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A股还能再涨50%?“情绪牛”不如“细水长牛”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9-03-17 08:43:29

(原标题:高盛:A股还能再涨50%?“情绪牛”不如“细水长牛”)

  涨过后,A股还能再涨50%?华尔街知名投行高盛公司最新研报认为,沪深300指数有望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实现50%的涨幅,按此计算沪深300指数有望突破2015年牛市的高点5380点,上证指数也有望挑战4500点甚至5000点大关。不过,高盛这份研报设定的实现“50%”涨幅的主要因素,并非A股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而是因为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从A股以往大起大落的风格以及境内庞大的散户投资者队伍来看,高盛所言的“情绪牛”确实不排除实现50%涨幅,甚至更多的可能。但如果A股单纯依靠散户投资者的热情推升,“情绪牛”大起之后难免大落,长期来看对散户未必有利。

  从“估值牛”到“情绪牛”

  去年底A股一片低迷中,高盛公司给沪深300指数设定的2019年目标位为3700点,对应去年底的收盘位目标涨幅约23%。当时高盛看多A股的理由首先是估值低,其次是外资增配的趋势,沪深300指数的走势也正如高盛所料达到了3700点的目标,但时间却提前了整整10个月。高盛近期再出研报调升对A股的目标,喊出“再涨50%”,看好的理由也从估值为主转变为情绪为主,也就是从“估值牛”变为“情绪牛”。

  事实上,在高盛喊出“情绪牛”之前,A股已经展现出“情绪牛”的风采。二月份以来,领涨沪深两市的品种并非蓝筹股、白马股,而是被赋予各类题材炒作的概念股,甚至不乏此前商誉减值、大股东减持的“爆雷股”。在许多散户投资者眼中,股票只是炒作符号,买入是为了短期之内以更高的价格寻找接棒者卖出。一旦市场在超跌之后止跌回升,赚钱效应慢慢扩散,类似高盛所言的“害怕踏空”的情绪便会导致资金蜂拥入市,进一步推高股市,直到增量资金耗尽形成临界点。“情绪牛”最直观的标志,正是两市日成交超万亿元正成为常态化。从这个角度看,高盛在指数涨幅达标之后,将“估值牛”调整为“情绪牛”,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大概率抓住了A股的“牛鼻子”。

  “情绪牛”本质是“投机牛”

  高盛的研报将“情绪牛”归结为散户的乐观情绪,以及害怕踏空的心情。而“恐惧踏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上市公司内在的投资价格,而是害怕错失股价波动的利润。也正因为如此,“情绪牛”本质是“投机牛”,股价的上涨是为博取价差投入资金买入而带动,和基本面因素关系甚微。这和2018年行情低迷时外资机构逢低不断买入不一样,二者虽然都有投入资金,但投入方向不同、买入的速度也不同。在“情绪牛”之下,散户是以集中式甚至加杠杆买入题材股为主,这样的买入行为带来了泡沫,也缩短了行情持续的时间。

  从A股历史上来看,“情绪牛”在每轮牛市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牛市中后期尤其明显。而随着“情绪牛”的深入,散户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在狂欢中成为接盘侠。

  “制度牛”才能创造“细水长牛”

  对单个散户来说,只要现在是“牛”,就要“只争朝夕”快速上车,力争实现“快鱼吃慢鱼”,利用“情绪牛”让后来者买单。对个体的操作而言,赚钱是硬道理,这样的模式不能算错。但从市场整体而言,“情绪牛”带来的大起大落,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力。就以2015-2018年三年的深度调整而言,不仅数以亿计的散户投资者财富缩水,也让全社会投入了巨量的救市资金、纾困资金,耗费了大量成本。如果A股的运行能够平稳一些,这样的代价就会少一些,也有利于减少对市场顶部判断带来的择时交易,让长期持股逐步取代短期博弈。

  本周正好是美股走出金融海啸,探底回升的10周年,10年里美股基本走出了慢牛的格局,而期间A股至少经历了两轮以上的剧烈波动,美股的“细水长牛”和A股的“情绪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牛熊循环是市场常态,但如果A股也能从大起大落的“情绪牛”转变为“细水长牛”,对投资者来说将是一大幸事。而实现“细水长牛”需要创造“制度牛”,让A股能够汇集优质上市公司,持续提供回报,也让造假者无所遁形,付出惨痛的法律代价。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资本市场改革设定了目标,即“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这正是A股从“情绪牛”走向“制度牛”,实现“细水长牛”的起点。关注涨幅高低背后的“情绪牛”的同时,更要关注制度面变革的“制度牛”,才能让自己的财富赚得到,更守得住。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