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4-12-28 19:34:01
(原标题:把握创新头部价值,探寻深蹲过后的港股医药配置良机)
今年以来,在医药板块方面,港股展现出较之A股更具性价比的投资价值。
从2024上半年表现来看,受宏观经济、上年板块高基数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出台等多重因素影响,AH两地医药板块均出现回调。但又因两地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流动性存在差异,导致回调程度不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信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和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分别较2023年年末指数下跌20.0%、27.6%和27.8%。
而在今年下半年,AH两地医药板块的波动表现也并不相同。从今年Q3季度表现看,截至9月30日,中信医药指数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分别下跌5.6%和4.9%,在三个月的时间,港股医药跌幅缩窄幅度远大于A股跌幅,说明港股较A股更早走出市场底部;而截至12月27日,中信医药指数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幅分别为10.75%和19.48%。从下探幅度来说,目前港股医药无疑更具配置性价比。
究其原因,或在于港股医药板块中对政策、利率变动更敏感的18A企业权重较A股更大,叠加港股相对更具优势的筹码结构,最终使得港股医药拥有更高的值博率。
港股医药IPO转暖的背后
近期,港股医药IPO有了明显转暖迹象,与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上半年仅有5家医药公司在港股成功闯关上市,显示出IPO审批环境的低迷态势,但下半年这一情况却得到显著改变。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截至12月27日,港股医药企业IPO审批动态递表企业总数达51家较上年的39家增长超30%,首次递表数量25家则基本与上年的24家持平。
从今年各季度表现看,实际上2024年的前三季度港股医药递表公司数量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直到Q4季度,得益于9月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刺激的影响,递表企业数量才出现大幅上升。11月9家医疗健康企业递交招股书,12月前半月再增5家,创下全年最高纪录。
港股医药IPO转暖的表象背后,或与AH两地政策动向以及港股整体IPO发行表现相关。
一方面从政策端来看,自2023年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IPO准入愈发严格,IPO申报受理、上会等都明显减缓。此前A股科创板修改医药企业上市核准标准,将医药企业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改为“8000万元以上”;“发明专利5项以上”改为“7项以上”;“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改为“25%”。并且除了运营和财务表现之外,销售合规性和创新属性也成为科创板上市审核的重点。
政策调整下,部分排队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选择申请主动撤回。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总共25家新股上市,其中医药板块仅有2家,而三大交易所中选择终止审核的医疗医药企业则超过50家。在突然增长的IPO需求面前,港股无疑成为解决需求的一个重要选项。
而在港股方面,今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10月18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上述举措为内地医疗健康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促使更多医疗保健企业选择港股作为IPO路径。
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表现好转,IPO新股也更多地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这一市场表现趋势将有利于消解既往融资高估值与市场投资者积极性的矛盾。
数据上来看,虽然根据目前已在港市启动招股的情况,整个2024年度预计通过IPO登陆主板的公司数量或将在67-69家,与上年度68家基本持平,但对应募集资金净额却有大幅上涨。截至12月第三周,港股已上市主板的IPO新股公司共62家,对应募集资金净额为716.28亿港元,高出上年度377.08亿港元达89.95%。此外,
今年下半年,港股IPO国际配售认购倍数均值达到了4.19倍,高于上半年的1.56倍,也足以说明市场活跃程度已显著提升,成为国内医药企业选择港股的重要参考因素。
18A分化明显,资金看中头部价值
正如前文提到,港股医药拥有更高值博率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18A板块,但挤进18A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相反只有显现头部价值才能获得资金青睐。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港股医药板块约8成为市值10亿港元以下的小市值企业,板块内市值体量差距较为悬殊。此双重因素作用下,大多数个股交易流动性极差,这一现象在18A企业中表现更甚。
尤其在2021年之后的近3年内,港股医药板块月成交额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1466亿港元和1281亿港元,对应日均成交额仅66亿港元,直到今年Q4才增至日均88亿港元。对于18A来说,这就是“狼多肉少”的问题,而这也让港股资金更看重企业显现出的头部价值,加剧18A内部分化。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上市的66家港股18A公司中,市值低于10亿港元的公司总共20家,占比达31%;市值10-30亿港元的为21家,占比32%。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头部3成的企业,剩下7成18A企业估值都较历史高值下跌超50%,多数企业日均成交额不足百万港元,更甚者仅有数万港元。
根据西南证券数据,选取的50家18A样本企业的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额29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20.8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2.83%,归母净利润增速26.4%,扣非净利润增速40.8%。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7家,占比54%;15家公司实现收入利润正增长,占比30%。
虽然头部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一,但基本都处于创新、稀缺性、防御属性较强、高股息高分红的细分赛道上。例如,这两年港股18A中,百济神州(06160)作为一家初步成熟的Biopharma,目前已成为港股18A市值最高的公司;另外,诸如云顶新耀-B(01952)、复宏汉霖(02696)、亚盛医药-B(06855)、科伦博泰生物-B(06990)等港股头部18A创新药企,在自身创新价值持续释放的同时,也均取得了股价上的亮眼增长。
国信证券研究指出,从供给端看,行业正经历较为剧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于2025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019年以后行业亏损比例逐年提升,今年已经稳定在30%以上,医疗行业持续受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医保控费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龙头公司在这一轮行业出清周期中体现出较强的韧性,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在行业见底回升后,有望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8
中国基金报
2024-12-28
证券时报
2024-12-28
券商中国
2024-12-28
国际金融报
2024-12-28
券商中国
2024-12-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