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五星车评
2025-04-28 23:46:58
(原标题:上汽通用进入产品爆发期:展现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之一,上汽通用吹响“反攻”号角。
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上汽通用汽车以“向好,向新”为主题,携旗下众多重磅展车精彩亮相。
3号馆内,别克展台与凯迪拉克展台光彩夺目。凯迪拉克的LYRIQ - V作为V系列高性能家族首款纯电车型,迎来国内车展首秀,它与“LOVE纯电家族”的其他车型一同展现出品牌在电气化领域的未来愿景。
别克品牌全新大型新能源MPV GL8陆尚刚上市便登场,与GL8陆尊PHEV共同彰显了别克GL8新能源家族的强大实力。
同时,别克“至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全新亮相,其旗下多款先导车概念车以及“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下的多项领先智电科技,凸显出别克全面拥抱新能源、加速智电转型的全新形象。
上汽通用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鼻祖”,笔者将其近15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如今,公司已进入了产品爆发期。
为何能取得当前的成绩?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总结说,当下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整个产业链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实,上汽通用就是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扎根中国超过27年的我们有能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的产品。
2025年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展台成为最热闹的“打卡”点之一。
车展期间,上汽通用别克品牌正式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发布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
据了解,新架构可实现MPV/SUV/轿车3种车身形式,纯电/插混/增程3种新能源技术,以及前驱/后驱/四驱3种驱动方式研发生产。
作为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首款旗舰车型,百万级超豪华新能源MPV——别克“世家”首次亮相。
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12个月,别克将推出6款基于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的全新新能源车型。未来两年内,别克将实现新能源车型主力价位段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凯迪拉克"LOVE纯电家族"首次集结登场,旗下V系列高性能家族首款纯电车型LYRIQ-V也迎来国内车展首秀。
不难发现,上汽通用此次参展ALL IN新能源。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表示,新领导层上任8个月以来已推动多项改革,包括电动化提速,即加快新能源车型投放,如“至境”品牌和凯迪拉克纯电家族的推出。成本优化,通过技术降本和“一口价”策略提升盈利性;简化决策机制,将项目最高决策权赋予单一工程师,实现快速响应。
“我们考虑产品的更新迭代必须要有一个载体,由此产生了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未来竞争会不断要求主机厂开发效率。如果一个产品开发一个架构,再开发一套零件的话,那么产品开发效率实在太低了。如何将产品平台化、系统化?如何做到产品开发效率最高?如何能够做到在有限的车型之间可以共用(零部件)?这是我们设计超级融合整车架构的初衷。”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认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上汽通用提升开发效率,并且增加经济效益。
而凯迪拉克品牌同样在提升电动化的速度,卢晓透露,凯迪拉克插混,以及其他种类新能源车的准备工作都在密集进行,且进展非常顺利。
对于雪佛兰品牌,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透露,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考虑,今年计划将雪佛兰跟别克的4S店进行融合,正常为雪佛兰用户提供购车、售后等服务,但可以降低整个经销商的运营成本。
在笔者看来,2010年以来的15年间,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10年至2015年,可被称为技术储备期。
2011年,上汽通用推出首款量产混动车型别克君越eAssist,采用轻混系统,通过48V电机辅助发动机实现启停、能量回收等功能。这一技术虽未大规模普及,但为后续技术迭代奠定基础。
2016年,凯迪拉克CT6插电混动版上市,搭载2.0T发动机+双电机系统,纯电续航80公里,标志着合资品牌在高端新能源领域的首次尝试。然而,彼时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有限,该车型销量未达预期。
第二个时期是2016年至2020年,可被称为技术平台搭建期。
2017年,通用汽车发布Ultium奥特能平台,涵盖电池、电驱、电控三大核心模块,支持前驱、后驱、四驱多种形式。上汽通用同步引入该平台,为后续车型开发提供技术底座。
2018年,上汽通用成立泛亚新能源试验室,聚焦电池安全、热管理、轻量化材料等领域的本土化研发,推动技术适配中国市场需求。
第三个时期是2021年至今,可被称为产品爆发期。
2022年,凯迪拉克LYRIQ锐歌上市,成为首款基于奥特能平台的国产车型,搭载95.7kWh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653公里,起售价43.97万元。该车以“油电同价”策略冲击高端市场,但在日新月异的中高端新势力面前,传统豪华品牌的破局之路意料之中的艰难,月均销量徘徊在千辆左右。
2023年,别克E5推出,定位20万级主流市场,CLTC续航545公里,起售价20.89万元。凭借高性价比和合资品质背书,该车迅速成为品牌新能源销量支柱,单月最高销量突破5000辆。
按照规划,到2026年,上汽通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会达到50%以上,到2027年达到60%。
2025年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利用媒体沟通会契机,畅所欲言,回答了一系列的敏感问题。出席活动的高管包括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晨东、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
01.过去追求量,目前看重盈利性
记者:上汽通用一季度的销量表现如何?之前的目标是新能源车实现盈利,现在这一目标是否有调整,量和利的权重哪方面会更优先?
