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港股生态重塑焕发新活力 明年IPO可望重返全球前三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12-13 09:18:39

(原标题:港股生态重塑焕发新活力 明年IPO可望重返全球前三)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自2009年起曾七度成为全球最大IPO融资中心,但近两年其IPO市场的表现却稍显平淡。不过,今年港股IPO回暖迹象初现: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一波强劲的“赴港上市潮”,从地平线等科技新贵到美的、顺丰、恒瑞、海天、毛戈平等行业巨头,众多内地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香港。有机构预计,香港今年有望重返全球IPO融资额第四位,2025年则有望重返全球前三。

“我在香港时,一天可能要见三五家企业,这一点没夸张。”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市场参与者及投行人士,都挺看好香港2025年的IPO市场。”

这一过程中,监管层、投资者、企业三方都在合力推动IPO市场回暖。一大批科技型公司的到来,也在深刻改变着港股市场生态。

IPO市场正逐步回暖

“最近,几乎每天都听说有新的A股公司考虑赴港上市。”一位来自香港大型投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9月以来,香港IPO热度迅速提升,她接到了较多内地公司的上市沟通需求。

在近期证券时报社举办的“港交所上市专题交流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当下不少A股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也对赴港上市有着高度期待。

数据更能直观说明当下赴港上市的回暖趋势。安永报告显示,据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公开信息统计,2024年香港市场共有64家公司首发上市,融资额834亿港元。与去年相比,虽然IPO数量下降了6%,但融资额却上升了80%。

同时,近期不断有公司向港交所递表,IPO市场正逐渐回暖。港交所官网显示,2024年(截至11月)接受的新上市申请达123家,截至2024年11月29日12个月内呈交上市委员会作考虑的上市申请也达77家。据记者统计,单就12月1日至8日的8天中,就有9家公司递表。

投资者认购情绪也明显回温,有95%的香港IPO企业获超额认购,比去年高出4个百分点;IPO企业平均超额认购倍数为295,同比上涨24倍。

“IPO缩水并不是港交所独有的挑战,过去两年在高息环境和地缘政治等挑战下,全球IPO市场都很低迷。但是今年,我很高兴地看到,港股已经扭转了过去5年的下降趋势,今年前10个月的融资额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以上。”陈翊庭说,一些比较大型的IPO,如美的集团融资额达46亿美元,这是今年全球第二大IPO,也是香港自2021年2月快手以来最大的IPO。

并购+出海是重要逻辑

港股IPO市场回暖原因并不复杂。港交所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作出一系列改革,包括优化上市审核机制、批准实施恶劣天气交易等措施。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内地公司赴港上市意愿提升。此外,港股在上市门槛、流程及确定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提升了A股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意愿。

对拟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事实上,内地也深刻意识到港股市场的重要性。比如深圳在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并购境外资产标的,通过赴港上市或再融资等方式,提升并购重组效率,拓宽资源整合范围,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鑫表示,当前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逻辑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司本身出于业务发展有融资需求,短期内赴港上市更易实现;二是公司本身有海外业务或有出海展业计划,基于业务需求选择赴港上市。

一家已在A股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旗下有一家子公司正考虑分拆上市,因为其研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A股对于分拆上市没那么容易,而香港有18A章节,对子公司分拆上市而言,能更快拿到钱”。

对于不少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而言,国际化战略是其选择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不少“A+H”公司的表态几乎都离不开国际化一词。如顺丰控股表示,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本次境外上市的核心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一家消费品A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港上市是一个业务走向国际化、资本运营走向国际化的连接点和支点。一家新能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正处在出海关键阶段,在港上市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国际形象。今年9月在港上市的美的集团的管理层也明确表示,之所以赴港上市,是看中了港股的“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香港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表示,对于一些希望能做海外并购的公司而言,在香港上市后也极为便利,一是并购交易时能便利使用股票作为对价进行交易,二是上市后再融资政策也极为便利,能通过“闪电配售”快速获得并购资金。

科技公司唱主角

本轮港股IPO回暖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科技公司唱主角,科技IPO数量列第一位。安永报告显示,在已上市公司中,科技以及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公司的占比最高,分别达22家和11家。

在2018年港交所上市改革之前,港交所是一个以传统行业公司为主的市场,但在改革后,港交所的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变。仅2024年以来,就有黑芝麻智能、七牛智能、地平线机器人、重塑能源、声通科技、九源基因等一大批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生物医药等科技型企业登陆港股市场。

这一切都离不开近年来香港方面不断的改革与进化。从2018年的18A章节到后来的SPAC制度,以及2023年针对特专科技企业的18C章节,港交所上市规则和门槛不断降低。陈翊庭称:“香港拥有多年的经验且投资群体以机构为主,因此在一些相对比较创新、可能涉及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上面,香港可以先走一步。”

从1993年第一只H股青岛啤酒在港上市至今,陈翊庭已从事30余年的IPO工作。“过去31年中,香港一步一脚印帮助内地企业做境外融资。比如,我们历经了国企上市潮如‘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等,银行保险上市潮,矿业公司上市潮,再到2018年后新经济公司上市潮。”陈翊庭说,“我们一直不停地关注内地的经济需要什么助力,让我们的融资平台能照顾到实体经济的需要。”

“我们的上市规则18章系列是可以一直写下去的,从18A、18B到18C,只要国家有什么新投资题材,有什么企业要高质量开放、要发展,我们都会义不容辞,去配套最好的上市规则。”陈翊庭说。

投资者渐次回归

随着港股IPO市场回暖,香港市场上的国际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热情“井喷”。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股票上,散户认购倍数往往极为惊人,机构也是抢着要份额。

比如,11月8日上市的晶科电子,以超额逾5677倍位列香港历史超额认购倍数第二多的IPO新股;6月上市的优博控股,认购倍数达2503;7月上市的元续科技,认购倍数达2480。10月23日上市的华润饮料,也是受到散户和机构疯抢,其公开发售获234.49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4.47倍认购。

“华润饮料上市时非常火爆,我们最后最痛苦的时间居然是分股票环节,好多客户打电话‘威胁’我说我是你的重要客户,你得多给我分点。”一位香港大型投行人士表示,一般对全球的长线基金都会全额分配,但在华润饮料、美的集团等热门股上却也只能按较低的比例分配。

“市场在10月后回调的过程中,跟投资人去沟通时,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包括一些主权投资者开始回归香港市场。”该人士指出,客观来说,过去两年整个境外市场相对波动较大,一些外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撤出了港股市场。“但在9月底时,我们看到非常明显的迹象,他们回来了。”

众多香港市场人士均极为看好2025年香港IPO市场的表现。陈翊庭乐观地说,香港IPO市场在2025年会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

据安永报告分析,当下有多重因素正在支撑2025年香港IPO市场的回暖。如美国利率进入下行周期,利好非美元区,包括市场的资金流动性;香港证监会、港交所联合发布优化IPO时间表,合资格A股公司快速审批;港交所在今年第三季度降低特专科技公司的最低上市门槛,允许更多创新型公司进入IPO市场;内地IPO收紧后,转道香港上市的企业相当部分将在明年上市;内地企业国际化战略和出海潮,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特别是“A+H”上市模式正在升温。

有中介机构预计,2025年会有大概5只融资规模达到50亿港元的新股登陆香港,预计有一至两只融资额达到约100亿港元的重磅新股来港上市。“全年集资额有望达1200亿港元,有机会重返全球前三”。

券商中国

2024-12-29

证券时报网

2024-12-26

证券时报网

2024-12-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