据海外市场情况来减少或调整车辆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和售价。这也造成了我们在海外部分主要市场的份额下降。”

此外,他还提到,吉利汽车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新能源产品方面。“由于现在中国市场汽车竞争的态势非常复杂,一定要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要及时地作出改变,我们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必须要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谈到未来能存活下来的汽车公司,桂生悦认为,未来的汽车公司一定是要符合这两个属性的,一是长期主义,二是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科技公司。“在过去这两年,我们也在调整战略。对吉利汽车而言,我们现在就是沿着这两个方向去努力。”

fund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