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豚投研
2025-04-29 10:39:38
(原标题:逼没了新潮,分众“好日子”不远了?)
大家好,我是海豚君!
北京时间4月28日分众传媒发布了2024年全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这次财报除了关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主要是Q1)的当期业绩表现之外,最大的关注焦点就是若顺利(主要是监管审批)收购最“难缠”的竞对——新潮传媒之后,结合当下复杂的宏观环境,公司对未来的规划和增长预期会发生如何变化?
核心要点如下:
1. 2024收官:虽然机构调整后的预期不高,但第四季度收入显得更艰难一些,同比下滑7%。一季度收入同样略不及预期,足以体现去年底到今年初的环境恶劣。
2. Q1同样有压力:对于一季度的“稳态”低增长,市场priced in了绝大部分。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表现一般,年初以来的社零增速也是一个前低后高的缓慢爬升趋势,因此对于一季度,市场未报太高期望。
3. 吃下新潮,利润率打开空间:利润上四季度主要靠短期控费,以及非主业收益的预期差,最终净利润表现略微收回来了一些。不过,非主业的收益在海豚君看来是要剔除不考虑的,单看核心经营利润,因为收入承压,还是弱于预期。
一季度核心经营利润并未miss太多,主要则得益于过去一年优化点位的战略下毛利率持续改善,梯媒毛利率、影院毛利率同比略有改善。此外就是费用严格控制,Q4&Q1经营费用均比去年二、三季度的趋势要控制了一些,主要体现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上。
近期分众宣布计划83亿100%收购新潮,按照新潮最新经营数据,收入大约是分众的1/6,还未实现稳定盈利。因此若收购过审(主要是经营者集中申报),能够给分众带来的直接业绩增量不多,但新潮的点位创收能力明显弱于分众,对分众来说,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点位租赁)带来新增流量,这背后的价值也会更高——对上谈租金、对下谈全域投放附加值,从而提高长期盈利空间。
4. 保持高分红预期:2024年公司预计分红47.7亿元人民币,分红率保持在归母净利润的超100%水平,按照当前993亿的市值,股东回报率达到4.8%,继续保持高分红策略。
5. 关注电话会给的指引:今年的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外患内忧惧在,但今年政策积极性也更高。分众在这个时点计划收购新潮,背后透露着管理层怎样的长短期战略规划?以及今年怎么判断环境走势、广告主在其中的预期变化,分众又该如何应对不同的环境?建议关注业绩电话会。
6、重点业绩指标与市场预期对比:
(由于较少机构在公开报告中单独对Q1业绩进行预期,因此BBG一致预期与实际预期有一定偏差,下文海豚君重点结合2-3家头部机构的预期,对Q1业绩实际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海豚君观点
业绩不好,但就这个大环境,海豚君觉得也没必要一直纠结在过往以及当下的业绩中,毕竟,从分众的竞争角度而言,优势不变,若能顺利收下新潮,梯媒的竞争格局是在边际好转的。因此关注分众,更多的意义在于看龙头公司的管理层,如何看待宏观、行业发展趋势和自己的应对策略,给我们一些启发。
分众一直是顺周期发展的公司,并且由于部分成本非常刚性,因此在收入承压的时候,利润影响只会多倍放大。而过去几年分众的流量基本趋于稳定(点位扩张幅度不大),在没有线上流量能够自然积累的优势下,如果分众不奋力逆流而上,那么只会被大Beta拖进深渊。
但分众走出来了,虽然业绩也不算漂亮。但后视镜来看,过去几年其实也是对分众的一次压力测试,激发出管理团队的经营潜力和战略眼光——通过充分发挥自己行业龙头、投放技术以及内部管理经验,优化租金成本,为客户提供全域智能化投放以及团队的灵活调整,才不至于业绩崩得太厉害。
每一次危机时刻,都是龙头进一步集中市占率的良机。此次(若顺利)吞下新潮,恰如分众历史上又一次靠收购对手来保持垄断的成功案例。
