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5-06 11:59:00
(原标题:全线高开高走!4分钟,20cm涨停!)
今日早盘,A股高开高走,上证指数收复3300点,深证成指也重回万点以上,沪深300亦站上3800点。全市场近4900只个股上涨,市场成交呈放大趋势。
盘面上,可控核聚变、超导概念、稀土永磁、黄金等板块涨幅居前,休闲食品、石油、银行、旅游等板块小幅下挫。
可控核聚变技术不断突破
可控核聚变概念早间放量直线拉升,板块指数高开高走大涨近6%,创1个月来新高,半日成交超前一交易日全天成交。
久盛电气开盘后仅约4分钟就垂直20%涨停,永鼎股份、合锻智能、兰石重装等也均在5分钟之内快速涨停。
“五一”假日期间,可控核聚变领域传来多项技术突破的消息。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正式启动,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BEST装置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和开创性贡献。
此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ITER)日前也宣布,已完成反应堆“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这是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ITER表示,在这一超越地缘政治的国际合作中,中国贡献至关重要。
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这一项目由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共同资助。
综合国际能源署(IEA)及多家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直接市场规模(含研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预计达300亿至500亿美元。到2050年,若实现商业化发电,全球聚变能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中信证券表示,近期可控核聚变项目进展迅速,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中期看好混合堆商业化进展,长期聚变技术将成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建议围绕核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进行布局。
稀土永磁景气度持续提升
稀土永磁概念早间也放量高开高走,板块指数直线拉升涨逾4%,仅1小时成交就超过前一交易日全天成交。
九菱科技一度冲击30%涨停。华阳新材则由跌超6%直线拉升,仅用时约11分钟就强势涨停,4个交易日第3度封板。西磁科技、奔朗新材、京运通等也纷纷涨停或涨超10%。
据外媒报道,自中国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国际稀土金属价格在数周内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欧洲镝价已自4月初以来上涨两倍,达到850美元/公斤;铽价从965美元/公斤上涨至3000美元/公斤,累计涨幅超210%。
稀土金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军工等领域。而随着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稀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2025年将成为AI机器人市场的重要转折点,技术创新、市场力量和新业务领域的推动将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将在2025年逐步放量。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关键零部件,伴随该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未来将成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在行业景气度快速上升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中国稀土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28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726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中国稀土表示,扭亏主要原因是稀土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营业收入增加。
北方稀土一季度实现营收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净利润4.31亿元,同比激增727.30%。盛和资源一季度实现营收29.92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增长178.09%。广晟有色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727.12万元,同比扭亏。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下游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持续打开稀土领域新增需求,稀土作为我国定价、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板块整体关注度有望显著提高。
校对:王锦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