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2019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9-05-22 17:27:14

  各信用评级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控金融风险”的指示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8〕第14号文件的要求,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作用,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证券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就2019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10家评级机构[1]的市场表现、业务发展及自律管理、合规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评级市场表现

  截至2019年3月31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公开发行主体共计3617家[2],同比增加26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各市场AA级占比最高,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市场分别为33.44%、33.73%和56.56%;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4.43%、57.28%和28.51%,同比分别上升6.50个百分点、5.74个百分点和2.41个百分点。

  (一)评级调整家数同比增加,其中中诚信国际正面调整家数最多

  一季度,评级机构共对35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同比增加40.00%,占总存续家数的0.97%,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正面调整12家,同比减少14.29%;负面调整23家,同比增加109.09%。分机构来看(见附件1),中诚信国际的正面调整家数最多,有7家,占其存续家数的0.79%;联合评级和大公资信的负面调整家数最多,分别有6家和4家,占各自存续家数的1.53%和0.69%。

  (二)级别上调的原级别过半数为AA级,下调中过半数级别下调幅度超过3个子级

  一季度,正负面调整以级别变动为主,单独的展望上调和展望下调分别为0次和2次。级别上调共13次,涉及发行人12家;原级别集中在AA级,占上调次数的53.85%。级别下调33次,涉及发行人21家;原级别涉及BB级至AAA级,原级别AA-级的发行人家数相对较多,占比27.27%。从下调幅度看,季度内有8家发行人发生债券违约,主体级别被下调至C级;有13家发行人的主体评级被下调3个及以上子级[3],占比61.90%,其中联合评级4家,中诚信证评、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各2家,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各1家(见附件2)。

  (三)新增8家企业发生实质性违约[4],涉及7家评级机构

  一季度新增8家实质性违约企业,分机构来看,联合评级2家,中诚信证评、联合资信、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各1家(中诚信证评和中证鹏元分别对同一家企业评级);分市场看,公司债市场6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和企业债市场分别有4家和1家。从跟踪评级及时性来看,违约前6个月评级有负面调整[5]的仅2家;有4家企业在违约后主体级别被下调7个及以上子级,其中中诚信证评、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各1家。从级别变动幅度看,上海新世纪1个月内将1家企业累计下调17个子级,东方金诚一次性将1家企业下调15个子级。评级机构对违约企业的事前风险揭示不足,跟踪评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更换评级机构后的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有11家,其中中证鹏元上调家数占比最高

  一季度,共有162家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6](见附件3),11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1个子级,占比6.79%。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发行人中,中证鹏元和中诚信国际数量最多,各有3家,占各自机构承做更换评级机构的发行人家数27.27%[7]和7.89%,联合资信和联合评级各2家,东方金诚1家。

  (五)跨市场发行不一致率环比减少,在跨市场级别较高的发行人中,中诚信证评所评家数最多

  截至2019年3月31日,有24家发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评级结果不一致,较上季度末减少4家,不一致率为6.58%[8],较上季度末减少1.35个百分点。评级结果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有13家发行人的交易所市场级别高于银行间市场,占比54.17%,其中中诚信证评有5家,联合评级、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分别有4家、2家和2家;在银行间市场级别高于交易所市场级别的11家发行人中,中诚信国际和大公资信各4家,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各2家,上海新世纪1家。

  (六)一季度,各品种各期限债券[9]信用利差变异系数[10]呈上升趋势,利差显著性检验未通过组数占比增加

  一季度,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各品种各级别债券信用利差水平整体下行;受违约发行人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市场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担忧下降等因素影响,同级别内部不同性质发行人利差分化依旧较为明显,利差标准差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上述因素,一季度各级别债券利差变异系数环比上升,且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反映出市场与评级机构对部分发行人信用风险的看法分歧较大。

  从分机构级别间利差显著性检验[11]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一季度7家评级机构[12]共有14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占总组数的18.42%,较2018年度有所增加,其中东方金诚检验未通过比率较高[13](见附件4)。

