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MONEY研究室
2025-05-16 20:59:00
(原标题:“世界工厂”造不出A股上市银行:东莞银行17年IPO卡壳背后的转型之困)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见微 编|刘双霞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享有“世界工厂”美誉。东莞还坐拥华为、OPPO、vivo等世界知名手机品牌的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手机之都”。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达12282.15亿元,同比增长4.6%,较2023年2.6%增速强势反弹。
东莞有A股上市公司超60家,市值超4000亿元。然而,深耕东莞本土的城商行东莞银行筹谋上市17年未果。另一家本土银行东莞农商行已于2021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6727.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7%。尽管资产总额增长,但总资产收益率呈连年下降趋势,2024年出现营收和净利“双降”。?
东莞银行的IPO长跑困局折射出区域银行在战略定位、治理能力与资本突围之间的深层矛盾。
01.盈利模式挑战:业绩双降困局下的结构性矛盾
根据2024年年报,东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归母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下降8.10%。这是东莞银行近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说明其盈利模式面临现实挑战。
图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业绩表现是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54%的背景下出现的,或意味着传统扩表模式难以支撑当前营收结构,收益与规模脱钩的现象较为明显。
盈利压力的核心症结之一在于净息差持续收窄。年报显示,2024年东莞银行的净息差降至1.26%,较上年1.61%的水平下滑35个基点。
从收入结构看,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66%,至200.59亿元,而利息支出则同比上升7.26%,达到129.41亿元。资产端收益走低、负债端成本上行所形成的盈利空间被上下游利差双向压缩,显示东莞银行在负债稳定性、资金成本控制方面的压力。
图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在传统盈利趋弱的背景下,非息收入成为新的支撑点。但我们发现,其非息收入存在结构性缺陷。
2024年,东莞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30.78亿元,同比增长36.53%。其中,投资收益为20.86亿元,同比增长35.9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33亿元,同比增长522.51%,实现由亏转盈。
表面来看,非息收入表现亮眼,但拆解结构后发现,其增长主要依赖于市场行情带来的估值回升,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和非经常性特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莞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1.91%,仅为7.37亿元,显示其主业的“服务型盈利”承压。这也意味着,虽然非息收入整体增长,但主要受益于市场回暖。
图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区域同业竞争也在加速重构。东莞农商行资产规模7459亿元(2024年)已超东莞银行(6727亿元),净利润差距收窄至2.17亿元。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近万亿。但东莞银行2024年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4.95%,跌破15%。2023年占比为15.33%。同期,东莞农商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从2023年的15.72%进一步升至2024年的17.89%。
02.合规暗礁浮现:IPO长跑中的风控大考
资本方面,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1%。而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年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行业平均水平为 11%。
据其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上年的252.86%降至212.01%,降幅达40.85个百分点,显示其在快速释放准备金以支撑利润的同时,也面临风险缓冲能力下滑的隐忧。
而不良贷款率小幅抬升至1.01%,次级与可疑类贷款的迁徙率分别升至93.39%与98.10%,或说明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前移。
图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根据东莞银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其尚未了结的授信类诉讼达4367起,半年内新增逾千件,涉诉金额合计超20亿元。
图源:东莞银行招股书
其中,岭南股份循环额度贷款违约一案尤具代表性。据《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大仲裁的公告》,涉案金额约为2.82亿元,显示出东莞银行贷后管理流程需持续完善。
此外,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公开的2025年7、8号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东莞银行及其东莞分行因存在多项合规问题,被处以合计110万元罚款,另有厚街支行两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监管警告。
在强监管背景下,东莞银行或需进一步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效能。对于一家处于上市冲刺期的银行而言,不仅关乎风险控制,更关乎市场预期。强化盈利能力、拓展业务边界的同时,夯实内控底盘、提升治理透明度,也是东莞银行走向资本市场的必要准备。
东莞银行在其2024年年报中指出,该行强化风险合规管控,为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开展电子渠道反诈工作,不断更新优化反欺诈风控模型,实现实时预警管控,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资金安全,筑牢业务前沿阵地的风控防线。二是落实业务常态化体检工作,规范关键环节操作管理,优化业务风控前置,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家正处于IPO冲刺阶段的银行而言,资本市场不仅关注其盈利能力是否具备持续性,亦关注其治理体系能否有效支撑长期合规经营的能力。内控不是一套流程,而是一种组织体质。在现有合规压力与估值诉求交织之下,东莞银行若要打通IPO通道,需先在治理维度补齐短板、稳住基本盘。
03.香港子行的“跨境实验”:湾区突围能否改写资本叙事?
成立于1999年的东莞银行,目前下辖总行营业部、14家分行。截至2024年12月末,东莞银行资产总额为6727.3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4384.24亿元,贷款余额为3655.53亿元。
2008年,东莞银行首次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成为城商行中最早启动IPO程序的机构之一。17年过去,东莞银行四次更新招股书,历经受理、反馈、撤回、重启,至今仍处于推进过程中。
与IPO频频搁浅形成对照的是,东莞银行正尝试将业务重心“由内而外”拓展至大湾区,尤其是跨境金融领域,试图以更具想象力的区域价值为上市进程“加分”。
2024年10月,东莞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莞银国际”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迅速更名为“东莞银行(国际)”。该机构已获香港金融管理局核准牌照,将以香港本地金融市场为支点,设立零售与企业银行双业务板块,目前处于开业筹备期。
早在2021年,东莞银行便已在香港设立首家境外分行——东莞银行香港分行,主要服务企业客户,涉及账户结算、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等。
根据2024年年报,香港分行已与境内机构协同开展跨境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实现新增跨境联动投放量46.01亿元。
在2024年年报中,东莞银行指出,该行以东莞为核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已实现“7+1”城市覆盖,区域内各项国家重点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为该行深化本土化经营、推进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新空间。报告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深化。
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东莞银行正借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窗口,将“区域城商行”形象延伸至“湾区连接器”角色,意图打通境内外资金循环、资产配置与客户服务通道,谋求跨境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如此,香港子行能否真正承载“突破预期”的重任,仍存在现实挑战。
一方面,当前大湾区银行业在香港设点的已有平安银行、招行香港、广发香港、广州农商银行等多家机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东莞银行国际业务客户分层,零售条线尚处于起步状态,跨境服务更多仍停留在企业端。
若未来能借由香港子行试点开展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贸易融资资产转让、跨境财富管理服务等,或将提升东莞银行的估值弹性,为IPO提供新动能。
结语
东莞银行的上市困局本质是区域经济转型期银行治理能力滞后于产业变革速度的缩影。当传统扩表模式难以为继,其持续17年的IPO长跑与湾区跨境突围战略形成微妙共振——大湾区金融开放能否为这家老牌城商行打开价值重构的想象空间?这场跨越盈利模式、合规建设与区域战略的系统性突围,正在考验其穿越周期的商业韧性。
在「世界工厂」向「湾区核心」跃迁的进程中,东莞银行唯有将自身战略嵌入城市能级提升的脉络,方能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坐标系中找到支点。
格隆汇
2025-05-1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