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5 12:42:02
(原标题:深圳文交所交易额突破10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1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获悉,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线上平台交易额已突破千亿。
深圳文交所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任塞夫介绍道,今年以来,依托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创新交易平台交易额稳步攀升,10月23日线上平台交易额达到1005.07亿元,成功突破千亿大关。截至11月3日,线上平台交易额已达1105.4亿元。
据介绍,深圳文交所定位为全资国有的文化产权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文化要素交易市场。2022年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聚焦文化数据“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问题,从市场需求端出发,构建了集“文化产权要素”交易与“文化大数据”交易双引擎驱动的交易生态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体系,实现了从“横向”全国区域数字化赋能,到“纵向”孵化行业垂类交易子平台,并形成“数实结合”的特色交易模式。
深圳文交所是聚焦“数实结合”核心目标:一方面持续完善文化大数据服务生态体系,推出“四链路闭环”服务、数据资产入表、版权认证等数字服务;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国家声景港等示范项目,以声音文物数字化保护为切入点,推动数字版权国际化交流,探索“文化+科技+旅游+金融”的融合业态,让文化数据成为激活实体产业创新的“催化剂”。
如何让文化数据真正走进千行百业?在11月4日举行的深圳文交所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上,专家的共识指向“路径创新”与“标准共建”两大核心。
从实践路径来看,文化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需突破“单点对接”的局限,形成“需求牵引—数据供给—场景落地—价值反馈”的闭环。如在文旅产业中,通过整合景区客流数据、文化IP数据、消费行为数据,为景区开发定制化体验项目;在制造业领域,文化IP与工业设计的结合能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而上述场景的实现离不开统一的标准体系。从文化数据的分类分级,到数据确权的法律界定,再到交易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只有明确标准,才能降低市场主体的参与成本,激发产业活力。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十五五”期间,文化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将面临更高要求:既要持续完善国家级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文化数据“可确权、可定价、可交易、可追溯”,筑牢安全可信的交易环境;也要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培育更多文化数据赋能的创新业态;更要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区域与行业的数据壁垒,让文化数据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塞夫透露,下一步,深圳文交所一方面将推进6个拟落地项目,涵盖可信数据空间、茶文化、非遗、直播电商等领域,继续拓宽交易场景;另一方面将聚焦“赋能”,给市场主体提供更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帮助地方政府做文化产业升级,“真正让数字文化扎根实体经济,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蓝图变成现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