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造就世界级卓越企业--与中兴通讯管理层对话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4-10-15 09:05:00

造就世界级卓越企业--与中兴通讯管理层对话
  
  记者 孟宪民 殷占武 何军 姜瑞
  今年年初,中兴通讯完成管理权交接,带领中兴走过辉煌19年的侯为贵卸任总经理一职,殷一民接管帅印。当时有媒体问侯为贵,作为中兴的灵魂人物,19年来留给中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侯为贵脱口而出:“是企业文化,稳健务实、差异化竞争的文化多年来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这是中兴不断成长的基因。”
  融入中兴,你就能感觉到这种文化的存在,它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办公室,而且更多地着眼于一些细节。在和中兴通讯高管对话时,工作人员递给调研人员喝水的纸杯上就印着被中兴称之为“内功”的企业文化字样。
  侯为贵告诉记者,前进中的中兴通讯不断寻求创新,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一直比较健康地发展下去,那么一定是有一种文化作为支撑。
  正是这样一个企业,虽然经历了IT、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甚至H股风波,但依然俘获了众多基金经理的心,赢得了市场的认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因
  中兴通讯近年来的成功无疑得益于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然而我们认为,这些还都只能算作“外功”,而“内功”---企业文化,才是中兴发展动力的永不枯竭的内因和根本。
  
  记者:中兴通讯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把它奉为企业发展的内因,请问这种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的?
  中兴通讯:中兴通讯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为侯为贵董事长在公司创建初期提出的“互相尊重,忠于中兴事业;精诚服务,凝聚顾客身上;拼搏创新,集成中兴名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四句话。
  中兴通讯近年来的成功无疑得益于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然而我们认为,这些还都只能算作“外功”,而“内功”---企业文化,才是中兴发展动力的永不枯竭的内因和根本。只有不断贯彻、发扬公司的企业文化,才能带来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反应速度、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中兴通讯在多年的企业文化积累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东西。如提倡员工之间“互相尊重”,主张“以人为本”。再如强调对客户“精诚服务”,我们要求公司管理干部和一线销售人员多深入客户,听取客户意见,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差异化战略并不是一味简单地标新立异,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在同客户的交流中,发现了其他厂商没有发现的或没有挖掘出来的客户需求。稳健务实,是对客户和股东负责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上市公司的一条基本要求。
  记者:中兴的前行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也需要优秀的人才,而谈人才就离不开激励机制。公司通过建立哪些激励机制,提高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留住、吸引人才?
  中兴通讯: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中兴通讯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建立了一整套引进、培训、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每年吸引大批优秀高校学子和社会人才加盟。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公司内部互相尊重的和谐的文化氛围,为中兴通讯在沧桑变幻的IT人才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中兴通讯以一流待遇吸引一流人才,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及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在个人发展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个人发展空间,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实行技术系统晋升、业务系统晋升、管理系统晋升“三条线”的晋升制度,使每个人的发展都能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
  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突破
  高速度发展和高风险并存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存在的。中兴通讯要在风险的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冒一些风险,但要避免大的风险。
  
  记者: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公司如何考虑尽量避免行业起伏给公司带来的波动?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发展消费者电子产品是否有这方面考虑?
  中兴通讯: 高速度发展和高风险并存这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存在的。中兴通讯要在风险的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冒一些风险,但要避免大的风险。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实施正确的市场战略至关重要。应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既保持已有市场优势不失,又能审时度势,开辟新的增长领域。开拓海外市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公司经营领域的拓展,也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世界级卓越企业是中兴通讯的发展目标。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储备人力资源、以及引进和探索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一直是公司努力的方向。
  记者:仔细阅读半年报可以发现,公司开拓的海外市场基本上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类市场的业务持续发展性如何?中兴通讯在发达国家的业务拓展如何?
  中兴通讯: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发展轨迹很清晰地分为两条:一是与国内循序渐进的市场策略类似,在国际市场总体战略上,中兴通讯海外市场拓展由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到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再到中等发达国家,只有西欧、北美、日本等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等待着中兴通讯进行零的突破。2004年,中兴通讯投入最大力量的海外市场依然是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公司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
  二是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实现了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突破,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国外市场打拼,中兴通讯出色的产品质量与优质的售后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电信运营商,而在他们的采购单上,中兴通讯的设备也从几年前的交换机、接入网、视频这些固网产品,到近两年的GSM、CDMA等移动产品,再到2004年以来的WCDMA、ADSL、核心路由器等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划出了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
  记者:在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中兴通讯对手机产品依然选择了做大做强。公司在手机方面有哪些优势?与众多手机厂商宣布手机毛利率下降不同,中兴通讯手机产品的毛利率同比却有较大的提升,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中兴通讯: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GSM、CDMA、PHS(小灵通)三种制式手机实现收入26.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22%。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中兴通讯数年来在手机方面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积累。早在1998年,中兴通讯就开始从事手机的研发工作;2002年,中兴通讯成立了专门的手机事业部,手机业务迈入规模化的生产阶段。其次从规模来看,中兴通讯已经建立起涵盖了GSM、PHS和CDMA手机领域的三条全面而成熟的产品线,可以全面满足低、中、高端用户的不同需求。
  记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资金压力也日益显现,此次重提H股计划是否与此有关?公司如何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
  中兴通讯:为抓住发展机遇,全面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公司决定在充分尊重和维护现有股东特别是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向境外投资者进行H股发行和在香港上市,并申请转为境外募集公司。
  本次H股发行价格将在充分考虑公司现有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国际惯例,通过累计订单和簿记建档,依据当时国际资本市场情况,参照同类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和公司在香港会计准则下的盈利预测进行定价。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3G产业链
  3G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3G的发展也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作为已经掌握大量核心技术的综合性网络设备厂商,中兴通讯从芯片到系统、再到终端,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3G产业的各个层面。
  
