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
媒体
2025-04-28 20:00:17
(原标题:储能点了一把火,锂电大厂在洗牌:宁德时代霸榜,日韩厂商走下坡路)
2024年,锂电厂商排名相对稳定的格局被打破,除了头部的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依然稳稳占据第一、第二名外,其余座次重新洗牌。韩国厂商三星SDI、SK On跌出前五名,亿纬锂能(300014.SZ)、中创新航(0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则迎头追赶。
这一年,一线锂电厂商的业绩也首次出现了分化。造成锂电厂商业绩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储能赛道的兴起也给予了中国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财富的马太效应也随之不断加强。
龙头稳固,黑马突围
锂电行业一线厂商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三大业务。但这不意味企业一定要包揽三大业务,更多是“两两组合”的状态。
2024年,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依然是业绩最耀眼的企业。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同比下滑9.70%;实现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9.93亿元,同比增长12.23%。千亿级别的营收、百亿级别的利润,领跑整个锂电行业。
弯道超车的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则交出了最令投资者意外的财报。
“车市竞争压力不减,因部分乘用车大客户车型销量不及预期,电池装机量受到一定影响,呈现波动态势。但亿纬锂能始终与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据亿纬锂能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实现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时代财经注意到,亿纬锂能是少数同时布局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的企业。根据财报,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分别占亿纬锂能营业收入比重的39.43%和39.14%。
储能业务是亿纬锂能业绩突围的关键。据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统计数据,亿纬锂能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0GWh,排在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业绩的突围则来自于海外收入的增长。
“海外营收2024年同比增长超70%,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国轩高科在财报中表示。根据数据,国轩高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3.92亿元,同比增长11.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增长28.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25.86%。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24年国轩高科中国地区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48%,市占率4.59%,排名第四,较2023年度上升一位。而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市占率6%。
风水轮流转,“无形的手”正在推动锂电行业重新洗牌。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鹏辉能源(300438.SZ)、亿纬锂能、瑞浦兰钧(00666.HK)、派能科技(688063.SH)、珠海冠宇(688772.SH)和欣旺达(300207.SZ)这9家已披露业绩的一线锂电大厂中,并非所有企业都实现了盈利。
其中,鹏辉能源陷入了业绩亏损困局。时代财经注意到,鹏辉能源与亿纬锂能一样,主要产品覆盖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但业绩走向截然相反。
财报显示,鹏辉能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母净利润亏损2.52亿元,同比下滑685.7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22亿元,同比下滑655.91%。
“2024年,电池产业竞争加剧,虽劣质产能及低质企业加速出清,但仍无法遏制价格内卷狂潮,电芯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跌破企业生产成本。”鹏辉能源表示。虽然公司在财报中描述自身业绩“突围制胜,向上跃升”,但从实际数据来看,鹏辉能源交出了一份“增收反而亏损”的成绩单。
而在港股上市没多久的瑞浦兰钧则保持亏损的状态。
2024年,瑞浦兰钧实现营业收入177.96亿元,同比增长29.44%;归母净利润亏损11.63亿元,亏损幅度相较2023年有所收窄。
“在动力电池领域,我们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位居国内行业第六,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跃升至国内行业第三,尤其在商用车、重卡及插混乘用车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储能业务方面,我们凭借大容量电芯技术和系统集成优势,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瑞浦兰钧表示。
此外,主要从事储能业务的派能科技出现“业绩失速”的现象。
财报数据显示,派能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05亿元,同比下滑39.24%;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滑92.03%;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下滑106.28%。
“受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及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双重影响,公司储能产品销售价格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的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挑战,对公司经营业绩形成显著下行压力。”派能科技解释称。
显然,锂电行业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信号越发明显。
座次洗牌,日韩失速
如果观察全球范围内的厂商排名,变化的信号会更加明显。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三星SDI、松下、SK On和欣旺达。
排名前三的3家企业,总市占率已达63%,而剩下37%的市场空间则由其他企业划分;而排名前十的10家企业,总体市占率高达87%。
“中国的企业可以做磷酸铁锂,也能做三元锂电池。但日韩企业只能做三元锂电池,技术比较单一。”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时代财经说,“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扩大,韩国在缩小。”
在SNE的榜单上,6家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合计出货量市占率达69%,同比提升约6个百分点。3家韩国企业的市占率为16%,日本企业的市占率为3%,双双下滑。
时代财经在查阅多家一线锂电大厂财报后发现,国内锂电企业不约而同地强调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与进展。
根据再生能源与科技研究顾问公司InfoLink数据,2024年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315GWh,同比增幅超60%,市场格局呈现“核心市场提质、新兴区域放量”的双轮驱动特征。
“中国、北美及欧洲三大战略市场贡献全球75%新增装机量。其中,中国市场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全年新增投运规模达103GWh,同比增幅达112%,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与容量补偿机制完善形成关键推力。”作为黑马的亿纬锂能详细地描述了储能赛道的增长点,“北美市场公用事业级储能新增投运32.3GWh,同比增长64%,表前储能经济性突破与IRA政策延续性保障奠定发展基础;欧洲市场通过容量竞价机制创新与电网灵活性需求激增,实现储能装机规模突破性增长;新兴市场中东光储一体化项目密集启动、南美电网现代化改造提速,共同构建全球储能增长极。”
然而,中国锂电产业链仍需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五矿证券研报指出,美国是中国锂电池第一大出口地,2024年出口金额约153亿美元。从结构上看,由于国内出口至美国市场以储能电池为主,对储能影响程度更大。中国或将减少对美锂电产品出口,美国部分需求短期或将被日韩等企业部分填充。
上述机构亦指出,对储能电池,预计短期内日韩电池企业难以完全替代国内储能产品。比如对铁锂正极材料,国内占据绝大部分产能,短期日韩等难以替代。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4-2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4-2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4-2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4-2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4-28
格隆汇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