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之家
2025-04-27 20:49:43
(原标题:【汽车行业周报】监管规范智驾用语,车企上海车展避谈智驾)
【汽车之家 行业】本周围绕“智驾宣传过度”的热点事件比较多,工信部、中汽协都发声,要规范针对驾驶辅助功能的营销宣传行为。正巧上海车展,各大车企争分夺秒修改上海车展的“智驾” 宣传物料。在企业自律方面,丰田等跨国车企的选择值得借鉴。
传统车企,比亚迪百亿分红:拟10送转20派39.74元。本周周报为什么要强调比亚迪的拆股?这可能是未来的财富密码,依美股规律,拆股后的股价一般有不错表现。
出行市场,曹操出行拟赴港上市,试图用定制化造车加智能驾驶破局。主机厂不做出行市场,眼睛是瞎的,滴滴也开始和埃安合作开发定制车。
海外方面,特斯拉发布1季度季报,业绩倒退,差点亏损,2025年造车基本面仍然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机器人和Robotaxi的画饼进展让投资人满意,业绩发布后股价立即回升5%。
4月22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4年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计划调整原定的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约为120.7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约为30%。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分配方案调整的重点是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
1. 比亚迪将新实施每10股送红股8股,
2. 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2股
这意味着调整后,每10股一共送20股,现有股东手里每10股将变为30股,相当于“1股拆3股”,比亚迪的总股本将扩大至原来的三倍。
高送转好处:降低投资门槛,增加股票流动性
比亚迪高送转分配方案的实施,将使得股价在除权后相应调整为原先的三分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每手(100股)的成本将从约3.7万元降至约1.2万元,显著降低了投资者投资比亚迪股票的门槛,吸引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增加比亚迪股票的流动性。
比亚迪1季度销量同比59.8%高增,利润同比翻倍
公司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3.1%,今年一季度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公司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3.1%,今年一季度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短评:
美银的数据,历史上,股票在宣布拆分后的12个月内,平均能实现约25%的回报率,而同期的指数回报率约为12%,苹果公司在2020年的1拆4后,股价在随后一年内上涨超过30%。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倡议,呼吁各企业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针对驾驶辅助功能的营销宣传行为,落实对用户的告知义务。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汽车企业召开会议,强调生产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小米SU7事故,舆论质疑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过度宣传
3月29日晚间,一辆小米SU7发生严重事故,司乘共三人身亡。在猛烈碰撞发生前数秒,车辆还处于智能驾驶状态。此次事故震动了汽车业,舆论质疑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过度宣传。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之间巨大的鸿沟被精心掩盖起来
汽车宣传中“零接管”“放心开”“遥遥领先”“解放双手”等字眼,却在持续冲刷公众认知。中国汽车市场高度“内卷”,没有车企愿意在技术方面示弱。新车发布会必谈智驾、谈智驾必称“全栈自研”几乎是行业共性。
在用车环节,有的国内汽车品牌还表现出,放任驾驶员误用、滥用智驾功能的倾向。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验证实际上是在日常用车场景下靠用户完成。
车企宣传甚至会与用户手册出现明显落差
例如,小米汽车官网显示,SU7的高速智驾功能具备“施工避让”能力。而在用户手册中,小米明确写道,使用高速智驾功能时,如遇路中修路设施,驾驶员需及时制动和减速,必要时接管车辆。
短评:
纠正智驾乱象还应深入经销体系。他认为,与车企明面上的宣传相比,终端销售环节的乱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虽然法律规定方向盘不能离手,但在带客试乘时,总有销售会在激活智驾功能后,突然拿出手机回信息,或者拧开瓶盖喝水。”他称,这些精心设计的暗示更加难以监督。
4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将对一处设在马来西亚工厂进行适当改造,用于组装零跑汽车电动车型。该项目初始投资额约为500万欧元,计划在2025年底前启动生产。
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合作在2023开始
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团和中国初创车企零跑汽车达成资本和战略合作。Stellantis集团投资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份,双方组建零跑国际合资公司,Stellantis集团在零跑国际持股51%。
Stellantis集团在亚太市场的存在感不强
2024年,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量分别为257.6万辆和143.2万辆,在南美洲和中东及非洲市场的销量分别为91.2万辆和53.2万辆,而中国、印度以及亚太市场同期合计销量仅为6.1万辆,同比下滑60.4%。
短评:
Stellantis集团在马来西亚组装零跑车型,不仅能够在当地销售,还可以辐射东盟其他成员国。亚洲其他地区是全球除中国、欧洲和北美之外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4月23日,上海车展正式开幕,智能辅助驾驶是最重要的企业参展主题,但在开幕日前后的产品发布高峰期,各企业的表述口径都出现明显变化。
工信部会议信息流出后,各大车企和智驾供应商争分夺秒修改上海车展宣传物料。
理想汽车:原计划为现有产品推出“智驾版”——这本是行业通行的表述,现在改成“智能版”。
地平线:将其“高阶智驾”系统更名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企业,将其最新产品名称从“千里眼”临时改为“千厘眼”。
华为:修改了提前录制好的宣传视频,将字幕中“智驾”改为“智驾(辅助)”。