  记者:今年以来,美国运营商Verizon和AT&T无线纷纷宣布,准备在美国率先推出3G服务,国内也普遍认为明年中期会发3G牌照,在即将到来的3G市场中兴通讯会有多大的优势?
  中兴通讯:承继在国内外多个移动项目上的丰富经验,中兴通讯在WCDMA领域厚积薄发,取得了研发和市场的双重突破。中兴通讯目前已经具备了为全球运营商提供商用WCDMA网络的能力。与突尼斯交通通信部签约是公司拓展海外3G市场的一次重大突破。
  3G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3G的发展也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作为已经掌握大量核心技术的综合性网络设备厂商,中兴通讯从芯片到系统、再到终端,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3G产业的各个层面。通过继续深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倾力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3G产业链,未来3G在国内的启动,将成为中兴通讯继CDMA之后,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又一次全面和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市场机会。
  记者:在国际市场上,有些企业可以靠经营知识产权获得丰厚的收益,中兴通讯所在的行业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公司在这方面是如何定位的?
  中兴通讯:作为一家以技术求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同整个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中兴通讯一直坚持将知识产权战略贯穿到整个公司运作过程中,从研发到市场、从产品到项目,都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在高速的国际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公司市场拓展中的护航者,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兴就开始了知识产权工作,并将其纳入整个公司发展战略中,并以多年积累的知识产权工作成果为基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逐渐形成“战略-战术-基础实务”三个层面的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速了中兴通讯知识产权工作向更高层面的推进。为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在坚持“质量为核心,数量适度增长”的前提下,目前中兴通讯累计完成国内专利申请已经突破1500项,其中大多数为高质量、高价值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了数量众多的国际专利申请、国内外注册商标和计算机软件登记。这些知识产权工作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构看法] 通讯制造业的“常青树”
  中兴通讯上市7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84.7%,主营业务利润年均增长率为131.8%,净利润年均增长率为42.3%,显示良好的成长性。预计未来3年中兴通讯仍能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并继续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最受关注、最具差异化竞争力的通信设备公司之一。
  上市7年来,中兴通讯基本上每年向股东(除2000年外)实施派息或送转分配方案,同类上市公司中,同期派、送次数最多,共计11次,累计现金分红(税后)4.05亿元,占累计净利润的14.03%,现金回报率16.8%,占通信设备类上市公司同期累计现金分红额33%。但在公司股票流通市值与业绩同步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流通股股东而言,7年来的现金回报率仅5.8%,处于很低的水平,这与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需要资金滚动发展有较大关系。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因素
  宏观上看,公司的战略定位清晰,经营主业突出。上市前后,公司一直专注于通信产品领域,在由做专、做精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除了管理层稳定、决策到位等涉及领导人的关键因素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市场、产品和管理四个方面。  
  1、技术创新能力强 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根本。中兴通讯研发人员比例占公司总人数的42%以上,每年研发经费约占销售收入的10%,能够较快地提供新产品,并支撑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公司积极加入ITU、3GPP、IPV6、Wi-Fi 等30余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在WCDMA、CDMA2000、软交换等多个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中兴通讯坚持以核心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完成由技术跟随型角色向技术领先型角色的转变。  
  2、技术优势适时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兴通讯关注客户的赢利模式,坚持技术和市场的紧密结合。凭借丰富的网络建设经验及对通信市场的深刻理解,公司积极贴近客户,深入了解其需求,故能及时把握各运营商的投资热点,成功抓住包括CDMA、PCS等在内的重大产品机会。同时,公司实行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管理,根据目标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缩短了产品决策与市场需求的距离,强化了市场反应速度。
  3、产品具有系列全、性价比显著的优势 在比较优势上,中兴通讯的人力成本占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类公司的十分之一,而研发工作强度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加上对物流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公司产品具有显著的性能价格比。目前公司形成了市场适应性强的多层次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从系统到终端各领域,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保持在前三位。在低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多元化、规模化的产品结构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4、“协同发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公司管理以“协同发展”为指导,推进流程化的内部协作制度,提高各环节的运作效率。在完善跨产品线、跨事业部的市场整合的同时,加强职能管理的协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具有持续增长潜力
  1、多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中兴通讯的国际业务在2003 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2004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353.5%。其国际市场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一是凭借低成本优势和对发展中国家电信市场的了解,大面积、多产品地进入发展中国家,成为该市场领域的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二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电信技术换代的机遇,扩大数据、宽带等新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2004 年国际业务合同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0 亿美元左右,未来几年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且高于国内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合同销售额中来自于国际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2、移动终端产品具有后发优势 移动终端(CDMA、GSM、PCS)产品在主要产品领域中增长最快。2004年上半年,在国产品牌手机销售增长普遍大幅下降的环境下,公司三种制式的手机收入为26.53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PCS 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中兴手机的后发优势在于:一是凭借对自身系统设备性能的了解以及“芯片组应用”的技术实力,具有相对的低成本优势;二是凭借对海内外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及经营的深刻理解,中兴手机可依托系统设备进行捆绑销售或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海外市场上,从南美、南亚、东南亚、东欧到非洲,中兴手机正沿着中兴系统设备的外销之路而呈稳步发展态势。
  3、3G 技术与产品储备雄厚 在3G未来的主流技术WCD?鄄MA方面,中兴通讯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可承建3G商用网络的通信厂商,WCDMA手机亦有望在2004年年底前推出。在CDMA技术方面,公司拥有系列CDMA产品和GoTa、GSM1X等增值业务产品,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得到规模应用,无线容量已突破1500万线,中兴正与韩国SK电信联手开发CDMA2000 1x手机,有望以价格优势出口韩国。在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方面,公司是大唐TD-SCDMA 产业联盟的核心成员,今年与大唐联手承担了上海TD-SCDMA 实验局的建设任务,未来两年可推出包括核心网、无线接入网络及业务平台在内的整套TD-SCDMA 商用化设备。中兴通讯经过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后已进入行业前列。
  预计海外3G市场,尤其是欧洲WCDMA市场,自2004年四季度起将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2005年将会进入高速增长期。这对一直采取谨慎观察策略的中国3G市场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萌动信号。而中兴通讯现已完成了始于今年5月、历经4个多月、28个省市的WCDMA巡展,通过与各地运营商深入交流,中兴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也日趋成熟,这将有利于公司在3G市场启动时抢占先机。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一直在下滑,分别由上市时的59.3%、18.5%下降到2003年的36.9%、4.7%。尽管2003年因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国际业务收入比重上升带动了总毛利率的首次企稳并有回升迹象,但净利率仍延续走低趋势。未来盈利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支出。今年上半年盈利指标同比已有改善迹象。同时,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目前资产负债率又较高,超过66%。面临国内外通信市场的良好机遇,中兴通讯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资金不足的压力,能否成功再融资将成为未来公司能否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因素。从历史上看,公司的每一次融资都能促进以后两年的经营业绩上个台阶。此外,随着联通CDMA资本性支出将显著减少,中兴通讯将面临来自国家电信产业政策及国际通信市场局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而消费终端及面向企业的产品渠道建设也有较强的紧迫性。(国信证券分析师 张贞卓)

