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增信心稳预期促改革 政策红包密集派发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10-20 08:24:57

(原标题:增信心稳预期促改革 政策红包密集派发)

  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罕见同时就股市密集发声,提振市场信心明显。专家表示,这表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抑制市场恐慌情绪,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市场企稳。未来有望迎来政策落地窗口期,将持续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稳预期助力市场企稳

  监管层强调,近期股市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影响,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严重脱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一行两会在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时纷纷表态,表明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修复市场恐慌情绪。通过相关政策的推出,表明监管部门通过改革对市场的呵护,有助于抑制市场恐慌情绪,助力市场企稳。”

  “当前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成分,导致目前的下跌,这与我国经济基本面不相符。但正是由于非理性下跌,确实在前期出现了一些股东质押强制平仓情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资本市场非理性下跌,更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近期中国股市的波动和下滑主要是外部因素影响,监管层正在积极落实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股份回购流程简化,公司可以自立自主平稳股价;并购重组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逐步稳健开放的金融市场也使得金融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证监会负责人能够提出监管从稳,支持私募和民营,鼓励回购和并购,是有思路、有见地和有实招的,能够适度提升市场信心,逐步推进市场建设。也就是说,证监会的六个举措和三个考虑有助于稳定市场、增进开放和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认为,银保监会近期出台的三条举措对稳定市场预期影响重大,尤其是起草《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给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注入信心。

  料迎政策落地窗口期

  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监管层都一一做出了解答。专家表示,就19日银保监会关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或迎来政策落地的窗口期。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证监会明确六大改革措施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种种迹象表明,政策托底正在路上,这给市场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利好恢复市场信心,后续政策的落地值得期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特别是在整体融资环境偏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迫在眉睫。

  郭树清表示,按照有关工作安排,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看来,从当前股市形势看,很可能会出现质押担保品价值缩水的问题。其中提到的“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就是说的股票等有价值证券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价值缩水。如果质押担保品价值缩水,银行金融机构就要重点关注可能引起的风险覆盖不足问题。

  对于可能采取的恰当方式,赵亚蕊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担保品价值缩水的现象,银行可以要求增加相应的抵质押担保品,甚至可以根据企业主体资质提前收回贷款。此外,具体的也可以根据双方协商进行,但基本原则是不能低于之前的抵质押品的价格,也就是说要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

  郭树清表示,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从险资角度看,在稳定资本市场方面也可发挥较好作用。某大型保险机构资管人士负责人认为,保险资金或以两种形式入市,响应救市鼓励政策出台:一是由保险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直接入市自行择股,加大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目前看好同时符合“股价创三年来新低、股价跌幅超过60%至80%、业绩基本面较好”的个股。二是保险资管公司和券商联手合作,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具体模式为:以券商两融收益权为基础资产,保险资管公司发行设立“类固定收益型资管产品”。这种合作模式下,择股权利交由券商,保险资金从中只赚取稳定收益。

  陈雳强调,对于近期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比如股票质押风险的暴露,未来会通过完善股票回购制度,地方政府、私募股权参与公司经营相关制度,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等制度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尤其引导其流向主营业务经营情况相对优良的高比例股权质押上市企业,从而有针对性的化解流动性风险。

  持续推出深化改革举措

  专家表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仍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坚定市场信念,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应充满信心。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从经济形势而言,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均在合理区间,对国民经济结构性变革中可能存在的下行风险不必做过度解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等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崛起、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创新绿色发展正在创造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开放正在源源注入活力。

  从具体举措看,陈雳认为,未来央行会继续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通过信用风险缓释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证监会会通过增强创业板包容性、鼓励私募股权投资民营企业和探索增信工具等方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资本成本,产业结构改革仍处良性循环中。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看来,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波动和市场预期因素的形成,短期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中,环境保护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措施的实施,加上对落后过剩产能的淘汰,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短期的经济疲软。然而,这些政策对实现长期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因此,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现暂时经营困难,更主要是结构转型过程中短期因素造成的结果。

  “下一阶段政府会着重降低经济的结构性扭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法治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中国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制约中国企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制度因素会不断消除。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国企业的融资条件会进一步提升。”黄益平称,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利润率会更大,生产效率会更高,在就业、产出和总利润当中的占比持续在上升。因此,没有必要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更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