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来源:尺度商业

2025-05-06 17:23:48

(原标题: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DeepSeek、人形机器人“燃爆”了AI与科技赛道,2025年以来,A股的聚光灯总被人工智能、机器人、算力等前沿科技板块占据。

然而,近期以来,AI、机器人等科技赛道波动明显。当市场的目光还在集中科技板块的时候,一个此前经历多年调整持续被低估的赛道——生物医药,正在静静地获得资金的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下称“科创生物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达15.5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18%,科创生物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

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在慢慢走牛,迎来行业的拐点。

有分析认为,和过去相比,本轮生物医药的行情更加理性,背后是“政策+业绩+估值”三重共振。

首先,是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更加明晰,市场信心有所提升;其次创新药企的创新产品商业化不断加快,企业的经营业绩好转,叠加财报季,不少创新药企实现盈利,投资胜率提高;最后,经历过前期大幅调整,医药行业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安全边际,进入业绩兑现周期,估值稳定性显著提升。

因此,当下的生物医药行业正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市场资金纷纷抢占布局。跟踪生物医药行业的被动型指数产品深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天风证券发布研报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末,被动医药基金规模为140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

聚焦近来市场表现,在众医药被动指数基金中,以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为代表的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产品交投活跃,成为市场布局生物医药机遇的利器。

“政策+业绩+估值”共振,医药迎拐点向新跃升

A股市场一直有“吃药喝酒”的说法。较好的防御性和成长性,令酒业与医药板块常被投资者长期关注。

过去四年,医药行业在政策调整、市场出清等变化中经历了深度的调整,医药行业行进到了底部。然而,正如寒冬之后必逢春,2025年以来医药行业正在慢慢走强,迎来行业拐点向新跃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末,今年以来万得医药大类指数累计涨幅达5.94%,万得创新药指数累计上涨超过了14%。统计被动指数ETF产品,2025年以来涨幅排名靠前的产品多为医药类ETF产品。

面对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2025年以来的上涨,市场人士表示,医药、创新药走强的背后是“政策+业绩+估值”等多方因素的共振。

从政策端来看,近一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不断,战略上提升到了新高度。

202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创新药提升至“新质生产力”战略高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近期,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推动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目标到2027年实现数智技术在医药全产业链的应用,提升医药工业的竞争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在资本市场,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持续支持生物医药在内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在科创板等市场通过IPO、定增等方式实现融资通道的打通。

业绩方面来看,医药企业在过去几年持续不断加大资金研发创新,带来短期的业绩承压甚至亏损。然而,随着企业创新药品上市后商业化不断放量,以及丰厚出海授权收入,利润端持续减亏,多家公司来到扭亏转盈的关键时刻。

特别是创新药企业表现较好。据开源证券的研报,2024年创新药企收入平均增长36.8%,其中2024年下半年的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0.4%。比如科创板上市药企百利天恒,2024年盈利37.08亿元,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局面。

估值方面来看,经历了过去4年的调整,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保持在25-40倍之间,从过去10年看,相对沪深300指数估值溢价率处于底部。

以科创生物指数为例,wind数据显示,经历过一段上涨,截至2025年4月30日末,该指数的市盈率(剔除负值)为44倍,虽然估值有提升,但是相较过去两年,估值仍处于低位,还有成长的空间。

另外,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24年末已突破3.1亿人,慢性病管理、肿瘤治疗等刚性需求增长,叠加消费复苏,医药行业在“银发经济+消费复苏”双轮驱动下,市场空间较大。

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技术赋能医药行业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指出,AI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企业有望借助AI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黏性,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政策+业绩+估值”共振下,医药行业正在引领拐点,行业的成长性价值正在被关注。

善用利器,把握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2025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的上涨,吸引着市场投资的关注。从港股到A股,市场资金在慢慢地流向生物医药行业。

观察市场情况,资本市场生物医药行业上涨不只是机构资金的盛宴,也是普通投资者能够把握到的投资机遇。作为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高效便捷的投资利器。

回顾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走势,无论是去年火热的红利资产,还是今年年初的疯狂的AI、科技,有一种工具成为市场资金的重要选择,那就是被动型指数化投资ETF产品。

ETF产品通过跟踪相关指数,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规模的龙头企业,从而降低单独投资个股的风险。同时,ETF产品采用被动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指数,投资组合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把握市场机遇。

在2025年以来医药行业的上涨行情中,跟踪医药相关指数的ETF产品也成为了市场资金的不二选择。其中,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相关ETF产品深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作为严选科创板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市值TOP50的科创板细分指数,科创生物指数聚焦创新药+创新器械,聚集医药“硬资产”,科技创新属性更强、研发实力出圈。

2024年度,该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长达83.96%,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25.71%,显著领先行业。与主流生物医药指数相比,科创生物指数自带高弹性特征。

从区间的涨幅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4年医药行业资产大幅上涨时,科创生物指数最大涨幅分别为90.02%、56.83%、51.06%。

科创生物指数的高弹性和医药“硬资产”特性,使得跟踪该指数的相关产品在这轮医药行情中表现较好,不少科创医药指数ETF产品年内涨幅较大。

比如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截至2025年4月30日,该基金累计上涨17.25%。2025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了0.54亿元。

作为老牌公募,嘉实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考虑,在布局科创医药指数ETF产品的同时,还布局了科创生物指数ETF的场外联接产品(A类代码021060,C类代码为021061),助力场外投资者布局医药投资机遇。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较小,血制品、器械和仪器存在自主创新机会,持续建议关注创新药和仿创药主线。

医药行业迎来拐点和投资机遇,善于把握医药“硬资产”机遇的投资者,不妨关注$科创医药指数ETF(SH588700)$为代表的相关产品。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