少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同行,分众在笑纳64万住宅楼宇、10万下沉市场商业楼宇点位补上自己的空白后,还可以和上游的物业谈判更优惠的租赁条件,以及以更广范围的全域投放服务作为附加值,向下游要到更高的溢价,从而打破盈利能力的想象空间。
巅峰时期的2017年,分众核心经营利润率达到了47%,而2024年的核心经营利润率还是40%,乐观假设下,不考虑内需进一步恶化或产生新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这个利润率提升能够给分众业绩带来的非常可观的增量。
因此,海豚君认为估值需要分长短期视角来判断:
1、现在的分众短期或受内需牵连,估值快速起飞的可能性不高。不过,高分红以及龙头优势预期,使得分众的底部更明确——但如果政策落地持续延期、力度不及预期,或收购案被否等负面消息在宏观承压期集中冲击,当市值掉到850亿以下,假设25年保持100%的分红占比下,预计股东回报收益率将达到6%,对应25年业绩P/E 15x时,可能也会提前吸引到价值资金的关注。
当下的宏观环境,使得多数资金还是偏向谨慎,少数情绪积极的资金关注度也集中在AI科技类。分众一般跟着消费逻辑走,这类偏价值投资的资金往往不见兔子不撒鹰,需要看到明确的政策落地且前瞻数据好转,或者估值诱人,才能自信下注。
2、但另一面,正是由于存在贸易对抗的负面拖累,内需政策的倒逼过程或许才会更加顺利,也就是更快落地。
3、互联网平台又在本地生活“掐架”,一二线用户是争抢核心,吻合分众的流量圈,二季度配合618电商旺季,这些互联网客户或许也会给分众带来更多的“助攻”。但这个估计不多,仅做锦上添花之用。这次京东虽然需要流量曝光,钱更多的还是直接花在ToC的“补贴战”上,直接打广告的费用应该是克制着投放。
4、因此不妨预期先行,相比我们在三季度点评的偏谨慎中性观点,海豚君认为如果消化完财报负面,这次反而可以谨慎中带点乐观。虽然政策倒逼、整合新潮离体现到业绩还早,但结合预期可以给一个中枢偏上的20x P/E,即约1120亿的估值,可自行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决策。
本季财报详细解读
一、收入:2023平稳收官,但Q1超预期萎靡
去年四季度分众总营收30亿,基数较高下,同比下滑7%,低于机构已经相对保守的收入预期(持平无增长)。
一季度收入28.6亿,同比增长4.7%,这种“稳态”的低迷增长,市场priced in了大部分。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表现一般,年初以来的社零增速也是一个前低后高的缓慢爬升趋势,因此对于一季度,市场不敢报太高期望,但考虑到涨价元素,还是想的积极了。
从行业表现来看,根据户外广告内参,一季度整体户外广告同比增速7%,主要得益于刊例价格整体上调了近5%。以分众为例,一般常规情况就是每年涨价10%(标准报价,实际会在不同时期,给不同客户一些折扣),去年中,江南春表示2025年会继续维持常规化的涨价操作。
具体一季度的梯媒广告情况,央媒CTR暂未更新,但从趋势而言,户外广告中,还能维持稳定的也就是梯媒和交通类广告,这也是基于这些场景的流量稳定,具有一定的刚需性,无法被线上完全蚕食。
其中表现最好的就是梯媒,过去两年电梯海报和智能屏整体保持在每月15%以上的增长趋势上。
展望二季度,海豚君认为:
1. 关税对抗给年初经济复苏趋势可能扰动也不小,因此还是需要依赖相关政策的落地。但往好的方面去想,正是由于存在贸易对抗的负面拖累,内需政策的倒逼过程或许才会更加顺利,也就是更快推出。另外,“出口转内销”的引导同样也会带动部分内需,当然不排除提前消耗618的消费需求。
2. 除此之外,互联网平台又在本地生活“掐架”,一二线用户是争抢核心,吻合分众的流量圈,二季度配合618电商旺季,这些互联网客户或许也会给分众带来一些“助攻”。但估计不多,这次京东虽然需要流量曝光,但钱更多的还是直接花在ToC的“补贴战”上,直接打广告的费用不会太多。
这种正反纠结的情况下,预估二季度收入仍在中低个位数增速,略低于二季度。但具体二季度表现在10以下增速怎么波动,这个影响反倒没那么大。相比短期向上弹性,分众的底部会更容易确定。海豚君认为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从底部思维角度(股东回报率、15x P/E历史底部估值)去寻找切入点。
