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对话科济药业李宗海:与抗癌药研发赛跑近30年,一场有关癌症治愈的挑战和探索

来源:时代财经

媒体

2025-04-29 10:57:02

(原标题:对话科济药业李宗海:与抗癌药研发赛跑近30年,一场有关癌症治愈的挑战和探索)


“希望有朝一日能治愈癌症患者。”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李宗海坦言,这个愿望从二十多年前萌生开始,到现在也没变过。

李宗海是科济药业(02171.H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在进行这次采访时,李宗海正在赶往医院探望生病好友的路上。这个画面恰似他职业生涯的隐喻——始终在与时间赛跑,追赶癌症夺走生命的脚步。

愿望的萌芽,来源于李宗海在1996年冬天的经历。当时,还是预防医学系学生的他站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身边陆续有亲人因癌症离世的冲击,让这个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放弃了成为医生的职业路径,转而希望能够研发出治愈癌症的药物。

“我们身边多少都有罹患癌症的人,这个没办法,特别是到我这个年纪的感受更多。”李宗海告诉时代财经,“学医者如果碰到病人束手无策是很无助的,如果能给到他们治愈患者的手段和策略,那当然是值得去努力的一件事。”

本科毕业后,李宗海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由先前的预防医学专业转为与肿瘤相关的专业,之后的职业经历也一直围绕肿瘤研究展开。2010年,凭借多年的学术积淀和前瞻性的眼光,李宗海和团队将主攻领域锁定在CAR-T细胞疗法,并于2014年创办科济药业,专注于开发创新CAR-T细胞疗法。

近三十年过去,李宗海对于实现“治愈癌症”的愿望始终热切。“因为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案例,所以更能感受到这种迫切性。”

从一开始因为亲友患病的触动,到后来有了更多人的支持,李宗海坦言,自己不能放弃。而这份坚持与热切,也让他与科济药业距离愿望的实现越来越近。

自公司成立以来,科济药业在CAR-T研发领域中持续取得突破。其中,其自主研发的全人源BCMA自体CAR-T细胞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赛恺泽)已于2024年2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成人患者;靶向CLDN18.2的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研发代码:CT041)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提交上市许可申请(NDA),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实体瘤CAR-T产品。此外,旗下的BCMA通用型CAR-T产品在已入组的患者身上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科济药业也由此赢得软银的青睐,控股子公司优恺泽生物获得后者8000万元的注资。

对于近年来的一系列成绩和个人的管理风格,李宗海的评价十分谦逊。“我是一个相对务实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喜欢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加上运气比较好一点,主要是靠团队。”他笑着说道。

在本次采访过程中,李宗海向时代财经透露了与软银合作背后的考量,以及对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未来的商业化规划。此外,在被问及管线研发策略、海外市场战略及公司未来5~10年的长远目标等问题时,李宗海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宗海透露,在快速推进产品管线的同时,公司也积极探索对外商务拓展合作和其他潜在的资本市场项目,助力公司业务更好的发展。

谈及未来,李宗海希望科济药业能在5年内实现首款通用型CAR-T产品上市,进一步推进下一代实体瘤CAR-T技术的研发突破,力争在其他适应症上也取得更多临床数据验证。

“科济药业未来的定位肯定是具有商业化能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Biopharma),能否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核心取决于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李宗海告诉时代财经,在接下来的5到10年,科济药业将继续扎根于关键技术的夯实,专注把关键产品、关键临床做好,并进一步整合资源,将产品推向全球,实现更大的价值,造福更多患者。

“人就活这么一次,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你做其他的事情,一辈子也是3万多天,对不对?”李宗海反问道。

押注实体瘤CAR-T

时代财经:舒瑞基奥仑赛已被CDE(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并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提交NDA,拟定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Claudi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科济药业为何优先选择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实体瘤CAR-T的首个攻克方向?

李宗海:CAR-T研发的核心在于靶点与适应症的选择。我们公司最早开发的两个靶点就是GPC3和Claudin18.2,之所以研究这两个靶点,第一是因为它们表达特异性高,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例如Claudin18.2仅在胃上皮细胞中高表达,所以它对其他正常组织不会有什么损伤,比较安全可控。

第二则取决于临床数据是否支持,舒瑞基奥仑赛在治疗胃癌上的数据总体来说非常积极。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51例接受舒瑞基奥仑赛单药治疗、存在靶病灶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4.9%,这一数据比包括PD-1单抗在内的现有疗法及其他公开报道数据来说都要好很多。

第三则是为了满足更广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胃癌是中国的大癌种,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胃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3位的恶性肿瘤,预估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35.87万例和26.04万例。由于国内胃癌的早期筛查仍未全面普及,我国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不良。另有数据显示,晚期胃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往往不到10%。

实际上,科济药业也有其他靶点和适应症在研,但是我们会优先选择满足中国病患的需求,如胃癌、胰腺癌、肝癌,这类疾病的辅助治疗(又称附加治疗,通常是手术后给予的治疗,以消灭体内残留的癌细胞)目前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时代财经:舒瑞基奥仑赛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实体瘤CAR-T产品,但另一方面,目前Claudin18.2靶点赛道竞争激烈,全球多家药企的单抗、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疗法正处于研发阶段,且均聚焦在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面对激烈竞争,舒瑞基奥仑赛的差异化优势有哪些?如何看待其市场前景?

