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罗兰贝格:停滞转型期,中国零部件企业利润率全球最高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16 19:34:27

(原标题:罗兰贝格:停滞转型期,中国零部件企业利润率全球最高)

日前,罗兰贝格与拉扎德联合发布《202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该研究认为,全球零部件行业已陷入了"停滞转型期",同时,传统的增长引擎逐渐熄火,而新秩序的构建尚在混沌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既蕴含着中国市场的澎湃动能,也深陷欧洲市场的增长泥潭;零部件企业既承受着传统业务萎缩的压力,又面临着技术变革的机遇。

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息税前的利润率达到5.7%,与欧洲3.6%、韩国3.4%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软件定义汽车的研发投入以30%的年增速狂飙突进,纯电车型的市场渗透率增速却从60%骤降至25%。

罗兰贝格认为,这种区域差异是产业生态重构的必然结果。中国市场的稳健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牵引、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扩容、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出口机遇的三重动力。而欧洲市场则既要消化传统燃油车体系的沉没成本,又面临新能源转型节奏错配的压力。

报告认为,在技术转型维度,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加速与纯电增长放缓并行。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增速已从2022年的60%降至2024年的25%,但SDV相关研发投入却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这也迫使零部件企业必须在传统业务与新赛道间寻找动态平衡点。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表示:"零部件企业的生存法则正从规模制胜转向价值重构。"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的背后,是政策端的新基建投入、消费端的场景创新、技术端的跨界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全球60%的产能布局;智能座舱模块实现年均15%的成本优化;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突破35%。

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价格战传导的压力使得零部件毛利率较三年前缩水2.8个百分点,行业洗牌速度加快,每0.1%的不良率下降都需要AI质检系统的持续迭代。

中国市场既是全球最大的创新试验场,也是产业迭代的生死竞技场。博世、大陆等传统巨头通过"技术本土化+资本多元化"策略,在智能驾驶领域保持竞争优势;而部分反应迟缓的企业,则面临本土新势力的强势替代。

地缘政治引发的产业链重构和技术标准的分化正在重塑竞争规则。北美市场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构建本土化供应链闭环,欧洲加速"近岸外包"布局,中国则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区域合作。

欧美在自动驾驶领域侧重单车智能,中国力推车路协同;北美偏好圆柱电池路线,中韩主导方形电池市场。这些技术路线的分野,迫使零部件企业必须建立"技术模块化"能力,通过平台化架构适配不同区域标准。

面对产业变局,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吴钊指出:“提升产品研发速度、构建新型研发生态、推进深层次运营提效以更好融入各地区产业生态,这要求企业从战略、运营、组织与人才体系等进行全方位升级。”

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零部件企业的命运不再取决于规模经济的惯性,其战略选择既具有多样性,又呈现三大特征:首先是产品组合的"双轨进化",头部企业正在构建"现金流业务+战略业务"的组合架构。例如,法雷奥将传统照明业务利润反哺自动驾驶研发,实现传统业务3%的利润率与新兴业务15%的增速平衡。

其次是区域战略的"生态嵌套",细分领域领先者采用"主机厂+政府+供应链"的三方协同模式。例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超级工厂,正是嵌套于宝马供应链体系与欧盟新能源政策的成功案例。

最后是运营体系的"数字重构",行业领先者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研发周期缩短30%,利用AI质检将不良率降低至0.2%,通过深度数字化转型将从效率工具进化为核心竞争力。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