二、细分表现:梯媒稳健,影院波动
细分业务表现,2024年下半年梯媒同比增长1%,影院广告因为缺少唱座片,收入同比下降40%。环比上半年,梯媒的收入贡献占比继续提升至96%。
但一季度,影院广告预计开了个好头,主要是来了个百年难遇的《哪吒2》。但三月以来,电影市场又开始转冷,再加上贸易战开始有蔓延至服务消费上(限制进口美国电影),影院广告复苏趋势可能也会中断一下。
相比两年前,从分众覆盖影院的最新情况看,公司可能受《哪吒2》带动,迅速新签了不少影院。从去年年中的1835家增加至2459家,覆盖影厅也增加了近4000个。
因此若影院热片持续无输出,则可能会继续拖累影院毛利率。但由于影院成本与梯媒相比少了一个数量级,因此对最终整体毛利率的影响相对有限。
三、客户结构稳定,受压板块反弹
从客户结构来看,2024年下半年,互联网、交通、娱乐、房地产的收入占比均同比下滑,相对韧性的消费继续扛起重担。
不同区域上,下半年华中地区增长更快,但整体而言,地区分布以及比较稳定了。
四、吃下新潮,盈利想象力打开
在收入承压下,这次分众利润率没有明显走崩,主要得益持续了两年的点位优化工作(关掉三四线低效益的点位,增加一二线点位)。除此之外,就是费用严格控制,Q4&Q1经营费用均比去年二、三季度的趋势要控制了一些,主要体现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上。
最终毛利率利稳定在到64-66%,Q4&Q1应该还受到一点影院广告的拖累,梯媒虽然改善速度放缓,但在压力期还能保持稳定。
核心经营利润率四季度甚至提高至为41%,一季度季节性走弱到37%。如果顺利收下新潮,短期要消化一番,但中长期的利润率空间打开了。
最终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和11.4亿,2024全年净利润为51.6亿,收入明显不及预期下,归母净利润inline,主要得益于费用的严控。比如,四季度原本是旺季,销售费用会有一个季节性走高,但去年四季度销售费用反而环比下降。
不过我们发现一季度销售费用环比并没有出现季节性走低,因此很可能是将部分费用延迟到一季度用了。但两个季度整体来看,费用仍然相对克制。
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只看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今年一季度实现10.5亿,同比下降近1%,利润率36.7%,主要显示出了点位扩张下,对毛利率的些许影响。
相比历史巅峰水平(经营利润率近50%),当下分众还有一些空间。因此计划花83亿购买新潮,更大意义在于——以更低的成本把握更多的流量。一方面增强与上游物业进行成本谈判的优势,另一方面补上多年来未布局的住宅和下沉商业楼宇市场。
在线下广告市场中,点位一直是关键之争,如同餐饮行业中的门店选址,其背后代表的就是流量的话语权。过去十年新潮对分众多次发起的猛烈攻击,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核心点位的哄抢抬价,从而引发鹬蚌相争中,渔翁得利——物业公司。
虽然原本的商业楼宇优势仍然相对稳固(通过长期合同利益捆绑),但新潮“退而求其次”快速抢占了住宅楼宇点位,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住宅电梯间,因此新潮的存在影响的是分众对增量用户群体,以及核心用户群体生活化场景两大流量的渗透和把控。当然这也并非完全不能硬抢,但会垫高分众的流量获取成本,虚弱分众的毛利率。
因此当反过来,分众吃下新潮,自然就意味着能够重新收获这些流量,无论是新增的下沉市场流量,还是用于巩固核心流量的粘性和被展示率。
而新潮“经营不善”,多年亏损,并不代表背后强大数据分析、全域投放能力的分众无法做到更好的UE模型。从现有的经营情况来看,新潮的单屏创收只有分众的60%,这里的差距是分众未来能够靠自身能力或者资源协同,一步步补上的利润率提升空间。
<此处结束>
乐居财经
2025-04-29
观点
2025-04-29
WEMONEY研究室
2025-04-29
格隆汇
2025-04-29
观点
2025-04-29
乐居财经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