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香港,重磅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27 21:45:48

(原标题:香港,重磅发声!)

【导读】机遇湾区化危为机,香港积极应对关税战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4月25日至4月26日,在“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中,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等接受了来自近30家媒体百余名记者的采访。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

以“化危为机”态度应对关税战

陈国基表示,美国早前宣布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破坏国际贸易秩序,扰乱全球供应链,为世界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陈国基指出:“香港是自由港,不设关税。美国对香港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实际上是违反逻辑的,满口歪理。美国挑起关税战,严重冲击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立的多边贸易机制和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一做法对全球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及配套产业链,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他说:“香港特区政府已多次发出声明,表示强烈不满,并敦促美方停止破坏自由贸易。特区政府也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就美方的无理措施提出申诉,捍卫我们的合法权益。”

陈国基同时指出,面对美国滥施关税,香港一直保持高度警觉,同时尽力“化危为机”,以“巩固优势、把握机遇、防范风险”为原则,将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吸纳、拓展国际金融合作、吸引全球资金与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等七大维度推进工作。

“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挑战,香港不会低头。”陈国基说,“我们会更坚定以‘化危为机’的态度应对挑战。在全球贸易关系和供应链重组的过程中,香港会坚定信心,在变化中继续开拓新的贸易机遇,维护贸易安全、经济安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陈国基表示:“关税战会使全球的资金重新配置,我们不会再单独依赖美国这个市场。香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自由经济体,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可以把握好世界各国需要分散地区风险的大趋势,吸引外国的企业和资金来到香港。”

据陈国基介绍,东盟已经成为香港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2900亿港元,同比增长14%。同时中东也是香港密切的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在过去5年每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10%。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

对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稳定者迎头痛击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表示,如果有人尝试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稳定,我们会给他迎头痛击。

据黄伟纶介绍,香港已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天候联通跨市场监管机制,统筹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不同的部分进行全面、及时的监察,包括货币、股票、期货、衍生工具、保险及房地产市场等。香港特区政府也制定了系统性应对预案,以有力、果断、及时的措施处理不同的情况。

黄伟纶明确表示:“如果有人尝试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会给他迎头痛击,不会手软!他不会有好的结果。”

他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香港金融市场运作非常畅顺、稳定,充分证明香港的股票市场及金融系统的韧性非常强大。

对于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可能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黄伟纶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指示香港交易所及香港证监会做好准备,全力支持这些公司回流香港,也希望香港能成为他们的首选上市地。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

贸易战下香港金融体系保持稳健

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表示,过去三周,关税战对香港金融市场造成了一些波动,但总体市场运作顺畅,股票市场成交有序,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银行体系运转非常顺畅。

陈维民指出,近期贸易摩擦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香港作为高度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难免受到波及。但香港金融体系稳健性凸显:港元汇率及利率保持稳定,甚至因避险需求略有走强;股票市场虽有波动,但市场总体交易有序,衍生品市场未见异常;银行体系运转顺畅,融资活动如常。

当中国基金报记者问及这些现象向市场释放了什么信号,陈维民答道,香港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尽管外部冲击难免,但内地政策持续发力、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港股自去年9月以来指数回升、成交活跃,反映出市场情绪改善。未来须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香港金管局将继续保障市场稳定,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受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

香港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香港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作用,与国家“双循环接轨”,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据丘应桦介绍,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以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增加至9960家,同比增长近10%。其中,内地驻香港公司达2620家,日本驻港企业有1430家,美国有1390家,英国有720家,新加坡有520家。由此可见,香港在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以及将海外企业“引进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丘应桦表示,香港积极推动与中东、中亚、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国家的经贸关系。目前,香港已与21个经济体签订9份自由贸易协定,与33个经济体签订24份促进保护投资协定。同时,香港也在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丘应桦指出,随着全球供应链向南方转移,香港也在构建区域供应链中心,希望内地企业以香港为平台,进行离岸贸易和离岸供应链管理。为此,香港在内地很多省市进行路演和投资推广,并希望借助香港贸发局遍布全球的海外办事处,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资源和协助。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