卢晓:上汽通用汽车整个一季度表现完全超越董事会原来设定的目标,终端销量是12.9万辆,3月份终端销量(含出口)达到了4.7万辆,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盈利,公司健康度已经回到正常运营水平,表现完全符合甚至超越董事会的预期。在经营上,目前我们追求量利平衡,更加着重公司的盈利性,因为过去两年更多追求的是量,但很难维持量和利的平衡,目前所有经营目标方针还是看重盈利性。
02.95%以上零部件是国产
记者:目前的关税会否影响上汽通用车型的售价以及出口如何应对?基于现如今中国车市的竞争情况,以及中美关税大战的背景,这是否会影响上汽通用股东双方的续约决心?
卢晓:关税的问题我们也在密切关注。上汽通用所有在售车型国产化率跟所有友商一样都非常高,至少95%以上零部件都是国产,当然也有部分的零件从国外进口,但这部分量很微小,所以目前我们也没有计划去调整终端售价,目前的影响我们企业会去克服。
大家也很关心关于股东双方对于上汽通用合资谈判的问题,过去半年多来,股东双方高频次的密切沟通,在4月7号董事会上,股东双方对上汽通用未来发展的思路也是高度一致。目前,股东双方续约谈判正在进行中,后续有任何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跟各位媒体朋友做分享。
03.上汽通用代表中国实力
记者:在自主品牌崛起的当下,上汽通用作为合资品牌领头羊,要如何正视自主品牌带来的挑战、如何谋求自身长远发展?
卢晓:当下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整个产业链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实,上汽通用就是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扎根中国超过27年的我们有能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的产品。
薛海涛:上汽通用汽车和别克有自己的坚持和标准,核心还是对消费者负责任。过去这么多年里,很多品牌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但快未必就是好事。再从技术层面来看,从现在开始后续出的一系列车型,从各个层面上做到了合资品牌第一。
04.在用户需要时能给得上
记者:上汽通用在做新能源转型的同时,还没有放弃燃油车,未来将怎样推动“油电共进”?如何提升燃油车的市场竞争力?
王晨东:我们现在考虑电子电气架构的时候不只考虑新能源车,燃油车也是一起考虑进去的。包括很多智能化的配备,当然最后还是要听用户的声音,看用户要什么。我们不能等到用户要的时候我们再去准备,那时候是来不及的,所以我们从准备电子架构的角度,包括智舱、辅助驾驶智能化的角度,我们对于燃油车都有很多的部署。我们最终的原则,大家决定一致就是一定要有东西,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能够给得上。
另外,关于OTA,升级在智能化的电动车上是司空见惯的,但在燃油车的软件升级方面,上汽通用也是一直在做,以前在做,现在在做,未来我们还会做,这种坚持在行业内是少有的。
05.充分利用中外股东优势
记者:今年合资品牌反击战中,各家都推出了几乎99%本土化产品,我们看到上汽通用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如此大力推动本土化研发,是否意味着企业在技术层面正逐步淡化对于外方的依赖?
卢晓: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双方力量,包括通用在很多智能化、软件、硬件的积累,还是有很多资源和技术方案可以被合资企业所用。我们可以去做选择,也有自己的判断和能力,也可以去转化,把股东双方最好的方案融合,然后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解决方案。股东双方也会支持上汽通用做出对于合资企业的最优、最佳的解决方案,为未来上汽通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来助力。
06.电池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
记者:最近的一些新能源事故报道再次引发大家对电池技术的担忧,上汽通用在电池安全方面有哪些对策?
曾瑜:我们讲一讲我们最高的标准,因为在整个电池安全的标准上面,从2020年开始就一直参与国家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包括明年7月份就要实施的电动汽车新电池的标准,我们把热扩散试验的不着火、不爆炸的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2个小时,我们也是这件事情一直的推动者,因为我们标准一直就很高,本来就远远高于原来的国标,所以这个事情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继续发挥。
在整个安全领域方面,我们在电池安全的人员配置是起步最早的。我们很早就推出了EREV和PHEV,所以整个团队在这个领域的积累是非常深的,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三电标准制定都跟我们泛亚息息相关。
我刚才讲到我们电池安全在内部设计上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我作为整车性能的开发者,我们对电池要进行360度的碰撞挤压试验,每一个角度都会去做,不管是不是很脆弱的位置都会做试验,确保遭受一定挤压之后,我不会入侵到电芯里面去,这是一个安全否决项,我们一定会保证的。
盖世汽车
2025-04-28
盖世汽车
2025-04-28
盖世汽车
2025-04-28
盖世汽车
2025-04-28
盖世汽车
2025-04-28
盖世汽车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