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地平线机器人历史机遇期:智驾升级,价值重构

来源:巨潮WAVE

2025-04-24 23:33:20

(原标题:地平线机器人历史机遇期:智驾升级,价值重构)

文|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黄浦江入海口,海风裹挟着智能驾驶的时代潮涌,吹向上海临港新片区。4月18日,在这个上海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地平线举办了一场以“征程所向,远超想象”为主题的发布会。

发布会开场时,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用地平线上日出东方,隐喻中国科技产业的,而地平线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在辅助驾驶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已高达33.97%。

换言之,2024年整个中国市场推出来的每三台带有辅助驾驶的智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的计算方案。据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所述:“时至今日,地平线出货已经超过了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过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过310个。”

作为一家to B企业,地平线虽然在消费市场的声名不显,但在业内已然被冠以中国智驾“最大公约数”的美誉,并大大促进了智驾平权的发展。

2月9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直指汽车行业中智能化的科技平权。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判断:

“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的元年,在未来2至3年里,高阶智驾将成为汽车的必备配置。”

之后,吉利、奇瑞、广汽等厂商纷纷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沉至十万元级市场,L2+级辅助驾驶已近乎成为新车标配。而地平线,正是支撑这场“智驾平权”幕后最重要的功臣之一。

“开春以来每一场(新车)发布会背后都有我们地平线”,余凯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过去从来没有哪个产品像这款芯片一样,第一年就会超过百万级的出货量,到现在征程6E/M已经拿到超过了20款的车型,一共搭载目前已知超过100款车型。”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在日前举办的上海车展上,理想汽车正式发布新款L6智能焕新版与理想MEGA Home版。其中,理想L6 Pro版迎来了大量更新,该车配备了地平线J6M计算方案,算力由128TOPS跃升至256TOPS。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地平线在港股市场上的股价表现一天直涨15%以上。

随着业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以地平线为代表的智驾产业核心企业,正在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的价值发现。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模式杠杆

地平线的英文名为Horizon Robotics,这一简单的名字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其大大的野心——未来机器人时代的基础设施,即计算平台。余凯解释道:“计算平台很简单,就是芯片+操作系统。地平线想做机器人时代的芯片+操作系统。"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地平线的真正护城河。

从历史来看,当计算性能尚未满足用户需求之前,软硬件结合系统的性能是超过软硬件分离系统的。无论是统治PC时代的Wintel联盟,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通+ARM,亦或是称霸当下的英伟达芯片+CUDA生态。这也正是地平线所坚信的技术信仰。

在不久前的GTC媒体会上,黄仁勋甚至重新定义了英伟达:“我们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一家算法公司。我们擅长算法,将所有算法知识提炼到一个通用架构CUDA,并沿此框架拓展。在许多方面,我们从算法和数学的角度看待计算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当深度学习兴起时,我们能迅速适应。”

这与不久前余凯在微博回复网友的话如出一辙:“兄弟有所不知,地平线是披着芯片外衣的算法软件公司。

在了解这一点之后,地平线的业务动作就显得极为清晰:

硬件层面,新发布的“征程6P”,是旗舰机大算力高达560T算力的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相较于市场竞品有17倍-40倍的性能提升。并且为了不断升级车辆算力,地平线发布了面向Horizon SuperDrive打造的域控制器,它采用Horizon Cell“弹夹系统”,达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可实现1120Tops算力。

算法层面,地平线提出“快思考、慢思考”的智能驾驶算法模式,其中快思考是地平线一段式端到端模式,慢思考则是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世界自我学习,“征程6”的软件架构即基于此设计。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地平线L2解决方案的部署,已经超过800万套,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集,并且每次软件版本都要通过1000万公里的里程测试。

而这些点滴细节,正是地平线的核心壁垒。如余凯所言:“真正的技术护城河是十年如一日的苦活,脏活,累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经验积累,以及为此打造的研发文化和流程。”

 

02 战略定力

如果说软硬结合是地平线的模式杠杆的话,那方向性的正确无疑在地平线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2019年,地平线启动战略收缩,砍掉非核心AIoT业务,将资源集中于车规级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自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战略复盘时,余凯向团队提问:“过去我们遇到很多挑战,但是走岔路的时候,总能把我们给掰回来,是什么东西能够把我们掰回来?”结果在场的每个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都指向这两点“耐得寂寞、成就客户”

