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11:19:51
日前,华夏银行(600015.SH)一则高层人士变动引发关注,1月27日晚,华夏银行公告,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李民吉的书面辞职报告。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上市公司治理语境下,当高管尤其是重要高管离职时,公司发布公告对其过往贡献进行梳理和阐述,这种“离职致谢”往往是公司展现人文关怀与治理规范的一种方式。
然而,华夏银行此次董事长离职公告中,却未对其任职期间的功绩进行任何回溯,仅寥寥数语。这种异常情况不符合行业惯例,自然引发部分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而在这一重要人事变化的背后,华夏银行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营收长期在瓶颈处徘徊,归母净利润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隐患重重,信用卡业务也陷入低迷。与此同时,合规管理漏洞频出,监管罚单如雪片般飞来,凸显其内控体系的脆弱。
董事长“闪辞疑云”
证券之星注意到,早在2024年伊始,华夏银行高层人事变动的大幕就骤然拉开。7 名董事先后离职,行长、副行长、财务负责人、监事会主席等关键岗位走马灯般换人。
进入2025年,1月刚连任的董事长李民吉,仅过38天便闪电辞职,引发业内各种猜想。
华夏银行董事长离职一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其中一大焦点在于其离职公告的内容呈现。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在重要高管离职时,会在公告中详细梳理该高管在任期间对公司战略布局、业务拓展、经营业绩提升等方面的贡献,并致以诚挚感谢,这一举措既能彰显公司对离职高管过往付出的认可,也能向市场传递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与人文关怀。
然而,华夏银行此次董事长离职公告中,却未对其任职期间的功绩进行任何回溯,也未见表达感激之情的相关表述。这种异常情况打破了行业惯例,部分业内人纷纷猜测背后原因,这一事件也成为观察华夏银行内部治理动态的重要窗口。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期有媒体披露,北京某城商行行长现已进入任前公示阶段,公示职位为拟任北京市市管企业党委书记,有望出任董事长一职。据推测,其下一站很可能是同属北京市属金融企业的华夏银行。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发布的任命消息予以证实。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李民吉的突然离开,很可能造成华夏银行战略规划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在过往的经营中,李民吉任职期间虽也推行了一系列举措,但随着其突然离职,这些战略的后续推进变得扑朔迷离,新的领导班子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这无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
经营业绩进入瓶颈期
证券之星注意到,从业绩表现来看,华夏银行的营收多年来深陷千亿关口的泥沼。从2020 - 2023年,营收几乎原地踏步,甚至偶有下滑。
2020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等影响,华夏银行的营收增长乏力,主要业务板块如公司金融、个人金融等均面临增长瓶颈。2021年,虽有复苏迹象,但未能突破千亿营收大关。2022 -2023 年,华夏银行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客户群体等,但效果并不显著,营收依旧在千亿左右徘徊。
2024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11.35亿元,同比增长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85.11亿元,同比增长3.10%。从增速来看,归母净利润增速则较2023年同期下降2.05个百分点。
同时单看2024第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7.81亿元,同比下降2.92%;实现归母净利润60.51亿元,同比增长3.60%。
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有下降趋势,可到2024年三季度末,仍高达1.61%,在股份制银行中 “名列前茅”。
而拨备覆盖率仅165.89%,处于低位,这意味着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在不良贷款构成中,公司贷款的不良率较高,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较低的拨备覆盖率使得银行在面对不良贷款时,缺乏足够的缓冲空间,一旦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将面临更大压力。
华夏银行信用卡业务也陷入困境,去年陆续关闭了信用卡中心天津分中心、青岛分中心,不仅削减了中间业务收入,还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银行整体业务的拓展。
合规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合规管理上,华夏银行同样问题丛生。2024年全年,监管公开处罚多达25条,累计罚款超1900万元。步入2025年初,包括朔州分行、南通分行、连云港分行在内的多家分行因信用卡资金管控、贷款管理等问题再度被罚。
贷款管理是银行违法违规的重灾区之一,华夏银行的违规行为涵盖贷款 “三查” 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虚增存款等多个方面,充分暴露了其合规管理体系的漏洞。
据了解,在贷款 “三查” 环节,部分信贷人员为了追求业务量,在贷前调查时,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查不严格,未能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贷中审查时,审批流程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对贷款用途、担保措施等关键信息审核不严谨。贷后管理更是形同虚设,未能及时跟踪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一些企业将贷款资金用于与贷款申请用途无关的项目,甚至用于偿还其他债务,使得银行的信贷资金面临损失风险。
就在今年的1月26日,华夏银行深圳分行因违规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信贷资产分类不审慎、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贷款业务管理不当等行为被深圳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罚款560万元。
这些违规行为带来的不仅是巨额罚款,更严重损害了银行在监管机构和市场中的声誉。同时合规管理的缺失,如同在银行稳健运营的根基上蛀出了一个个空洞,若不及时填补,后果不堪设想。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华夏银行若不能迅速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监管压力和市场淘汰风险。(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