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一季度核心指标全线飘红,京东物流撕开行业新切口的锚点是什么?

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5-14 20:21:19

(原标题:一季度核心指标全线飘红,京东物流撕开行业新切口的锚点是什么?)

今年的物流江湖,似乎早已不是“送得快”就能赢的游戏。

当极兔用低价策略血洗东南亚市场,当顺丰用“航空舰队”卡位高端赛道,京东物流却用一组数据撕开行业新切口:一季度营收469.67亿元,同比增长11.5%;期内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89.5%。$京东物流(HK|02618)$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更关键的是,其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比近50%、海外仓覆盖19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技术驱动的“效率暗战”,也藏着物流企业从“拼肌肉”到“拼脑力”的生存密码。

营收利润双增背后,一体化供应链成增长引擎

京东物流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实现稳健增长。财报显示,该季度毛利达33.87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32.31亿元增长4.8%;经调整净利润为7.5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63亿元增长13.4%,经调整净利率为1.6%。

此外,经调整EBITDA为37.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增长2.9%,经调整EBITDA率为8%,营收、同比增长及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

从收入构成来看,总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他客户收入的双轮驱动。其中,2025年一季度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为2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5亿元增长13.2%,占营收比例达49.4%,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也显著增加,从2024年一季度的55,760名增至2025年同期的63,061名,这得益于客户需求攀升,以及京东物流持续提升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能力。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不得不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独具特色,通过“BC—盘货”模式整合线上线下库存,结合智能仓网布局,重塑企业供应链底层逻辑。

以宁波某老字号汤圆品牌为例,今年一季度汤圆产品热销,该品牌借助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汤圆配送的次日达满足率从原来的45%提升至75%,平均妥投时效也同步缩短为25小时。

而这种能力恰恰源于其覆盖全国1600+自营仓库、2000+云仓、3200万平米仓储网络的规模化优势,以及AI驱动的动态库存管理技术。

除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外,京东物流一季度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为2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6亿元增长9.8%,主要由快递、快运业务增长带动。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东物流单客户平均收入为134,812元。

相较于顺丰的“高端时效件”和通达系的“电商件规模战”,京东物流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赛道——深度绑定产业带与制造业。这种“进厂”战略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更通过与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将物流服务嵌入生产环节,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从“人力密集”到“智能密集”,技术护城河持续深化

一季度的京东物流,验证了其“一体化供应链”战略的前瞻性,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库存、优化仓网布局的“一盘货”模式,不仅实现了客户仓储成本降低与周转效率提升,更以规模化网络效应形成行业稀缺的“供应链中台”能力。

这种从“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效率合伙人”的转型,使其在与顺丰、通达系的差异化竞争中占据高地。

然而,供应链效率的持续突破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当客户数量突破6.3万家、单客户收入超13万元时,单纯依赖人力扩张已难以为继。

京东物流的下一步棋局,正从“供应链协同”迈向“技术密度革命”,通过AI、自动化与数据智能重构物流成本公式,将人力密集的传统行业推向“智能密集”新范式。

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的京东物流,今年一季度持续深化“京东物流超脑”在供应链全流程的应用。AI、大数据、运筹学等数智化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并深度融入供应链各环节。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目前,“超脑”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家电、3C手机等国补品类的核销、验证工作。通过对电子产品标识条码进行精细化识别与溯源监控,结合送货上门、签收拍照等服务,确保国补商品安全送达,推动国补补贴精准落实。

此外,京东物流的智狼“货到人”系统,以及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也在多个业务场景中持续发挥作用,有效提升全环节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京东物流针对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对“安全、即时、智能”的核心需求,推出全新一代JDX20“京鹊”多旋翼智慧物流无人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低空物流领域的布局。

面对美团“30分钟达”的即时配送冲击,京东物流并未盲目跟进“烧钱战”,而是通过前置仓模式复用现有网络,在3C数码领域强化“小时达”服务,同时以技术降低边际成本。这种“防御性创新”既守住主业优势,又为高频场景拓展打下基础。

全球化持续演进,“本土巨头”迎接蜕变时刻

如今,京东物流的技术护城河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化能力输出”——“超脑”大模型贯穿供应链全流程,智狼系统与无人机矩阵将人力成本转化为技术边际效益,在守住3C数码“小时达”优势的同时,以“防御性创新”抵御即时配送的降维冲击。

这种技术密度的积累,不仅让京东物流在“成本-效率-体验”三角模型中占据平衡点,更使其掌握了定义行业竞争规则的话语权。当智能技术成为物流业的“新基建”,京东物流的野心已不止于本土市场的效率迭代,技术底座与供应链能力的耦合,正为其全球化野望按下加速键。

据财报披露,京东物流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迎来多个海外及区域布局的重要进展。随着波兰华沙 2 号仓正式投入运营,京东物流在波兰的仓储网络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在波兰成功开设三个仓库,持续深化欧洲市场布局。

回溯其波兰业务发展,2022 年启用的波兰华沙 1 号仓已成为当地物流服务的标杆案例。该仓库作为波兰某知名连锁零售品牌在线渠道的独家仓储物流运营商,针对 3C 数码、日用百货、家电家具等多样化品类,定制了专属仓储物流方案。

在中国香港地区,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的正式运营标志着其快递服务的全面升级。该中心首次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融合多维度数据采集与预分拣技术,实现货物自动分配至快递员配送路区,大幅提升分拣效率,进一步强化京东快递在香港地区的网络覆盖能力与服务水平。

在中东市场,京东物流与奇瑞汽车合作打造的奇瑞汽车中东区域备件库正式开仓。该备件库投入运营后,迅速成为中东地区规模领先的汽车备件中心之一,不仅为奇瑞汽车在中东的售后网络提供有力支撑,也彰显了京东物流在跨境供应链领域的专业能力与战略布局眼光。

深入来看,京东物流的全球化并非简单复制国内经验,而是通过技术赋能与本地化服务创新,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比如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提升分拣效率,应用AI路径优化算法,解决复杂路网调度问题,京东物流进行了合理的技术复制和适配。

不仅如此,京东物流在全球首推的“极简逆退服务”,72小时内完成退货检测、再售或销毁,有效解决了海外逆向物流的痛点。

在全球化的演进过程中,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为京东物流铺平了全球化道路。当中国物流企业出海从“资源输出”转向“模式输出”,京东物流凭借“技术+供应链”双引擎,正在构建一个横跨制造、零售、新能源的全球物流生态。

从东南亚全货机航线到欧洲本土化履约网络,这场蜕变不仅关乎市场边界扩张,更预示着中国物流企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跃迁。

未来,随着“全球织网计划”的深化,其能否在欧美成熟市场与DHL、亚马逊物流正面竞争,或将成为检验这场蜕变成色的关键战役。

作者:璟松

来源:港股研究社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