积极审慎推动金融科技与AI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依托中央支持,形成独特优势。

他指出,全球8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处理,人民币离岸资金池达1.1万亿港元,稳居全球第一。自2009年起,国家财政部连续17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广东省及深圳市等地方政府亦在港发行绿色、蓝色债券,构建多元化债券市场。

许正宇表示,2024年大湾区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62%。随着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对人民币结算资金的运营及风险管理等各类需求日益增加,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不断深化、优化与内地的互联互通,以促进人民币跨境流动。

他透露,2024年2月推出的1000亿元人民币融资流动性安排,以低成本资金重点支持大湾区制造业及跨境电商的人民币贸易融资。

许正宇表示,近年来,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金融科技”分项排名从第9位跃升至第4位。

与此同时,许正宇指出,香港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日臻完善。香港现有1100余家金融科技企业、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及10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据许正宇介绍,香港特区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虚拟资产及稳定币相关的监管条例的立法。法案落实之后,将会批出新的授权机构发行稳定币。在法案通过之前,会通过相应的监管沙盒,来吸引一些有兴趣的机构发行或应用稳定币。希望通过相关案例丰富监管经验,同时为沙盒试点的参与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监管意见。

许正宇透露,2023年的数据显示,香港金融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率达38%,远高于全球26%的水平,在国际金融中心中居首位。

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于2024年11月公布了金融市场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希望通过政策宣言强调,香港将“两条腿”走路——既重视监管,也重视发展,以推动人工智能在香港的健康发展。

2024年底,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公布了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沙盒项目,参与者涵盖10家银行及4家科技企业,试点涉及风险管理、反诈骗等15个场景。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

排除干扰,按既定政策发展创科产业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实际上,科技战早就开打了,两年多前个别国家明确提出对香港科技不友好的政策,当时我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回应,世界‘东升西降’的发展格局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一些政策有所改变。”

针对个别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孙东再引用外交部长王毅此前用过的一句中国古话回应:“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意思是任凭风浪起,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排除一切干扰,按照既定政策往前走。”孙东说。

孙东指出,香港在这个方面策略非常明确、简单——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做大做强自己。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他表示,过去几年,香港努力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投放创科资源,加强香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香港创科生态圈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正以“三大园区+五大机构”为骨架,构建全链条创科生态。即香港数码港、香港科学园和河套地区,以及香港生产力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人工智能研发院、香港微电子研发院、生命健康研发院。

孙东表示,香港数码港和香港科学园作为现有创科核心区,聚集超2500家科技企业,2024年孵化企业营收增长32%。在河套香港园区和新田科技城共同构成的大河套区,河套香港园区一期首三幢大楼已于2024年正式开园,目标是建成世界级产学研平台与中试转化基地,五幢在建大楼计划于2027年陆续竣工。新田科技城规划200公顷用地,作为配套产业基地,与河套形成“研发—中试—生产”联动,顾问报告即将公布。

孙东还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三个100亿港元规模的计划:“产学研1+计划”主要是资助大学成果转化,2023年促成120个项目落地;“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则以1:2配对资助企业设厂,2024年首批2个项目获批(单个投资超5亿港元),计划年均落地10个高质量生产项目;“创科产业引导基金”预计2025年4月启动,政府首期出资100亿港元,目标是用5年至10年,撬动1000亿港元社会资本,聚焦生命健康、AI与机器人、先进制造等领域。

此外,孙东透露,DeepSeek、宇树科技、强脑科技都表达了赴香港进一步拓展的强烈愿望,群和科技等企业计划赴港上市。对于类似“杭州六小龙”这样的优质创科企业,都会尽全力借助香港的平台吸引海内外企业来香港发展。

编辑:张洁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fund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