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5-15 22:00:00
(原标题:连发17份公告!中信证券资管,大动作!)
近日,中信证券资管发布了17份公告,旗下17只大集合产品拟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变更管理人为华夏基金、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等有关事项。
据悉,2025年是券商资管参公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中信证券资管的部分大集合产品合同截止日期为今年6月底。由于中信证券资管尚未取得公募牌照,此次改造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转为了中信证券旗下的华夏基金。
当前,券商资管正在加速大集合的公募化改造。
拟变更管理人为华夏基金
以5月14日发布的《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以通讯方式召开中信证券财富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为例,该公告称,根据证监会于2018年11月28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下称《操作指引》)的规定,该集合计划经证监会2021年6月17日准予,变更后的合同于2021年7月22日生效。
该集合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资管,该集合计划将于2025年6月30日到期。鉴于以上情况,为充分保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管理人经与托管人中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该集合计划变更管理人并变更注册为华夏财富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等有关事项。
据悉,根据《操作指引》,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通过发起设立、股权受让等方式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应在履行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的必要程序后,将相关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相应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操作指引》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
中信证券资管表示,为了落实《操作指引》工作要求,经审慎研究并与相关方协商一致,拟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由中信证券资管变更为该公司的母公司中信证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并将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
对于选择华夏基金作为承接方的原因,中信证券称,中信证券资管的母公司中信证券为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持有华夏基金股权占比为62.2%,华夏基金具备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可成为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后的基金管理人。华夏基金拥有27年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有能力在投资操作、风险管理、基金运作等方面做好承接工作,有利于保护该产品份额持有人的合法利益。
这一举措并非中信证券资管的首次,今年年初,中信证券资管就决定对部分大集合产品实施管理人变更,将旗下5只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华夏基金。
据悉,产品类型由“参公大集合”变更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对产品投资运作无实质影响。参公大集合指证券公司设立管理的投资者人数不受200人限制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参公大集合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开展投资遵守公募基金法定投资范围和投资限制,从业人员资质条件与行为要求、产品销售、份额交易与申购赎回、份额登记、投资运作、估值核算、信息披露、风险准备金计提等要求与公募基金一致。参公大集合的运作管理已经与公募基金基本相同,在此背景下,采用变更管理人的方式完成规范化管理对产品本身的投资运作影响较小,可以较好地实现产品的平稳移交。
公募牌照成关键
券商资管大合集的公募化改造,是券商资管面临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前提是,管理人要有公募牌照。其实,中信证券资管此前一直在积极尝试申请公募牌照。在中信证券2024年年报中,中信证券资管2025年计划中就有:持续推进公募牌照申请。不过至今尚未获批。
据悉,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核心路径有三种,一是券商或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将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产品;二是对于无公募资格的,鼓励将产品管理人移交给其参股、控股公募,此次中信证券资管的动作就属于此类;三是对不符合条件的产品进行清盘或转为私募。
此前,已有多家券商选择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旗下公募基金子公司。2024年11月,东海证券公告将4只参公大集合交给参股公募东海基金管理。去年10月中旬,国元证券将1只债券大集合交给参股公募长盛基金管理。更早之前,2023年方正证券也将一只参公大集合转交给方正富邦基金。
最新信息显示,包括广发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安信证券资管、国金证券资管在内的4家券商资管正在申请公募牌照。
校对:姚远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