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14 02:10:28
(原标题:科技金融招行样本:“三化建设”背后的底盘升级)
编者按: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谋划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发展蓝图,到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专项指导意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发金融业广泛共鸣。本报今起推出“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业作答进行时”专栏,记录行业的行动和思考,淬炼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求解亟待突破的实践难题。敬请垂注。
科技金融作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当仁不让要发挥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作用。
作为资金供给方,商业银行加速入局,普遍将科技金融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业务,在支持科技创新的同时,抓住新业务机遇,补上资产缺口。
早在2010年,招商银行便推出面向创新成长型企业的培育计划“千鹰展翼”,形成先发优势。“2023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三化建设’(体系化、专业化、生态化),进一步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广度和深度。”招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研京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至去年末,招行科技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超过16万户。其中,科创普惠贡献去年该行近50%的法人普惠贷款增量。
底盘:“1+20+100”阵型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王研京重点谈到一个“早”。跟随国家科创金融改革步伐,2022年起招行即搭建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开启全国范围的谋篇布局。
彼时,该行在总行层面成立科技金融领导小组,首批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合肥6家分行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先后设立15家科技支行,并在2023年7月正式发布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推出科技金融服务方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招行迅速将重点分行范围扩大至11家,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20家。目前,该行已建立了“1+20+100”的科技金融组织阵型,构筑科技金融发展底盘。
其中,“1”是指总行层面设立的科技金融委员会,统筹全行科技金融策略规划,成员覆盖相关总行部门,并由普惠金融部作为委员会常设牵头部门。
招行表示,通过科技金融委员会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全行资源,做好科技金融整体规划,解决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招行在科技企业和资源聚集的地区选定20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在重点分行中又优选服务基础较好、科技企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挂牌100余家科技金融专门支行,作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主阵地。
据了解,招行重点分行短期内没有考虑“扩编”。现有重点分行科技企业集中度高,希望能聚焦资源支持关键分行,更好地服务好客户,同时强调,重点分行将建立“能进能出”的两能机制。
为引导各分支行做早、做小、做科技,招行围绕专门队伍、产品、政策、机构、考评、流程建立“六个专门”工作机制。
“通过‘六专’机制,加大科技金融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明确各专营机构重点工作方向,提高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总行也会对重点分行提出更高的要求。”王研京表示。
破局:聚焦银行融资支持
根据安排,招行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企业作为科技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这也是由总行普惠金融部牵头科技金融业务的重要考量之一。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供科技金融服务,该行针对科技企业进行广泛的需求问卷调研,总结出五个科技企业高频金融需求场景:银行融资、财资管理、资本对接、跨境发展、留才用才。
围绕五大核心需求场景,招行今年来以授信为重点,全面升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科技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而言,银行融资需求最为关键。”尤其是,与传统企业相比,初创及成长型科技企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两高一轻”特征,很难达到银行授信要求。
为了有效识别企业的科技属性,招行围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运用各项科创属性大数据,建立了科技企业“资质分”模型矩阵。
有别于传统企业识别与评估模型,“资质分”可以有效识别具有硬科技实力,但企业经营尚未达到传统银行融资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发掘财务指标之外的“含科量”。
在此基础上,招行创新打造科技企业专属产品“科创贷”。据了解,“科创贷”上线一年以来,授信规模已突破150亿元。其间,招行对该产品持续迭代优化,以AI大模型支撑“人+数智化”的审贷模式实现创新突破。
招行表示,下一步,招行将立足做早、做小、做科技,探索提升三项融资服务能力。一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环节,提升债权融资服务能力;二是依托招商银行集团在产业培育、股权投资等方面的联动优势,提升股权融资服务能力;三是打造知识产权内评模型,提升知识产权内评能力。
升级: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科技金融,不止于信贷。科技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各方的紧密携手。
招行2010年推出的“千鹰展翼”创新型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即围绕科创企业上市服务需求,联合交易所、政府、中介机构、私募等合作伙伴,沉淀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基础。
十余年间,该行与科技企业主管政府部门密切联动,与交易所、投资机构等紧密携手,与产业园区和链主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了政务、资本、产业三大生态联盟。
2024年,招行与合作伙伴升级“千鹰展翼2.0金融赋能计划”,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与1.0阶段相比,2.0的内核更突出为生态化、专业化的升级,在这两大领域做更多文章,建立招行更多的服务能力。一是服务对象更聚焦于科技成长型企业;二是产品及服务更聚焦于股权+债权的融资服务;三是生态圈合作更聚焦于成长型企业领域的服务机构合作。”王研京表示。
招行科技金融的创新不止体现在机制与产品服务上,还体现在服务模式方面。
遵循科技产业发展逻辑与科技企业成长规律,该行搭建“基金+园区+产业”一体化的服务组织模式,通过对园区、基金、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协同经营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助力形成“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已于日前审议通过董事会决议,拟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并作为该行全资一级子公司。
在招行看来,依托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做好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金融服务,既是对高成长潜力企业的扶持培育,也是对未来核心客户的提前储备。
“科技金融是招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我们将发挥一体化服务优势,助力科技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证券时报
2025-05-14
证券时报
2025-05-14
证券时报
2025-05-14
证券时报
2025-05-14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证券时报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