李宗海:舒瑞基奥仑赛与现有其他Claudin18.2疗法的竞争关系其实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治疗原理存在本质差异。目前获批的Claudin18.2单抗药物都需要与化疗联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ADC药物本质上也是将化疗药物与抗体偶联在一起,其作用机制仍然依赖化疗杀伤。

CAR-T疗法的独特之处则在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并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被改造后的T细胞能够主动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作为“活的药物”,CAR-T疗法具有自我扩增的能力,它在识别肿瘤后可以大量增殖,以实现持久抗肿瘤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这些疗法各有各的优势,如单抗和ADC药物具有即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而CAR-T疗法则能提供更持久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实现治愈,所以它们之间并不冲突。

此外,现有数据显示,单抗药物联合化疗只能在纯化疗的基础上平均多延长患者约两个月的生存期,且单抗治疗对靶点表达水平要求较高,通常要求Claudin18.2表达水平的临界值≥75%;而ADC需要药物内吞,对抗原密度的要求也会比较高。相比之下,CAR-T细胞对靶点表达的敏感性更高,即使肿瘤细胞仅低水平表达Claudin18.2,也能有效识别,这也使得它的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目前,舒瑞基奥仑赛在中国开展的针对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达到主要疗效终点,其治疗效果甚至优于现有疗法。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该产品在辅助治疗和一线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潜力。长远来看,治愈性疗法始终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也是CAR-T技术的重要价值所在。

时代财经:公司首款商业化产品泽沃基奥仑赛选择了与华东医药合作,舒瑞基奥仑赛未来商业化会更倾向外部合作还是自建团队?决策逻辑是什么?

李宗海:基于产品特性考虑,我们更倾向于自建商业化团队,目前已经在招募商业化团队负责人。这一决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舒瑞基奥仑赛作为靶向Claudin18.2的CAR-T产品,其临床应用需要专业的医学支持。泽沃基奥仑赛是一款自体BCMA靶向CAR-T细胞产品,它不需要通过伴随诊断试剂来确定适用人群,因为几乎所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都有BCMA表达,但靶向Claudin18.2的舒瑞基奥仑赛不同,它有伴随诊断的需求。

在自建商业化团队的情况下,我们自主研发的伴随诊断试剂未来也将作为重要配套。目前,我们在做的临床试验也会提供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肿瘤DNA检测等在内的诊断支持。这些专业服务需要一支对产品有深刻理解的团队来提供。

其次,考虑到支付端的挑战,在舒瑞基奥仑赛正式商业化后,我们还将重点布局创新支付方案。舒瑞基奥仑赛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实体瘤的CAR-T产品,且在上市几年来没有同靶点的细胞治疗竞品,我们有责任探索更合理的支付模式,甚至将其打造成一个典型案例或支付生态样本。与单纯卖普通药物不同,这里面需要更多创造性的劳动。

如果舒瑞基奥仑赛成功上市,我们将积极与商业保险公司洽谈合作,也希望保险机构、商保能更好地介入进来,让患者通过保险机制分摊治疗风险。

说实话,独自承担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对于患者家庭而言,还是很大的负担。作为药品研发企业,从伦理上讲,压力也挺大的,我不希望看到那种场景出现。所以,如果能通过更合理的支付方式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也是科济药业应该主动投入资源去做的。

与软银合作的“国内版NewCo”

时代财经:今年2月,公司宣布将两款通用型CAR-T产品的中国内地权益授权给优恺泽生物,并通过珠海软银欣创(下称为“软银”)注资实现股权结构调整,前者以8000万元认购了优恺泽生物8%股份。业内对于这笔交易的关注度颇高,双方是如何选中对方的?为什么没有找MNC机构?能否透露关于这笔交易的更多细节?

李宗海:这次合作源于软银投资方对我们通用型CAR-T二期临床数据的关注。当时,在数据公布后,资方找到我们探讨合作可能。通过一级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拓展融资渠道,不仅如此,双方达成合作后,优恺泽生物仍由科济药业控股92%。对我们来说,这次合作既能保持科济药业对项目的绝对控制权,也不会增加公司的管理负担,还能获得额外的研发资金支持。

对于科济药业来说,无论是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机构合作,我们始终秉持开放态度,核心目标都是整合更多资源来解决患者需求。

时代财经:科济药业与软银的合作也被业内视作是“国内版NewCo”。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科济药业选择这一合作框架背后有哪些考量?

