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3 09:00:24
(原标题:预见2025:《2025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农(002385.SZ);牧原股份(002714.SZ);益生股份(002458.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规模;生物育种重点制种产品产量
行业概况
1、 定义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原理与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其出现基于对基因组的定向改造。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问世、迭代、成熟,通过定向地精准地改造遗传编码变得越来越方便,全球的科研机构、育种公司和各国政府,都对未来生物育种行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对比概念来看,生物育种是提升常规育种技术的重要途径,其优势最终通过品种的抗性、产量潜力、品质等方面体现出来。
2、 不同分类各有优势
生物育种从育种方式来看,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3、 产业链剖析:下游环节主要为农林牧渔业
生物育种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包括生物育种所需的研发设备、研发试剂和化肥等材料,中游环节分为植物生物育种企业和动物生物育种企业,下游环节主要为农林牧渔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已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发展种子工程以来,我国生物育种行业经历了从被大国“卡脖子”阶段,到拥有自主研发的第一支杂交水稻,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初步商品化时期,袁隆平院士在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院士和助手们耗费多年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突破,1995年8月,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996年,农业部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年)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亩产800公斤。
往后,我国生物育种行业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市场化时期和高速发展期,2018年,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目录》发布,正式将生物育种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行业政策背景:以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核心
2019年以来,我国针对生物育种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支持我国生物育种的新技术研发以及行业自主化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生物育种相关的规划,一方面,从农林牧业自身的育种工作进行扶持,重点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辅助生物育种行业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
行业发展现状
1、 国内参与者总体具备重点农产品育种能力
从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代表性企业生物育种产品供给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已发展出一批具备重点动植物农产品育种能力的企业,其中上市企业主要以植物育种厂商为主,具体产品供给类别如下:
2、 2020年以来重点产品制种产量波动上行
从2015-2024年中国生物育种重点产品制种产量来看,中国生物育种重点产品的制种产量呈波动发展趋势,其中玉米制种产量相较于水稻制种产量而言波动幅度更大,主要与国家出台政策通过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存在关系。2020年以来,以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生物育种重点产品制种产量呈波动上行趋势。
注:截至2025年2月,2024年水稻制种产量尚未披露,因此2024年水稻制种产量数据为初步统计值。
3、 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
根据2024年在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体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主办的第三期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的数据,中国生物育种市场价值占全球的比重为1.5%左右,在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仍处于刚起步阶段的现状下,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的内在技术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变化不大,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旧有极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前瞻结合中国生物育种市场价值占全球的比重以及生物育种行业的全球市场规模初步测算,2024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
注:本节内容测算的生物育种行业的市场规模为生物育种作为农业核心技术的内在价值,与行业相关厂商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制得产品后销售取得的营业收入存在明显区别,特此说明。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中游厂商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等省市
从上市企业区域布局情况来看,我国生物育种产业上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更为密集,其中,中游厂商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等省市。
2、 企业竞争:划分为两大派系
从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代表性厂商主营业务构成情况来看,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主要可以划分为植物生物育种和动物生物育种两大派系,其中,植物生物育种代表性企业包括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动物生物育种企业主要包括益生股份、牧原股份等。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 行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转向产业化应用
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中长期时间段内,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将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在市场需求的作用下加速产品创新向产业化实际应用的进程,行业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2、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市场将超过44亿元
根据Kynetec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显著高于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增速,增长潜力较大,同时,由于我国整体生物育种产品的普及率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潜力较大且国家政策扶持相关产业发展,预计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要高于种业。根据未来五年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测算,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市场将超过44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3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3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3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3
金证研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