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座老网红城市,还要继续当网红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4-30 17:08:29

(原标题:一座老网红城市,还要继续当网红)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如果你出现在夜晚驶往长沙五一广场的公交车上,当车辆不断靠近五一广场,会发现司机会提醒你提前下车,因为前方拥堵,公交不得不绕行。

同为乘客的本地老奶奶听闻你的目的地,也会用湖南话问上一句,“你从外地来吗?你要去通宵吗?”

方圆两公里的五一广场汇聚了超20座大型商业体,这里是长沙的市中心,也是长沙最热闹的地方。

但与其他城市市中心不同的是,此处7×24小时,灯火通明,人流不息,不少在其他城市夜里10点左右关门的连锁品牌,到了这里也入乡随俗、深夜营业。更别提颇具当地特色的夜宵摊、推拿馆。

            凌晨时分,长沙街头 曾思怡/摄           

“吃喝玩乐都有,有的营业到凌晨两三点,有的营业到凌晨四五点,还有的24小时营业,出门拐弯再拐弯有几家很火的酒吧,来这里的年轻人通宵都有得玩。”

五一广场一位餐饮店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周边游玩的基本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虽然长沙人喜欢大晚上出门玩,但是我们会去当地人去的夜市,每个区都有,消费(比这里)低一些。”

人潮背后,长沙以夜经济、新消费、网红城市等标签闻名全国。

现阶段,扩内需成为重中之重,其中提升服务消费又被视为扩内需的关键,长沙之于全国有何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网红经济素有声量浩大、但来去匆匆的特性。作为长沙网红IP,文和友、茶颜悦色虽然一度风光无两,但在做大市场规模和出走长沙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也有当地人称网红属性拉高城市物价,感慨收入与消费水平不相匹配。

对此,长沙又如何应对?

网红基因

“网红”的概念还没有出现以前,长沙就已经走红。

2000年左右,湖南卫视强势崛起,打造了一系列优质、爆款的电视节目,为长沙带来了最早的全国知名度。

其中尤其擅长综艺类节目制作,代表作品既有80、90后的青春期标配《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也有近年来爆火、讨论度极高的《我是歌手》《再见爱人》《花儿与少年》等。

这种对综艺感、节目效果的把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浸入市民行为观念,乃至塑造整个城市的气质。这也让长沙在流量经济到来时期更快把握节奏。

比如作为长沙城市IP之一,文和友的崛起就是一场关于网红和流量的叙事。

2013年以前,文和友还是长沙坡子街边的一家小型炸串摊,直到当年登上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后,订餐电话如潮水涌来,文和友乘势而上,以“怀旧风”“在地化”为特色持续做大,几年时间内名气与营收剧增,也因此得名“餐饮界迪士尼”。

            长沙文和友 曾思怡/摄           

再如早期爆款新茶饮品牌茶颜悦色。

在新茶饮市场初起阶段,茶颜悦色率先探索“中西结合”,在传统西式奶茶做法基础上,更新用料和制作工艺,叠加中式审美的门店风格和奶茶产品设计,叠加一段时间内“大排长龙”“固守长沙”的营销模式,不仅成为风靡全国的茶饮品牌,还成为长沙的城市IP、揽客招牌。

“文和友”“茶颜悦色”之外,长沙的另一大网红IP是“夜经济”。

公开资料显示,长沙夜经济从业者破百万人;过去5年,长沙夜经济活跃度年年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从地理和气候原因看,湖南气候湿热、夏季绵长,这一方面让当地人有了喜辣重盐的口味习惯,另一方面则推动年轻人“白天不出门,晚上再出门”的休闲习惯,最终令整个城市生活作息偏晚,“江湖”情节和氛围浓厚。这一点在曹雨的《中国食辣史》中也有所体现。

此外,流入长沙的人口主要来自于湖南省内其他城市,也继承甚至强化“喜辣”“夜出”等两大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辣”字当头的饮食风味,可以刺激多巴胺生成,给食客以一种越吃越过瘾的热烈氛围,也让吃夜宵在这里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生活方式,甚至凭夜宵就能吸引一众外地游客。

与此同时,作为同能级城市中的房价“洼地”,以及过去数年制造业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长沙有效提升就业承载能力、收入水平以及在外人口回流,加上生活在此处的人们生活压力和节奏相对较慢,也愿意花更多时间休闲娱乐。

当网红的决心

长沙人爱玩,长沙也研究各种玩的场景,由此创造经济增长动力。

2025年1月数据,长沙已经重点培育10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0个夜间经济示范门店,其中,五一商圈、阳光壹佰凤凰街、梅溪湖(梅澜坊)街区、红星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前不久,当地还发布《长沙市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十大行动”)发布,对夜间经济、首发经济、演绎经济和文化旅游融合等做出进一步布局。

