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商财经
2025-04-29 16:03:26
(原标题:林园不喜欢的乐普医疗业绩下滑,药品收入断崖下跌成主因)
作者:郑勇康
编辑:张佳茗
民间股神林园对诸多医药股常年喜爱,例如中药股片仔癀和达仁堂等等。或许是碍于机构的身份,他很少公开表示不喜欢哪只医药股,不过对乐普医疗却是例外。他曾发表点评,乐普医疗主营产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他更喜欢生产用了还要用,用了就离不开了的医药产品的公司。
从乐普医疗近期发布的年报来看,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此前,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曾在业绩会上指出:“2024年净利润目标20亿元-22.5亿元”,实际业绩却仅达到目标的约十分之一。此外,2024年,乐普医疗还经历了人事变动,蒲绯被正式聘任为乐普医疗新任总经理,她是董事长之女,二代“接棒”能否助其突破困境?
体外诊断同比大降
拖累医疗器械业务
从公开的介绍看,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心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后经过多年发展,主营业务覆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三大板块。在简介中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切割球囊、药物球囊、可降解封堵器、TAVR瓣膜、人工智能心电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等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但从公司的2024年成绩单来看,公司在去年的营收和净利双降,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三年大幅下滑,2024年更是创下上市16年来的最差业绩,并且今年的第一季度,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再度同比下降9.67%、21.44%。
分业务来看,年报更能够看到清晰的下降轨迹,先是医疗器械业务,该板块历来是公司业务中收入规模最大板块,2024年,这一细分赛道实现营业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分赛道来看,尽管心血管植介入业务仍是核心,但体外诊断、外科麻醉等细分领域增长乏力。
特别是当同领域龙头迈瑞医疗受益于体外诊断时,该赛道却成为乐普医疗的“梦魇”。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乐普医疗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51.31%,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疫情相关产品高基数以及部分产品竞争加剧价格回落。
乐普医疗体外诊断业务覆盖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分子、血液与凝血、POCT(即时诊断)等相关产品。目前,体外诊断领域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国内厂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对于该板块在2024年表现不佳的原因时,乐普医疗最近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主要是部分产品竞争加剧价格回落,公司人员和战略调整使业务产生一定波动。目前人员优化已告一段落,预计业务将逐步恢复正常增长。
从年报来看,在人员上,2024年乐普医疗总员工数量8812人,相比于2023年的10221人,优化掉了1409人。
药品板块同比暴跌42.25%
两核心产品销售不利或是主因
再看药品板块,从2024年的年报来看,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其中,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制剂(仿制药)实现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
资料显示,该公司有两款核心产品,氯吡格雷(原研药品为赛诺菲“波立维”)、阿托伐他汀(原研药品为辉瑞“立普妥”)是乐普医疗两款“王牌”仿制药。在纳入集采之前,这两款产品合计营收曾占公司总营收超过三成。
乐普医疗解释称,核心产品纳入国家集采后,公司主动调整策略转向OTC零售端,但受“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影响,院内医保药品价格向院外传导,非医保药品价格同步承压,导致OTC终端销售受阻。尽管公司表示零售端发货已逐步恢复,但仿制药业务的长期前景仍不容乐观。
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公司方表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经过两轮国采,公司在保障院内营销情况下,战略性经营院外市场,集采以来5年,制剂业务利润一直较稳定。由此,药店端在过去数年间承接了大量库存,是乐普医疗制剂业务极为重要的渠道。
随着“四同政策”落地,院内院外间的价差将逐步抹平,药店利润下滑因而导致接货意愿下降。同时,乐普医疗自身对渠道管控不力也是导致药店不愿接货的原因之一,院内渠道窜货到电商等渠道现象频发,造成电商终端价格低于公司电商指导价。渠道乱象以及政策调控综合导致乐普医疗难以继续向药店压货以维持药品板块业绩稳定。
医疗服务及健康板块同比下降19.24%
商誉“雷”风险仍旧高悬
最后看的是三大核心业务中的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从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尽管乐普医疗多次尝试通过收购整合扩大规模,但缺乏清晰商业模式和差异化竞争力,业务长期处于低增或负增状态。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实体药店行业景气度下行、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了该板块的盈利空间。亦有另一种观点强调,其背后的原因或因血氧类产品的需求降低。在三大业务板块之外,公司的商誉“雷”风险仍旧高悬,同时成为未来业绩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自2009年上市以来,乐普医疗先后完成30余起并购,交易总作价超过60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乐普医疗商誉达36.20亿元。一旦收购企业业绩不达标,巨额商誉将面临减值风险,这无疑增加了业绩不确定性的风险。
2024年,公司相关减值损失合计约2.51亿元,其对归属净利润的影响为2.17亿元。其中,收购苏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誉净额为8910.17万元,计提减值准备金额5928.22万元;收购乐普装备形成的商誉为934.28万元,计提减值准备金额366.56万元。
资产减值方面,应急产品存货计提减值准备1.36亿元;公司自研的新冠POCT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78.97万元;公司购入的艾塞那肽及奈西立肽药品的相关技术中止研发,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共3679.24万元。
但在本次减值计提后,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仍然高悬。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乐普医疗账上商誉余额仍高达36.2亿元,占到该公司总资产的14.35%。
最后从最新公司一季报看,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73,623.1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8,579.76万元,同比降幅9.67%;公司营收环比进入稳定增长轨道,较2024年四季度环比增长41,843.38万元,环比增幅31.75%。公司实现净利润37,721.40万元,同比下降23.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53.98万元,同比下降21.44%;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38.65万元,同比下降26.08%。
乐居财经
2025-04-29
乐居财经
2025-04-29
观点
2025-04-29
乐居财经
2025-04-29
格隆汇
2025-04-29
市值观察SZGC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