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创业板改革 明确定位规范发展再出发

来源:证券时报

2020-05-16 04:57:00

(原标题:创业板改革 明确定位规范发展再出发)

自从去年深交所公开提出将对创业板进行改革以来,相关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今,创业板改革的大致框架已经形成,一个以注册制为核心,更加包容,也更加规范的创业板市场,正呼之欲出,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明确定位

客观而言,去年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并率先进行注册制试点以来,创业板就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其中的一大关键点在于,创业板如何处理好与科创板的关系,实现错位竞争而避免因为界限不清被边缘化。

当初设计创业板的时候,的确是有意将其定位于服务新兴产业中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并且框定了六大重点支持的行业,这与后来科创板所确定的上市标的行业分布,大体上是重合的。当然了,在十多年运行中,创业板接纳的公司,在行业属性上是有了明显的扩大,虽然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还是比较大,但也确实有一些相对较为传统的公司跻身其中。

也因为这样,有人曾经调侃:如果创业板一直坚持接纳科技创业型企业上市,那么后来也许就不需要重起炉灶搞科创板了。应该说,对创业板的定位,这些年来是有过一定的变化,尽管这也有某种合理性,但在有了科创板以后,不够清晰的定位,会对其发展带来不利。因此,创业板改革,也就首先需要明确定位。

在这次注册制改革中,明确创业板主要是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显然,这个定位较之过去就明确多了,也与科创板有了相对可辨的界限。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定位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不但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的其他板块(譬如科创板、新三板等)展开错位竞争提供了某种可能。从这个层面来说,改革后的创业板,为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举国上下鼓励“双创”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有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规范发展

一个包容的市场,一定是开放的,与此同时,也就必然对于规范有更高的要求,否则就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

创业板自开设以来,在规范企业运行方面,有过一些自己特别的规定,譬如不允许借壳重组,企业达到退市条件就直接退市而没有暂停交易的安排。现在看来,这些规定有的发挥了预期的作用,但也有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像后来就取消了不准借壳重组的规定。

从实践来看,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对那些不再适合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公司予以强制退市。就创业板的具体情况来说,因为定位于服务创业创新企业,一般上市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从已有的市场运行特征来说,小盘溢价的状况还依然存在,这类小盘股的股价要持续跌破面值,还真不是太容易。因此,在这次注册制改革中,就规定了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就需退市的安排,从而堵住了一个可能存在的漏洞。

另外,考虑到今后也会允许非营利企业上市,那么原来有关连续亏损企业的退市安排就不适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扣除非经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显然,这对于那些基本丧失可持续经营能力,靠变卖资产及资本运作维系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约束力,使之很难再混迹于上市公司的行列之中。

创业板现在有8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规模不算太小,且今后还会有更多公司上市,要保证上市的质量,显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而严格、规范的退市制度安排,在清退不合格公司、抑制对绩差股的炒作上,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而这也就是这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业板已经运行了十来年,取得了不小成绩。这次推出注册制改革,明确了定位,有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必然能够进一步焕发生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大众证券报

2024-03-29

大众证券报

2024-03-23

大众证券报

2024-03-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