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小熊电器2024年利润大跌3成,李一峰家族拟分走超8800万分红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4-30 22:06:43

(原标题:小熊电器2024年利润大跌3成,李一峰家族拟分走超8800万分红)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早起用咖啡机做一杯美式,搭配着早餐机做出来的三明治,这种慢悠悠、有情调的生活,曾经是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

在“网红”小家电成为顶流之时,频出爆款的小熊电器一度被资本热捧。2021年时,站在小熊电器背后的李一峰夫妇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财富达到85亿元。

那时,年轻人追求精致生活,毫不犹豫地将酸奶机、煮蛋器、烤面包机、华夫饼机收入自家厨房,然后发现,这些小家电的最终归宿是在厨房角落里闲置。

这些在厨房落满了灰的小家电,频繁被吐槽是“鸡肋”。消费者对“网红”小家电“祛魅”之后,小熊电器的核心业务——厨房小家电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超10%。

如今,小熊电器没有了过去的意气风发,步伐明显慢了下来。2024年,小熊电器营收仅微增0.98%,归母净利润降幅一举创下上市以来的年度最大值。而李一峰夫妇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一轮游”之后,至今无缘再上榜。

只是,支柱业务失去增长动能之后,小熊电器的出路又该何处去寻?

1、利润跌幅创纪录,消费者吐槽产品“不实用”

时隔两年,小熊电器的利润再次转入下滑。

近日,小熊电器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滑35.37%,创下2019年上市以来的年度利润最大跌幅。

不仅如此,小熊电器的营收表现也不甚乐观。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7.58亿元,同比微增0.98%。这是近3年来,其营收增速首次下滑至个位数。

(图 / Wind(单位:亿元))

对于业绩的下滑,小熊电器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2024年9月举行的业绩会上,管理层就曾对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作了清晰的总结。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4年小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厨房小家电价格下探严重。其次,公司对2024年二季度尤其是618期间的市场需求转弱和价格竞争激烈程度预计不足,导致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滞后,拖累了公司产品量价表现。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管理层坦言,2024年大众刚需产品需求下降幅度小,而公司擅长的非刚需小众产品需求下滑大,影响了公司产品的销量和单价。

落在财报上,就是为公司贡献近7成收入的厨房小家电业务增长失速。2024年,厨房小家电实现营收32.76亿元,同比下滑10.10%;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1.96%至33.75%。

(图 / 小熊电器财报)

过去,小熊电器凭借独特的创意和可爱的外观设计,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收获了不少粉丝,一度成为厨房小家电市场的“网红”品牌。

果果(化名)曾经买过小熊电器的蒸蛋器、打蛋器、烤箱,就是因为“颜值高,而且价格便宜”。但在用过之后,李盈忍不住吐槽“质量不行”。

让果果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熊的打蛋器质量不够厚实,“家里老人用的时候可能手劲比较大,就直接折了,没法再用。”

提起小熊电器,林扬(化名)同样十分无奈。她告诉「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家里曾经买了小熊的电煮锅、电磁炉、煎蛋器、电炖锅,但都是“空有颜值,不够实用,新鲜两天就搁置了。”

林扬觉得小熊的产品价格很合适,质量也凑合,就是不实用。“曾经家里买了一个电炖锅,配4个内胆,蒸米饭需要隔水蒸,所以就要用量杯测量米和水的比例,真是又占地又很不方便,后来直接扔掉了。”

可以说,随着消费者“祛魅”,小熊电器通过营销打造出的“精致生活”似乎变成了一些消费者眼中的“美丽”,最终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

2、每台平均成本不足70元,一年8亿砸向营销

尽管小家电在社交平台的声量越来越低,小熊电器仍然在大力拓展产品线。

2024年财报显示,小熊电器目前有超过90个产品品类、1000多款型号产品,而在2023年时,其有超过80个产品品类、900多款型号产品。

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小熊电器就新推出了约10个品类、100款型号产品。

在小熊电器看来,产品品类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能有效避免因单一细分品类市场萎缩而造成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但客观而言,公司虽然不断推出新的品类和型号,但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真正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并未出现真正的爆款产品。

另外,小熊电器之所以能够大幅扩充产品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小家电的成本并不高,对资金链的要求不会太高。

财报显示,2024年,小家电行业的营业成本为30.79亿元、销售量4598.04万台,平均每台成本不足70元。

(图 / 小熊电器财报)