李宗海:目前国际上已经达成的NewCo通常由投资方控股,而我们的架构中,科济药业保持92%的控股地位,可以完全掌握项目主导权,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方面都能更好地把控。这一合作模式是科济药业与软银经过深入探讨后达成的,既保证了公司的控制权,又引入了战略资源。

时代财经:科济药业接下来会有新的BD(商务拓展)或融资计划吗?未来会否考虑通过类似模式进一步释放其他管线价值?

李宗海:我们对各种合作可能都持开放态度。在达成合作方面,科济药业的核心原则是有利于整合产业资源;不增加公司运营负担以及必须维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在满足这些前提条件下,我们会积极探索各类合作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加速产品临床和商业化进程,最终实现满足更多患者需求的使命。目前也有很多投资人向我们表达意向,具体进展将适时向市场披露。

时代财经:软银中国近年在医药领域投资较少,而国内CGT(细胞和基因治疗)赛道融资也相对低迷。有观点认为此次合作标志着CGT领域资本回暖的开始。您如何看待当前CGT领域的投融资环境?

李宗海:事实上,整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过去一两年都面临较大挑战,CGT领域由于支付挑战,通用型CAR-T技术尚未突破以及二级市场遇冷传导给一级市场等因素,融资处境相较其他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也更为严峻。

此外,差异化也是一方面,如果实体瘤CAR-T产品出来,虽然在支付上同样面临挑战,但由于差异化大、技术壁垒高,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但投资人同样需要时间去理解它。

虽然短期面临资本寒冬,但随着整个赛道的努力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我认为CGT尤其是CAR-T领域的空间终将会打开。参考ADC药物的发展历程,从首个产品上市到成熟也经历了20余年。CGT作为更复杂的治疗领域,技术壁垒也更高,需要更长的培育期。

未来5年瞄准通用型CAR-T上市

时代财经:早在2016年,科济药业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但2023年12月公司在美国的所有临床试验被美国FDA暂停,直至去年年底这一临床暂停危机才被解除。这一事件对公司的海外战略带来了什么变化?会否加速产品在欧美的开发和商业化进程?

李宗海:近一年的临床暂停(Clinical Hold)确实对我们的海外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到重启临床试验需要大量投入,加上市场竞争格局也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在2024年中报中就已明确调整了美国市场的开发策略,停止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美国市场的研究。

做药就是这样,你要跟时间赛跑,晚了一年,整个竞争格局不同,你给行业带来的价值也没有原来那么大。

舒瑞基奥仑赛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目前舒瑞基奥仑赛在中国的确证性II期试验是个随机对照研究,且已达到主要终点,我们将集中资源推进国内上市进程,同时也会考虑与美国、日本等药监机构沟通利用中国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数据去申报上市的可能性。

对于海外,目前我们的策略还是以BD为主,这样可以将更多资源集中在国内优先事项上,包括推进舒瑞基奥仑赛的前线治疗,建设商业团队,在其正式上市后,未来或许还要考虑通过扩大产能以满足实体瘤这一大适应症的市场需求,此外,推进通用型CAR-T等创新技术的研发也是公司的战略重点。

时代财经:科济药业当前拥有10款CAR-T管线产品,覆盖血液瘤和实体瘤领域。公司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风险?未来是否会向实体瘤或通用型CAR-T倾斜?

李宗海: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由于大幅减少了在美国的研发投入,我们在中国的资金配置更加聚焦且可控。根据现有规划,公司现金流足以支持运营至2028年。此外,公司也会在不同阶段整合更多资源,如根据临床数据进展灵活调整资源配置,随着关键临床数据的陆续产出,适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等。

时代财经:科济药业未来的定位是成为Biopharma还是Global Biotech?您对科济药业未来5-10年的规划是什么?

李宗海:肯定是Biopharma,如果自建商业化团队,相当于一条龙全部都自己做了。至于能否进一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核心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接下来的5-10年,科济药业还是扎根于关键技术的夯实,专注把关键产品、关键临床做好,并进一步整合资源,将产品推向全球,实现更大的价值,造福更多患者。

对我个人来说,我希望在5年内能实现首款通用型CAR-T产品上市。至少在我任期内,我希望能推出一款针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通用型CAR-T产品,这是我的另外一个愿望。

实体瘤治疗领域作为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经有一款产品进入上市冲刺阶段,但对科济药业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面对众多亟待攻克的实体瘤适应症,我们已制定明确的目标,推进下一代实体瘤CAR-T技术的研发突破,并力争在临床上获得初步验证。我希望6年左右能有一款通用型CAR-T产品用于胃癌或其它实体瘤,解决更多中国老百姓的需求。

如果这些目标都能实现,那么在未来5到10年内,科济药业肯定会成为一家能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