耐得寂寞顾名思义,即当整个产业大家都热热闹闹的往一个方向走,地平线反而会去思考人迹罕至的反方向,是不是更有机会。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当行业陷入“功能参数竞赛”的怪圈时,地平线反而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获得用户的信任。“在世界越来越疯狂的当下,信任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余凯强调道。

为此,地平线提出首个用户智驾信任度公式:用户智驾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并解读四大影响因子:

安心度-不只是物理安全,更要保障用户心理安全;专业度-最短时间内选择最优路径的高效,以及稳稳操控所带来的舒适;亲密度-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这些都与用户信任正相关;夸大度,是营销预期与实际体验之间存在的偏差,这会损害用户信任。

从发布会上展示的测试视频来看,根据识别到的道路情况,地平线的智驾系统已经可以进行防御性减速以及绕行,并且能够与车流博弈变道、并规划最优行驶路径,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提升客户信任度。毕竟参数表上的胜利都是暂时的,用户口碑才是技术的终极裁判所。

成就客户就更好理解了:只有利他才能真正的利己。基于这一认知,地平线提出了自己的品牌理念“征程与共,一路同行”(Journey Together)。

发布会现场,20+家合作车企、40+款量产车型的亮相,也正体现了客户对地平线的认可。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还在发布会上表示:“地平线是我们在智能化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另外,上海车展上博世亮相的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方案,也搭载了地平线的“征程6”芯片,以“平台化+本土化"为特色,构建起从高速领航到记忆泊车的全场景能力,其海外量产项目预计将于 2026 年落地。此外,博世还全球首发了应用于纵横辅助驾驶基础版的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该摄像头基于地平线“征程 6B”开发,像素超800万,水平可视范围120,识别距离最远可达300米。

这意味着地平线通过与博世合作,将对海外市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拓展。

 

03 价值重构

越来越多车企开始拥抱智能化后,将给地平线,甚至整个智驾产业带来新一轮的价值重构。

价值的一部分来自可预期的市场增速。

一方面,麦肯锡的行业数据预测,全球智能驾驶渗透率将在2026年突破10%,这将带动数千亿美金规模的市场,而中国凭借47%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57.3%的L2级智驾新车覆盖率,成为了这场变革的核心战场。

尤其是随着以比亚迪、长安等为代表的厂家大手笔推动智驾平权,这一进程有望大大加速,这将给地平线带来超额的资本收益。

余凯表示:“当征程6P成为标配时,预计单车ASP(平均售价)会提升至少十倍,公司2025年的市场占有率将会随之进一步提升。对于盈利转正,我们一点都不担心。预计最快在2027年,地平线将迎来盈利拐点。”

另一方面,整体智驾方案供应行业步入淘汰赛,诸如图灵智卡、Cruise等企业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而地平线却越活越好,业内甚至已经出现“地大华魔”(智驾领域四大头部供应商:地平线、大疆车载、华为、魔视智能)这样的统称。

地平线过往重金投入的那些苦活、脏活、累活,如对芯片算力的研究,对车规质量流程的敬畏,并且为此打造相应组织流程和文化等等工作,都变成了其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优势。

一个简单的数据是,过去三年地平线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亿元,过往海量的资源投入,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高。

价值的另一部分来自市场范式的转变。

正如余凯多次强调的那样,地平线不仅只是一家硬件厂商,更是智驾生态的构建者。“地平线矢志成为智驾产业的底层赋能者,将突破性技术与产品转化为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的商业价值,携手各方做大产业蛋糕,推动智能驾驶大规模应用与落地。

在发布会上,地平线重磅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HSD,构建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城区辅助驾驶新解。同时,地平线与奇瑞还达成HSD首个量产合作,助力智能化量产。

尹同跃甚至开玩笑地表示:“过去20年我们吃‘发动机’的饭,下一个20年我们要吃‘智能化’的饭,或是说吃余凯的饭。”其资本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个可参考的细节是,地平线股份将进入解禁期,但五源、高瓴与黄浦江资本都表态不急于减持。

高瓴资本合伙人李良表示,“看好地平线长期发展,不会在本轮解禁时减持,会坚定持有、长期支持。”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则判断:“我们看好地平线的长期价值,不因解禁而急于减持。我们相信,真正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产业影响深远,需要时间释放它的价值潜力。”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