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14:55:33
(原标题:专访拜耳集团马蒂亚斯·伯宁格:保障农食系统安全,全球需携手推动再生农业发展|1.5℃Talk)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郭雪南 巴库、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火灾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极端气候诱发的死亡事件不断增加、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也在持续扩大,这为农食系统的稳定和人体的健康造成严峻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 29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召开前夕发出强烈呼吁:必须立即将健康考量融入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气候与健康双重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全球营养和健康将面临何种危机?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该将如何应对?
在COP29期间,拜耳集团执行副总裁马蒂亚斯·伯宁格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若全球变暖趋势继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届时,食品价格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保证粮食安全,各国迫切需要培育新的、能够适应并抵抗不利环境条件的品种,以应对困难挑战。
《21世纪》:对于COP29有关健康议题的谈判,你有怎样的看法?
马蒂亚斯·伯宁格:谈判过程中,我们尤为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国际碳市场规则,确保种植者能够受益;其次,建立国家适应计划框架,以便与各国政府携手合作,推动食品与健康系统的转型;当然,政府的决策对于资助这一转型也至关重要。我们都期待看到中国在此领域展现出坚定的领导力。
《21世纪》: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拜耳如何评估其对全球营养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这种影响是否会更为显著?
马蒂亚斯·伯宁格:若全球变暖趋势继续,气温再升高2℃甚至更多,那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几乎难以实现。届时,食品价格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了保障小农户,尤其是全球南方地区的小农户的生存与发展,同时确保全球十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我们迫切需要培育新的、能够适应并抵抗不利环境条件的品种。为此,需要使用化学、生物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我们开启了数年前还难以想象的新机遇。但关键在于必须主动把握这些机遇。
《21世纪》:私营部门在气候危机中的角色不可忽视,你认为私营部门在应对气候危机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马蒂亚斯·伯宁格:这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规范化石燃料行业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创新者也有责任去推动变革。我认为,投资于那些既能适应气候变化,又能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极具眼光的商业抉择。正如可再生能源撼动传统能源,电动汽车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商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新将会为食品生产带来变革。
《21世纪》: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角色,企业需要发挥怎样的责任?目前拜耳在脱碳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马蒂亚斯·伯宁格:从根本上来说,每家公司都必须致力于做到三件事:一是发展过程中,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实现平衡;二是在三十年内,将排放量减半;三是清除大气中残余的气体排放。对此,不仅要关注工业,更要重视农业领域的脱碳进程。因为,农业领域的减排潜力尤为巨大,农业领域的排放几乎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目前,我们通过《气候过渡与转型计划》,正在全力推进这三项举措,至2029年,拜耳将全面采用绿色电力。我们力争在2050年前,将公司业务的排放量削减至零。
《21世纪》:为应对气候变暖造成的干旱及水资源匮乏问题,COP29 将持续推动完善并实施相应计划,以减缓水危机对农业和健康的威胁,企业应当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这一挑战?
马蒂亚斯·伯宁格:全球所面临的气候危机与水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发布相应的水资源战略,以积极应对客户由水资源匮乏所产生的需求。我们去年在纽约的联合国水事会议上发布了水资源战略。在技术创新层面,承诺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作物种植系统中推动用水效率的积极变革,首先从水稻种植入手,水稻种植用水占全球灌溉用水总消耗约43%。我们致力于在2030年之前,将每公斤作物的用水效率提升约25%,我们通过改变小农户所在地区的水稻种植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
《21世纪》:再生农业领域的发展如何体现可持续理念,该如何创新举措以帮助提高农业的气候弹性?
马蒂亚斯·伯宁格:再生农业领域的发展体现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粮食供应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愿景。它的核心理念在于用更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更多的产出,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环境——简而言之,就是“以少产多,丰产复苏”。企业需要依托创新能力来推动实现这一愿景。拜耳每年在再生农业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20亿欧元,并已取得显著成果。例如,我们研发的矮秆玉米能够抵御强风而不倒伏,优化种植密度,提升单产,从而释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以作他用。此外,我们还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作物保护产品,设计与目标蛋白质吻合的分子。并且,我们依托卫星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数字农业平台,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同时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智通财经
2024-11-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智通财经
2024-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