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莱茵生物前三季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激增128.63%,募资补流难解偿债压力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16:03:13

证券之星 夏峰琳

在国内消费市场追求“无糖”、“天然”的浪潮中,植物甜味剂行业曾站上风口,迎来高光时刻。作为国内植物提取领域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莱茵生物(002166.SZ)曾凭借其在罗汉果、甜叶菊提取物上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佼佼者。

然而,光环之下,挑战已悄然而至。证券之星注意到,近年来公司面临多重压力。今年前三季度,莱茵生物再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叠加应收账款高企,偿债能力引人担忧。此外,报告期内发生的安全事故,更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敲响了警钟。

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

今年前三季度,莱茵生物再度交出“增收不增利”的业绩答卷。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8.73%;但利润端承压,其归母净利润为7040万元,同比下降30.73% ;扣非净利润低至6145万元,同比下降41.21%。

在A股6家代糖上市公司中,莱茵生物的净利润规模几乎垫底,净利润同比降幅高居首位。

证券之星注意到,莱茵生物的业绩自第二季度起出现“变脸”。当季营收虽同比增长2.19%至3.9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0.8%至731.51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出现244.2万元的亏损。尽管第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12.10%,但营收却转而下滑2.09%,整体经营状况仍显疲软。

对于前三季度的业绩压力, 莱茵生物解释称,部分核心产品毛利率季度环比略有改善,但仍为恢复至同期水平,以及公司新建产能的折旧摊销成本同比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所致。

在此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同比均出现下滑。具体而言,毛利率同比下降3.16%至25%;净利率同比下降2.83%至6.23%。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专注于植物功能性成分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包含罗汉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及其他植物提取物。

尽管三季报未披露具体构成,但从半年报中可以窥见,今年上半年,莱茵生物核心产品甜叶菊提取物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公司实施保守销售策略,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业内分析认为,植物甜味剂市场已呈现出一定的红海特征,特别是在部分产品如甜菊糖苷领域,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不过,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天然甜味剂细分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莱茵生物此前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重点布局的甜叶菊项目进入产能爬坡阶段,而行业整体供给规模仍在持续扩张,这一供需格局将对产品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在此行业背景下,能否将释放的产能顺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仍面临市场供需的严峻考验。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8.63%

莱茵生物的隐患不仅在于可见的利润下滑,更潜藏于激增的应收账款之中。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达7.51亿元,同比增速达129.01%。这一增速远超同期8.75%的营收增速,营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达到59.04%。

此外,莱茵生物的应收账款周转效率同比降低。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101天拉长至175.8天。

业内分析认为,应收账款高企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不仅是单纯的资金被占用,其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一方面,它会形成巨大的隐性成本,使宝贵的运营资金沉淀在流通环节,推高资金周转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安全。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账期拉长,回款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坏账风险显著攀升。

与此同时,短期偿债压力是莱茵生物另一不可忽视的财务风险。

截止报告期末,莱茵生物短期借款为5.4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2.67亿元,长期借款0.88亿元,有息负债合计8.96亿元;而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2.55亿元,即便不考虑0.88亿元的长期借款,资金缺口也已高达5.53亿元。

拉长时间线,证券之星注意到,在2022年—2024年各报告期,莱茵生物的报表仅在2022年第三季度因前次定增资金到账而出现过短暂的资金富裕。除此之外,公司始终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募资完成后,莱茵生物多次动用募资补流。公告显示,2022年10月,莱茵生物首次公告使用2亿元闲置募资“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4月,再次补充1亿元;2023年9 月在董事会授权的暂时补流到期前,公司又划出2.94亿元,使“临时补流”峰值达到5.94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1%。

今年8月22日,莱茵生物公告表示,将节余募集资金及预估待支付的资金共计3.15亿元元(最终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息余额为准)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自上市以来,莱茵生物共计募资29.42亿元,是其累计实现净利润12.56亿元的两倍之多,但时至今日,其流动性问题依然难解。

安全事故突发敲警钟

财务风险之外,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更为莱茵生物的内部控制与生产管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8月21日晚间,莱茵生物发布公告称,当日早间5时40分许,公司某干燥车间的一台干燥设备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4人轻伤。

莱茵生物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工作,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处置及事故调查工作。

对于此次事件影响,莱茵生物在公告中提及,公司植物提取的生产工序分为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及包装等。本次事故发生在其中一个干燥车间,对该车间、设备等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初步核算财产损失约200多万元。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称,为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公司将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自查工作,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进一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然而,截至目前,关于爆炸具体原因及已实施的具体整改措施,公司尚未发布进一步公告。(本文首发证券之星 作者|夏峰琳)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