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5 09:44:48
证券之星消息 上交所公开资料显示,11月22日,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胜科纳米”)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科创板,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有两点:
1、请发行人代表结合Labless模式、实验室服务半径、行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特点、行业市场空间及竞争等情况,说明公司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2、请发行人代表结合主要客户构成、毛利率、折旧摊销、实验室建设等情况,说明公司净利润是否存在下滑风险,相关风险披露是否充分。
从主营业务来看:
胜科纳米是行业内知名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半导体客户的研发环节,可以为半导体全产业链客户提供样品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专业、高效的检测实验。公司曾被称为“芯片全科医院”
公司掌握的检测分析技术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器件、传感器、显示面板等众多领域,客户类型覆盖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IDM、原材料、设备厂商、模组及终端应用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典型客户包括卓胜微、高通、博通、华虹集团、日月光、长电科技、应用材料、北方华创、京东方、天马微、华灿光电等。
从业绩来看:
2021年至2023年,胜科纳米营收分别为1.68亿元、2.87亿元和3.94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3.3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75.61万元、5158.45万元和8587.91万元,复合增长率为94.26%。
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15亿元至4.25亿元,同比增幅约为5.33%至7.87%。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为7100万元至7700万元,同比下降约为17.33%至10.34%。
整体而言,过去三年里,胜科纳米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但2024年以来开始明显放缓。公司表示主要受公司新建深圳、青岛实验室以及老实验室扩建等因素影响。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
胜科纳米此次拟发行4033.11万股,募集资金约2.97亿元,全部用于苏州检测分析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会稿,胜科纳米的募资额不仅比首次递交招股书中的3.47亿元规模有所缩水,同时,公司也是近两年来募资额最低的科创板过会企业。
针对上市委关注的“收入可持续性”问题:
公司在此前的问询回复中曾表示,从外部因素来看,整体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半导体技术更新催生大规模研发投入、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市场未来发展前景、Labless模式逐步受到市场认可等推动半导体第三方分析实验需求不断提升;从自身来看,公司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头部优势,并保持与主要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凭借专业的分析能力与高效的服务水平获得客户认可,在手订单情况良好。因此,胜科纳米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应对市场竞争风险,收入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风险提示方面,胜科纳米在招股书中提示:
第一,实控人负债金额较大的风险。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晓旻因与外部投资人同步增资以进行反稀释等,存在从部分外部投资人及金融机构处取得借款的情况,截至2024年10月31日尚未到期的负债合同金额总计为9375万元,应付利息金额合计为814.82万元。
第二,经营业绩及毛利率下滑的风险。2024上半年新建实验室短期内对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2023年上半年下滑7.06%,新建实验室预计对2024年全年净利润也将造成负面影响。由于市场拓展和新建产能释放需要一定的周期,若公司无法快速扩大收入规模或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则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041.04万元、7242.46万元、7759.07万元和7687.74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50%、16.11%、23.70%和31.06%。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应收账款的增长将加大公司的营运资金周转压力。
第四,客户需求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芯片设计、晶圆代工、设备及材料环节客户的收入占比较高,其中芯片设计环节客户收入比例分别为46.83%、45.66%、49.05%和39.31%,晶圆代工环节客户收入比例分别为3.45%、15.60%、20.77%和32.78%。设备及材料环节客户收入比例分别为12.14%、9.57%、7.99%和9.13%。芯片设计环节客户的需求与其研发投入力度、新研发项目启动周期等密切相关,如未来下游行业景气度不佳,导致芯片设计类客户研发投入减少或新研发项目启动滞后,则客户需求可能出现不利变动。
第五,分析仪器依赖进口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49.67%、60.23%、67.70%和68.08%,主要是因为其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占据全球龙头地位,且公司采购同品牌设备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可实现设备操作的标准化、降低培训成本。
此外,公司还提示了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关键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实际控制人承担的回购条款附条件恢复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等多项风险因素。
智通财经
2024-11-25
智通财经
2024-11-24
证券之星网站
2024-11-24
格隆汇
2024-11-23
智通财经
2024-11-22
格隆汇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