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AI应用范式迎来革新,灵光凭借全模态后发制胜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09:32:51

长期以来,以ChatBot为核心的C端AI应用,其服务边界大多禁锢在对话窗口内,难以真正渗透并闭环解决用户的实际任务。这一僵局正被悄然打破,AI应用的范式革新已现端倪。

近期爆火的蚂蚁“灵光”,凭借全模态信息输出与可视化交互,特别是可即时响应需求的“闪应用”架构,实现了从“对话应答”到“任务解决”的关键跨越,使其在推出后迅速登顶工具榜并收获百万下载。

这标志着应用形态的竞争正式开启,模型能力的持续突破正为这类更实用、更闭环的C端产品铺平道路。

“模型-应用”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启

当前,移动互联网生态正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结构性变迁。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已有超过7亿用户将AI应用融入日常,其中嵌入各类平台的原生AI插件以超9%的季度增速迅猛扩张,标志着AI工具已从尝鲜期步入规模化实用阶段。

这一转变背后,是模型层前所未有的迭代速度在提供核心驱动力——头部厂商在不到九个月内完成了182次模型更新,平均更新周期被压缩至一周以内。这种高频的技术刷新,正在将AI竞争推向一个以“模型-应用”双向加速为特征的新上升周期。在此周期中,应用生态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趋势。月活增速前十的应用里,原生App与插件模式各占半壁江山,但增速领先者多集中于拥有强大技术储备的互联网集团。

更重要的是,用户需求的本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最初对技术本身的好奇,转向对实际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这种“解决问题”导向正在重塑产品演进路径,催生出多条清晰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以字节豆包为代表的陪伴式AI,本质是内容生态的智能延伸。它依托强大的推荐算法捕捉用户瞬时兴趣,在碎片化的娱乐互动与轻量创作中构建竞争力,核心价值在于高效占据用户时长。腾讯混元则选择了连接式路径,深度融入微信社交图谱,将AI能力注入熟人互动与协作场景,强化其在关系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而蚂蚁灵光展现出更为独特的创造式路径——其“对话即开发”模式将自然语言指令转化为可执行工具甚至是直接手搓出完成度极高的应用,背后是具备全代码生成能力的百灵大模型与支付宝生态中海量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这种路径直接瞄准了用户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任务,试图将AI转化为一个普惠的生产力引擎。

这些路径的分野,本质上是对“下一代AI入口”价值的不同锚定:是争夺用户时间,是占据关系网络,还是直接成为任务解决的起点。在模型能力尚未形成绝对代差的现阶段,基于自身生态禀赋所选择的切入角度,将决定企业在竞争深水区中的护城河。当通用对话场景布局基本完成,未来的增长引擎必然转向对教育、医疗、办公等垂直领域的深度挖掘。

这场由模型迭代驱动、被用户真实需求牵引的上升周期,其下半场的焦点已清晰可见:谁能在更多细分场景中,提供更闭环、更可靠的解决方案,谁就将掌握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主动权。

为何灵光的后发优势大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AI应用赛道,笔者认为灵光展现出显著的后发优势。其根源在于它精准地绕开了早期产品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演示、轻任务闭环”的陷阱,转而构建了一套以“即时任务解决”为核心的用户价值体系。这种优势并非源于单一的技术领先,而是通过技术架构、交互设计与生态场景的深度融合所实现的系统性突破。

其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对“生成即可用”这一理念的彻底执行。以“闪应用”功能为例,它将自然语言指令直接转化为可交互的工具,无论是生成一个扫雷游戏还是构建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科普应用,其等待时间被压缩在数十秒内。

支付宝生态内丰富且高频的服务场景,提供了海量真实、即时的用户需求,这促使灵光坚定地将自身定位为一款“随手可用、即时生效”的生产力工具。其最具代表性的突破,便是让用户无需掌握专业编程技能,即可通过自然语言“手搓”出一个功能完整、立即可用的轻应用——无论是为解决临时计算需求生成的个性化工单,还是为一次即时分享创建的互动卡片。

这种“手搓应用”的能力,将应用开发的门槛从专业的代码编写,降低为一次简单的日常对话,使得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成为自己数字工具的创造者。这种深度结合生态场景、赋能个体即时创造的模式,构筑了其难以被纯技术厂商复制的实用化壁垒。

其次,灵光的后发优势建立在对人机交互体验的深度优化上。当多数工具仍满足于输出冗长的文本时,灵光在对话界面中系统性引入了信息分层与视觉化呈现。其对答案的自动排版、关键信息的提炼以及图文元素的有机整合,并非简单的界面美化,而是对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治理。

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用户在获取复杂信息(如产品选购指南、知识要点)时的认知效率,将交互体验从“阅读理解”转变为“直观感知”,使得结果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最后,灵光的优势还来源于与支付宝生态中丰富服务场景的融合。这为其提供了大量真实、高频的用户需求样本,使得产品研发能够精准锚定“生产力工具”的定位。无论是通过“开眼”功能实现的实物识别与知识关联,还是基于场景理解的智能问答,都体现出其对实用性与场景贴合度的持续追求。这种从生态中汲取养分、再反哺生态的模式,构成了其难以被单纯技术厂商复制的壁垒。

结语:灵光的爆火本质上是产品定义上的胜利。

它没有在“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赛道上进行同质化追赶,而是选择重新定义AI与人的协作方式——将其塑造为一个能够直接理解需求、调动资源并交付完整工作成果的智能终端。这一路径更贴近用户对“助手”的根本期待,也为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独特的生态位。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