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

富滇银行上半年营收降超13%,2亿股股权流拍,数十位股东“失联”暴露股东结构难题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15:33:57

证券之星 赵子祥

2025年的富滇银行,正深陷多重困境的交叉地带。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超13%,资本充足率指标全线小幅回落;2024年不良贷款率虽微降至1.97%,但2025年中报却未披露资产质量核心数据,资产质量隐忧悬而未决。

证券之星注意到,股权端,股东股权拍卖流拍风波未平,43名长期失联股东的历史遗留难题也始终悬亘,股权结构稳定性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原董事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新行长走马上任,这家扎根云南的城商行,在业绩、股权、治理的三重考验下,正站在破局的十字路口。

上半年营收降幅超10%,资本充足率全线下滑

富滇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答卷,暴露了营收与资本充足率的双重承压。据财报披露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1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8.4亿元同比下降13.59%,营收端的大幅收缩成为业绩的主要拖累。从营收结构看,核心的利息净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29.51亿元降至26.18亿元,叠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4.21亿元,营收颓势进一步凸显。

利润端通过降低成本实现增长。上半年该行营业支出27.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3.74亿元同比下降17.25%,降幅高于营收降幅,成本收入比的优化成为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推手。

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13.09%;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15.07%。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富滇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1%,较2024年末下降3.6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95%,下降3.3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21%,下降3.01个百分点。尽管三项指标仍高于监管要求,但下滑趋势反映出资本补充能力的不足。

资产规模有所扩张,截至6月末资产总计4299.4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78%,但资本净额的收缩使得资本充足率承压,后续若业务扩张提速,资本补充的紧迫性或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资产质量的透明度也有所欠缺。2024年富滇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7%,较上年底微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2%。但2025年中报却未披露不良率等核心资产质量指标,这种信息披露的“缺位”,难免让外界对其资产质量的真实成色产生疑问。

股权拍卖流拍,数十位股东“失联”

除开经营层面的挑战,富滇银行的股权结构也遇上难题,股东股权拍卖流拍与长期失联股东的历史遗留问题交织,使得股权稳定性与治理有效性面临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富滇银行第五大股东的福建信通贸易有限公司因深陷债务危机,其持有的2亿股富滇银行股权于2025年9月15日公开拍卖,起拍价较评估价(7.34亿元)折价约30%,但截至拍卖当天结束,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累计有31人关注,数千人围观,但因始终无人报名,最终流拍。

这并非个案,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大唐集团多次转让富滇银行股权均未成功,云南冶金集团、中铁信托、云南铝业股份等中小股东转让股份也多无人问津。股权拍卖的流拍反映出投资者对富滇银行股权价值的担忧,若股权处置不畅,部分股东的债务风险可能向银行传导,进而影响银行的整体信用状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富滇银行于2025年6月20日曾发布《关于寻找长期失联股东的公告》,附件列出的“长期失联股东名单”涉及43名自然人及企业股东,这些股东均是原城市信用社的入股方,因历史原因与银行失去联系。从名单可见,失联股东涉及老年信用社、岔街信用社、中山信用社等多家原城市信用社,股东身份包括自然人(如董某、张某等)和企业(如云南赛科计算机服务公司、昆明施登达实业公司等)。

大量失联股东的存在,使得这部分股权的权属关系、管理责任处于“真空”状态。银行既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的股权登记、确权、分红,也难以在需要时通过这些股权进行资本补充或治理决策,形成了股权管理的“灰色地带”。

股权结构的不稳定还体现在股东的经营风险上。富滇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第三大股东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非标违约、第四大股东冠城大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债券展期、第十大股东昆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票据逾期且有被执行人记录,这些股东的股权多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未来不排除被拍卖的可能。

股权的潜在变动与处置风险,或将进一步加剧富滇银行股权结构的分散化,可能导致在战略决策、资本补充等关键领域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发展战略的落地。

原董事长被查,新行长上任面临破局挑战

治理层面的动荡,为富滇银行的困局再添变数。2025年8月19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富滇银行首任董事长夏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夏蜀于2007年富滇银行成立时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执掌该行超十年,其任职期间曾因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018年卸任后转任云南省属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后进入云南财经大学任职。

原董事长的“落马”,不仅引发市场对其任职期间银行内部治理、关联交易等问题的猜测,更对富滇银行的品牌形象和治理公信力造成冲击。

而在此前,富滇银行刚刚迎来新任行长曾晓松。6月20日,经董事会决议及监管批复,曾晓松正式就任行长。公开信息显示,曾晓松1976年11月出生,1997年7月进入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人力资源部工作,2025年2月起任富滇银行党委副书记,5月起任党委副书记、行长。

新行长的上任被视为富滇银行寻求破局的信号,但摆在他面前的,是业绩的承压、资本充足率的下滑、资产质量的信息缺位等多个层面的现实困境;股权拍卖的流拍、长期失联股东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其股权结构的深层隐患;原董事长被查与新行长上任的治理变局,则是其破局之路的关键变量。

对于这家扎根云南的城商行而言,唯有直面这些难题,逐一破解,富滇银行才能在区域金融竞争中找到突围路径,真正实现从“困局”到“破局”的跨越。而这一路径的探索,不仅关乎富滇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为同类城商行在复杂环境下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参考。(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