  二、评级机构发展及自律管理动态[14]

  (一)评级业务稳定发展。一季度,10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2127只(见附件5),涉及发行人1302家;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2592只,涉及发行人1255家。从承揽的债券产品只数来看,中诚信国际占比26.47%,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联合资信、中诚信证评和联合评级业务量占比在12%-17%之间;中证鹏元占比4.33%,大公资信和远东资信占比不足1%。

  (二)3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同比小幅提高。一季度末,10家评级机构共有1408位分析师,评级经验在3年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比43.82%,同比提高2.59个百分点,其中标普(中国)占比最高,大公资信占比最低;其次是评级经验在1-3年的分析师,占比38.85%。从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来看,各机构平均14.54个,较上期末减少2.01个,其中中诚信国际人均业务量最多,为22.85个;次之为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分别有20.77个和17.74个。

  (三)交易商协会接受标普(中国)注册,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等相关规定,交易商协会组织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工作,经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及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同意,2019年1月28日接受标普(中国)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注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四)证券业协会通报2018年联合现场检查情况,持续推动评级行业合规执业。2019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评级机构信息披露意识和合规执业水准,推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证券业协会向证券评级机构通报了2018年联合现场检查情况,进一步督促各评级机构加强从业人员执业能力培训,完善落实质量审核制度,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以持续提升行业公信力和服务债券市场的能力。

  (五)交易商协会开展评级机构专项现场调查,持续推进评级自律管理。一季度,交易商协会重点针对评级机构业务管理以及近期违约企业评级情况,抽查评级机构档案材料,并分别对上海新世纪、中诚信国际开展专项现场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改进。

  (六)听取评级行业发展建议,推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听取评级机构对评级行业发展的建议,鼓励评级机构对行业发展积极献言献策,证券业协会组织资信评级委员会委员开展了评级行业研究工作,并于2019年3月在协会内刊《传导》上刊发了《发挥IOSCO平台功能,加强评级机构合作与交流》等两篇研究报告。

  三、评级机构合规情况

  一季度,交易商协会通过抽查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跟踪评级项目,发现评级机构在评级结果给定、评级作业、评级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评级结果对受评对象信用风险预警功能薄弱。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在个别受评对象违约后大幅下调级别,部分受评对象在违约前6个月依然维持AA级及以上级别,评级结果未能及时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水平,对受评对象信用风险的揭示较弱。

  (二)评级结果的给定合理性差,评级质量控制不足。中诚信国际调升部分项目的评级模型打分结果,但调整理由已在评级模型中反映,评级作业不审慎,评级结果依据不足;上海新世纪的个别项目对评级模型指标得分进行调整,但评委会纪要中无调整理由的评估和论证,且调整依据与评级报告有关表述相矛盾。

  (三)调查访谈工作不到位,自律规则执行不严。经抽查项目发现,部分评级机构未严格执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调查访谈工作规程》。中诚信国际个别跟踪评级项目未访谈受评对象实际控制人及重要子公司负责人,且未列明原因并采取替代性调查手段;联合资信对受评对象信用风险因素的核验与分析不全面、不深入;上海新世纪在对受评对象财务及经营信息质疑的情况下,未通过多渠道进一步核验,影响对受评企业信用质量的判断,评级作业不审慎。

  (四)评级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抽查的个别项目发现以下问题,上海新世纪未在评级报告中揭示现场访谈发现的受评对象重要风险情况;联合资信的评级报告未反映评级模型得分变化,信用风险相关因素揭示不充分;中诚信国际未在评级报告中明确主体评级调升依据,且对重大数据的变化情况揭示不充分。

  此外,中证鹏元因评级业务制度执行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不足,深圳证监局于2019年2月对其出具监管关注函。

  下一步,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将持续加强协同配合,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精神,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自律管理,研究联合市场化评价机制的市场约束作用,严格查处违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切实服务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特此通报。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