更早以前,长沙就发展“夜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消费”等发布专门文件。

而在规划和文件之外,一个细节,也足见长沙要做网红的决心。

凌晨1点的坡子街派出所门口,陆陆续续有年轻人排队拍摄打卡照——以派出所牌匾为背景,三五好友蹲下抱头,拍照留念。

这种流行的打卡方式,起源于一部叫《守护解放西》的纪录片,片子以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人物核心拍摄真人秀,其中部分情节因曲折诙谐,生出热梗,受年轻群体追捧。到取景地打卡,也就成了一部分年轻人到长沙的必停站点。

这种打卡方式几经热议,也曾受到提醒和批评,但时至今日依旧存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长沙对年轻人旅游方式的开放态度。

            深夜的坡子街派出所 曾思怡/摄           

流量经济时代,成为网红之于个人,是出名和变现的机会,之于城市,也带来培育一条新发展路径的可能性。

长沙是为数不多抓住了这种可能性的城市,如今在“夜宵第一城”“新消费之都”“青春之城”的头衔之下,都有过去数年网红经济的支撑。

但长沙还需要抓得更牢。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长沙位列我国强二线城市阵营,但当地制造业在同类城市中偏传统、不算强,就业供给能力相对有限。

许圆(化名)家在湖南衡阳,大学毕业后留在长沙就业生活,“主要从事销售业务,月薪4000元上下,这也是我们这里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较之下物价就显得高了,家里同辈的堂哥堂姐,读书多的去了深圳,读书少的去了东莞,那里工厂多”。

和许圆堂哥姐一样的人群占比不少。社交媒体上,深圳被形容为“湖南第二省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前往深圳的各省移民中,广东排第一,其次就是湖南;另一项侧面数据,在深圳的湘菜馆数量一度超过7000家,稳坐外来菜系头把交椅。

也同样考虑到就业机会和前景,从事酒店业的周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早前从桂林前往长沙,待了两年以后又去往深圳。

在长沙工作期间,周周注意到,当地的年轻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土生土上的本地人,一类是从周边县市来长沙工作生活,还有一类是从东南沿海回流长沙的湖南人,“整个城市(的生活方式)被从外地归来的湖南人设计得和一线差不多”。

生活方式时尚、消费形态丰富多样的另一边,是物价水涨船高,亟待更高的就业承载力和收入水平相适配,做大服务业成为长沙经济的破局关键,这也是长沙所擅长的。

宋丁指出,从经济占比来看,长沙第三产业强于第二产业,“(长沙)短期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制造业这块拉的很高,而且这个城市就是相对安逸、喜欢享受生活,这也是一种比较优势,用来发展休闲娱乐方面的服务业,在国家提倡消费的背景下,长沙在服务业包括网红经济、文旅板块应该有更多探索,甚至给全国在这方面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网红城市的未来

发展数年,引发过无数次集体狂欢,但大多网红城市的走红就像是一场龙卷风,声量浩大、来去匆匆,鲜少能将网红热度有效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

即使是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夜经济高地,长沙也难逃此困局。如上文提到的文和友和茶颜悦色,虽然一度风光无量,但却屡屡出走失败,营收追不上名气。

茶颜悦色早前固守长沙,在全市开出近500家连锁门店,热门地段甚至隔数百米就有一家门店;后期出走长沙,又在供应链建设、财务风险和门店定位方面缺乏经验,如今反而是同样主打国风茶饮的霸王茶姬后来居上。

文和友自2020年以来在广州、深圳、南京多地做出布局,但屡屡以失败告终。前不久,外国网红甲亢哥前往长沙文和友打卡,文和友联合创始人为宣传企业而将自己暴露在流量中,却又因为自身不当行为导致流量反噬。

类似的,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柳州螺蛳粉也都曾在全国范围内红极一时,显著提升城市名气、拉动旅游消费,甚至被赋予为城市“改运”的期待。不过拉长时间来看,这些网红城市热度和经济效益都从高峰滑落,甚至归于平静。

品牌营销专家司新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网红餐饮IP各领风骚两三年,与此类似的还包括很多主打爆品策略的品牌,但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很多人将其咎责为资本追捧、产品脱节、水土不服及流量反噬等,但主因还是在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上,以及思想上是否与时俱进。成在流量思维,败在管理水平。”

不过司新颖也指出,网红品牌、网红城市快速迭代,但自带网红属性的长沙却长盛不衰,这种生命力来自于消费习惯、场景业态、公共服务与政府引导等多要素融合,已经形成体系化的城市生态,“甚至可以说,长沙成为中国最大的品牌IP策源地与试验场”。

            长沙街头 曾思怡/摄           

宋丁也指出,网红经济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化的经济形态,长沙网红经济在全国居于前列,也是全国网红城市的代表,可以加大力度探索网红经济的品牌价值和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这种探索在提振服务消费的当下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满足长沙自身发展需求,也可以为更多地方提供示范作用。

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司新颖也补充,要避免造景式、搬迁式、嫁接式的模仿,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盲目投入,而且使上下游连带亏空,更有甚的是直接挫伤城市消费生态。

“网红思维可以用于短期造势,但提振消费的核心仍是可持续。”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