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王勇:以深化机制改革促进平衡稳定汇率预期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8-18 15:37:15

(原标题:王勇:以深化机制改革促进平衡稳定汇率预期)

  无论重启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政策,还是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抑或加大外汇掉期交易、加大资本跨境流动管控,我国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维持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和市场预期稳定。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的功能。未来还将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围。

  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及人民币汇改动态,肩负着稳金融与稳预期的双重大任。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五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无论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二季度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都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我国一向坚持市场化的汇率改革方向,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的功能。同时,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也将继续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般而言,稳金融的前提必须先稳货币。而稳货币就必须要先稳汇率,因为汇率是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变动形成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对外贬值和对外升值。再进一步讲,稳汇率就必须要先稳预期。预期就是市场对该货币汇率未来走势的预估与判断。如果预期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管理层稳预期就重任在肩;如果预期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则管理层稳预期的管理压力就会有所减轻。足见,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对于稳金融会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当前,伴随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以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人民币汇改的动态,时刻牵动着国际外汇市场及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行情,影响着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占全球出口的近20%,所以,在岸人民币的任何变动,都可能被视为反映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这又反过来对我国的贸易伙伴、大宗商品需求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带来影响。

  各方都关注到了,4月以来人民币因美元升值而持续走低,但我国外汇储备却始终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这固然是居民购汇需求没有出现爆发式上涨,居民和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压力,并逐渐适应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宽幅波动,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变量——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除了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还运用了一系列政策工具:一是本月初重新把企业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升到20%,以遏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羊群效应”,避免汇率贬值预期加剧;二是央行可与商业银行进行掉期交易,在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下,央行交易对手大多数会通过即期交易平盘,这样也可在不消耗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增加市场美元供给,减轻汇率贬值压力;三是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而更值得注意的一个迹象是,在本轮人民币走低的过程中,不少境外机构仍在大规模增持人民币债券。

  当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以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境内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树立财务中性理念,外汇市场因此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必要时也须进行逆周期调节。

  依据央行报告,为了更好发挥人民币汇率在稳金融与稳预期方面的双重作用,管理层首先会加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引导与管理,促使市场预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接下来,随着国际贸易 摩擦升级及其对贸易环境影响的加大,人民币或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这是当下的情形与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大区别。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重任在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大为增强,国际收支大体平衡,这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所以,人民币并无长期贬值的基础。

  再看美元,虽然目前美元依旧在高位,但涨势已有所减退,由市场担忧推动的美元涨势已显露消退迹象。美国与多国的贸易纠纷持续时间越长,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美元不久将承压下挫。而我国央行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将会继续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逆周期调节,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8·11”汇改已满三年。三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告别了单边走势,呈现出有升有贬、有弹性的双向波动态势,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中间价形成机制从增加“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到2016年底进一步扩充一篮子货币种类,再到2017年2月缩减一篮子货币汇率的计算时段、2017年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最终形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新机制,有效对冲了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汇率调控的自主性大增。

  综合以上分析,无论重启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政策,还是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抑或加大外汇掉期交易、加大资本跨境流动管控,我国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维持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和市场预期稳定。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的功能。未来还将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围。

大众证券报

2024-03-29

大众证券报

2024-03-23

大众证券报

2024-03-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