在企业自律方面,丰田等跨国车企的选择值得借鉴
4月19日,丰田汽车方面介绍,丰田通过事故调查确定风险场景,再使用历史积累数据对系统进行训练和验证,在系统达到丰田测试的良品条件后,才把产品推向市场。丰田相关车型的上市时间较晚,与前期大量测试不无关系。
短评:
企业秉承审慎态度固然重要,然而要想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只能依靠技术持续进步。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系统量产法规和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最终实现交通“零事故”愿景。
4月18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下称“曹操出行”,CaoCao Inc.)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申请。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中显示,融资资金在未来三年将用于提升并推出定制车、改进车服解决方案和服务质量、扩大地理覆盖范围、提升技术及投资自动驾驶,以及偿还借款和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
备案通知书中,中国证监会另有特别要求
曹操出行应按照承诺,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并在境外发行上市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境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
网约车行业竞争进入考验平台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拐点
上市一方面可以获得融资获得更加充沛的现金流,同时也能缓解资本和投资方的压力。同时,业内也在探索包括定制造车、智能驾驶出租车等新兴业务拓展布局,都需要资本加持。
营收稳健增长,盈利依然承压,亏损收窄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的收入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及61.60亿元,营收稳健增长的同时,盈利依然承压,上述时段内曹操出行的经营亏损分别为28.01亿元、18.66亿元、15.75亿元及5.07亿元,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主机厂不做出行市场,眼睛是瞎的
吉利系的出行业务负责人说,只有更广泛地接触终端消费者,才能获取消费者反馈,升级迭代车型;如果能够将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网约车领域,就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更好地升级智驾系统。
曹操出行利用整车厂的优势
基于网约车用车场景,专门定制化生产了一系列专用汽车,围绕司机驾车、乘客坐车各种场景,优化服务体验,降低车辆自身的运营成本;
短评:
曹操出行本身的IPO,更是一种对外的信号,在整个吉利系进入业务调整、聚焦收缩的时刻,有未来前景的且已经取得一定市场规模的公司,吉利不会阻碍其IPO进程。
这是因为,在吉利系眼中,曹操出行也是未来布局智能驾驶的重要棋子。
换句话说,也正是因为坐拥定制化造车的能力,曹操出行还有一个目前暂不被人关注的增长空间——搭载各大自动驾驶系统公司的测试商,乃至后续转型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的可能。
4月22日凌晨美股盘后,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报,交出了一个看似起来又是很差,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改善信息的业绩。
汽车收入:三年最低,越卖越倒退
本季度总营收142亿,和销量发布后最新的大行预期仅存在2亿左右的预期差,并不大。而在去除碳积分和租赁收入来看,本季度真实汽车销售(去碳积分)仅129亿,略低于最新大行预期131亿。
而在其他业务上,能源和服务业务表现较为一般,能源服务本季度收入27.3亿,略低于市场预期30.7亿,而服务业务本季度收入26.4亿,略低于市场预期27.3亿。
5月开始,会把精力从DOGE重新分到特斯拉上
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并不是处在一个和以往一样濒临死亡的时刻,反而是处在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上,特斯拉的未来基本上是建立在大规模无人驾驶汽车和大规模生产大量自主人形机器人的基础之上,这个价值是惊人的,只要执行力够强,特斯拉会成为最有价值的公司。
廉价车Model 2.5仍然按照原定计划生产(计划6月开始生产)
廉价车并不像传闻一样可能取消,这是影响特斯拉2025年销量的关键因素。但也指出Model 2.5产量爬坡速度可能比预期慢,但行业动荡下仍会按按原定时间投产,目前仍使用现有产线进行生产。
2025年造车基本面仍然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区:政策风险仍然很大,美国下半年IRA补贴的可能取消,削减 7.5K 美元的 IRA 税收抵免实际上将美国特斯拉的价格提高了约 12%,而削减可能会在 2025 年下半年生效,将直接影响美国特斯拉车型的需求,特斯拉在IRA取消后对于现有车型Model 3/Y必须要在销量和利润率方面再次权衡(IRA补贴降低或取消:①特斯拉涨价,销量降低保毛利率;② 特斯拉仍然保持现有价格,牺牲毛利率保销量)
欧洲区:欧洲最近宣布放宽 2025 年碳排放的目标(允许车企在 2025-2027 年三年内达标)后,欧洲今年电动车销量也面临不确定很大,而一季度明显看到特斯拉因为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导致的品牌价值受损,可能会对特斯拉销量构成不利因素。
中国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5年新车频发,目前特斯拉车型由于产品老化,在中国的竞争力不断下滑,目前Model Y Juniper在中国市场吸引力不高,特斯拉仍然在加大激励力度。
自动驾驶进展:在美国无人抗衡
Robotaxi: 按原计划进行,仍然聚焦于6月或7月在奥斯汀推出Robotaxi服务,预计年底推广至美国多个城市 (通用化端到端算法支持快速扩展到其他城市),预计明年下半年对报表端开始贡献显著影响。
短评:
在市值接近腰斩后,马斯克终于决定抽身DOGE,多花点时间待在特斯拉,兑现他向投资者画下的大饼,主要就是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但“面粉”还在中国那边,他表态会与特朗普好好谈谈关税问题。
马斯克最好动作要快,救一下眼前的特斯拉。如果不是靠着出售碳排放信用额,赚到了5.95亿美元,特斯拉已经陷入季度亏损了;一季度,它的净利润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跌幅几乎对齐了市值。
快科技
2025-04-28
汽车之家
2025-04-28
汽车之家
2025-04-27
盖世汽车
2025-04-27
快科技
2025-04-27
快科技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