成本如此之低,为小熊电器创造了足够高的利润空间。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35.29%,明显高于九阳股份的25.50%、苏泊尔的24.65%。

(图 / Wind)

虽然毛利率不低,但很大一部分利润并没有落入小熊电器的口袋,而是砸向了促销和推广。

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达到8.64亿元,是当期归母净利润2.88亿元的3倍。其中,市场促销费4.71亿元、品牌宣传费6900万元。

(图 / 小熊电器财报)

小熊电器重金砸向营销,但并没有带动业绩的明显增长,在这背后,是小家电市场正在降温的现实。以小熊电器深耕的厨房小家电为例,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609亿元,同比下降0.8%。

在此背景之下,小熊电器决定停止部分扩产计划。2024年12月,公司宣布,拟终止创意小家电(勒流)基地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1.31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按照规划,此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达产后年新增创意小家电预计1000万台。其中,一期于2022年8月投入使用,二期尚未建设。

(图 / 小熊电器公告)

小家电的国内市场增长见顶之后,小熊电器有意加码海外。

2024年10月,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小熊电器管理层明确表示,内销追求适度的增长,海外是2025年增长的重要来源。

管理层认为,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低,是机会点。因此,公司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对海外团队的资源投入,并内部强化对海外组织的培养和建设。

在区域选择上,欧美做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主要在东南亚、ODM\OEM(代工)主要在日韩美。

(图 / 小熊电器公告)

只不过,小熊电器“押宝”海外的节奏或将被迫放缓。进入2025年,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打破了国际间的贸易平衡,在“高关税”的阻挡下,小熊电器的出海之路或许不会轻松。

那么,小熊电器将如何拓展海外业务?是否会重新调整战略布局?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小熊电器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3、股东拟清仓,李一峰夫妇富豪榜一轮游

2006年,李一峰在“中国家电之都”广东佛山创立小熊电器,绕开了竞争激烈的白电领域,从一台酸奶机起家。

当时,恰逢淘宝等电商平台兴起,小熊电器在产品上主打小而精致的小家电,在销售上快速切入电商渠道,自此顺风而起。

直到2019年,小熊电器顺利登陆深交所,成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上市之后,小熊电器获得资本追捧,股价不断攀升,在2020年7月达到盘中最高值156.68元/股,总市值超250亿元。

而小熊电器实控人李一峰夫妇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1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李一峰夫妇首登榜单,财富为85亿元。

(图 /《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截图)

如今,这些辉煌时刻都成为了过去式。业绩承压之时,小熊电器在资本市场同样黯淡,甚至连创始股东的关联方都萌生退意。

今年1月13日,小熊电器披露,私募基金“泰牛1号”计划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186万股股份,而这是“泰牛1号”持有小熊电器的全部股权。也就是说,倘若“泰牛1号”顶额减持,将直接清仓撤退。

(图 / 小熊电器公告)

据了解,“泰牛1号”与公司主要股东施明泰是一致行动人,而施明泰正是小熊电器的创始人之一。

(图 / 小熊电器招股书)

“泰牛1号”为何突然抛出减持计划?施明泰是否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小熊电器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在“泰牛1号”计划撤退背后,小熊电器的股价已经一落千丈。截至2025年4月30日,小熊电器股价报收45.30元/股,和巅峰时期相比跌去约71%,总市值也大幅缩水至71亿元。

小熊电器落寞之后,自2022年至今,李一峰夫妇再未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榜单。不过,李一峰家族仍然从小熊电器拿走了巨额分红。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李一峰、张红夫妇直接持股及通过兆峰投资间接持股的方式合计持股46.08%,李一峰兄弟配偶龙少宏持股1.89%,龙少宏姐妹龙少静、龙少柔分别持股3.53%、5.62%,五人合计持股约57.12%。

(图 / 小熊电器财报)

按照计划,2024年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总额为1.55亿元。若以57.12%股权计算,李一峰家族将能够分走超8800万元。

(图 / 小熊电器公告)

另据Wind数据,2019年至2023年,小熊电器累计分红超7亿元。在这期间,李一峰家族成员的持股比例略有浮动,但总体持股比例保持在57%以上,大约能分走4亿元。

(图 / Wind)

拿着巨额分红的李一峰夫妇,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李一峰妻子张红已经移民,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而李一峰也获得了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

只是,市场另一端的投资者们,只能继续苦苦等待小熊电器业绩、股价回归增长时代。

*文中题图来自:小熊电器官方微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