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同仁堂2024年增收不增利,核心产品提价难阻成本上涨压力,毛利率跌至十年新低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6 10:31:02

近期,中药行业老字号品牌同仁堂(600085.SH)发布了2024年年报,公司报告期内呈现“增收不增利”,营收小幅增长4.12%至18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4%至15.26亿元,时隔五年再现净利润负增长。

拆解业绩波动核心诱因,成本端的挤压效应显著。证券之星了解到,2024年同仁堂旗下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板块收入虽较上年同期呈现超5%的增长,但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一方面,以公司核心大单品安宫牛黄丸为首的诸多产品面临原材料上涨压力,即便公司通过提价策略试图转嫁成本,但收入增幅仍不及成本上涨幅度;另一方面,超200家零售门店的净增长也带来了渠道扩张成本的增加。受此影响,前述两大板块毛利率均现同比下滑,公司整体毛利率也下滑至43.96%,跌至十年内的低谷。值得注意,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呈现10年来的新低,为7.6亿元,叠加2024年存货金额同比双位数增长,成本端的持续挤压与资金使用效率弱化,对公司盈利质量形成双重考验。

多核心品类成本压力骤增

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构成同仁堂核心收入支柱。2024年年报显示,两大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19.12亿元、112.3亿元,同比增长7.52%与9.6%。但成本端承压,医药工业成本增速达14.04%,医药商业更攀升至15.52%,双双大幅跑赢收入增幅,受此影响,前述两大板块的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3.22个百分点和3.72个百分点。

从产品结构来看,同仁堂医药工业板块涵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等核心品类。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凭借51.46亿元营收(占公司总收入27.67%),蝉联收入贡献榜首。然而,2024年该品类虽实现17.26%的营收增速,创近三年新高,但成本端压力骤增——营业成本同比暴涨40.24%,直接导致毛利率从57.62%大幅滑落至49.31%,降幅达8.31个百分点,是拖累整体盈利的关键变量。

证券之星梳理财报发现,同仁堂成本承压的核心矛盾源于原材料价格暴涨。以心脑血管类别下的拳头产品安宫牛黄丸为例,其核心原材料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狂飙至2024年末170万元/公斤。加之天然麝香等稀缺药材因供应紧张同步涨价,直接推高核心产品生产成本。尽管公司于2024年6月对港版1粒装安宫牛黄丸实施20%提价,但这一策略未能形成有效成本对冲。

提价策略下,公司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虽同比增长17.26%,但销量却下滑2.27%;补益类产品也出现量价背离,收入同比增长22.98%,销量却下滑2.67%,凸显终端市场对价格波动的高敏感度。值得注意,公司医药工业板块的产品结构中,同仁乌鸡白凤系列首次跻身营收前五,其所隶属的妇科品类于2024年实现销量同比增长34.18%,也是公司四大核心品类中唯一毛利率正增长的板块(5.12%)。然而,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冲击仍贯穿全局——来自医药工业板块前五名系列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骤降7.26个百分点至47.56%,显示出单一品类的结构性增长难以抗衡整体成本压力。

2024年至今股价负增长

证券之星了解到,2024年国内零售药店行业整体呈现出门店收缩的趋势,据中康数据预测,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关店数量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在此背景下,同仁堂终端门店却呈现逆势扩张之态。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251家,2024年内新增门店数量250家,其中新设252家,闭店2家。而在过去的三年中,公司新增门店的数量合计仅有128家,不难看出公司对自有渠道建设的加强。

不过至少从短期来看,同仁堂在零售端仍需持续投入。一方面,公司的门店布局较为集中,截至2024年末,其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地区的门店数量合计为978家,全国其他地区的门店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2024年,同仁堂在零售模式下实现的收入为66.61亿元,营收占比不足四成,且收入同比下滑15.12%,毛利率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至32.28%。

作为负责全国范围零售门店的运营管理的主体——同仁堂商业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实现营收106.16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6.33%。值得注意,报告期内同仁堂的管理费用结束了连续三年的同比增长,报告期内呈现3.05%的下滑,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本报告期药品零售端职工绩效薪酬下降所致。

证券之星注意到,除了加大院外市场的布局,同仁堂也在通过并购逐步切入院内市场。2024年10月,同仁堂发布公告,同仁堂商业拟斥资1.05亿元通过受让方式获得红惠医药51%股权。西南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认为,此举有望拓宽同仁堂系列产品院内市场。

不过若同时发力院内和院外市场,公司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这对同仁堂的资金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年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29%,创下十年来新低。与此同时,公司存货金额从2022年的66.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7.3亿元,对应的存货周转天数由294.21天增加至346.65天,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下降。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同仁堂的存货周转天数要远高于华润三九、达仁堂、云南白药和白云山。

总体而言,同仁堂2024年交出的成绩单并不乐观。伴随着2024年末起,中药材价格呈现出回落态势,公司能否借此东风止住业绩下跌的颓势,仍需市场的严苛检验。不过在二级市场方面,自2024年至今年4月15日收盘,其股价跌幅已达30.8%,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垫底。(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