  刘姝威:在国际市场上赢取利润
  中兴通讯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有线交换和接入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多媒体通讯系统、光通信系统、卫星及微波通讯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电信软件业务开发与生产以及包括承包境内外通讯工程和国际招标在内的各种对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电信工程专业承包。
  2004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815.9亿元,同比增长13%。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65%,由2003年上半年的56.68亿元增长到117.7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08.10%,由2003年上半年的20.67亿元上升到43亿元,毛利率达到36.82%。
  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收入44.65%来自无线通信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2.57亿元,毛利率40.73%。
  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市场收入达到20.69亿元,同比增长353.48%,而主营业务成本只有10.4亿元,毛利率高达98%。无线通信产品方面,中兴通讯已经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有效的突破和推广。在数据产品方面,中兴通讯取得了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地的商用合同。
中兴通讯经营情况(单位:万元)
项目           2004年1-6月 2003年1-6月 同比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       1177425.94  586820.37   100.65
主营业务利润        430311.11  206779.53   108.10
净利润           51318.18   19478.18   163.4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366.05   72430.20   -81.31

中兴通讯财务指标
         2004中期  2003中期
净资产收益率   10.07   4.36
扣除后每股收益   0.6326  0.26649
流动比率      1.39   1.48
速动比率      0.96   0.84
应收帐款      4.36   3.39
资产负债比率   66.92%  66.84%
销售毛利率     36.82%  35.32%
主营业务利润率   36.55%  35.24%
存货周转率     1.62   0.9
固定资产周转率   6.62   3.64
总资产周转率    0.73   0.45
净资产比率     30.82   32.02
固定资产比率   10.78   11.94

  我们注意到,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降了81.31%,由2003年上半年的7.24亿元下降到1.13亿元,主要由于公司为了保证供应渠道的畅通,向供应商支付了较多的原材料货款。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的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达到77.26亿元。
  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正日益国际化,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内通信设备类上市公司中,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现象非常明显,2004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的净利润占到通信设备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96.8%,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了一定主动权的中兴通讯,无疑具有越来越可期的发展前景。

主办单位: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报社
协办单位:国信证券公司
调研组组长:张育军 严文斌 胡继之
调研组副组长:张颖 张伟弟 李凤梧
特邀专家:刘姝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