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养儿防老”防不住 养老目标基金解难题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7-23 09:30:44

  30多岁的娜娜近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养老、教育、医疗健康领域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的新闻,并配上评论文字:“养老产业和服务未来需求很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这则消息引发“圈友”的热烈讨论。一位今年还不到40岁的中年男士感慨:“2050年,我也从分母去到分子了。”另外一位年龄近50岁的男士亦发表评论:“养老,得从现在开始规划和思考”。养老不再遥不可及,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超过六成(61.8%)的居民认为应该在40岁以前开始进行养老储备,其中,26.4%的居民更是认为应该在30岁以前开始做好养老储备。

  “养儿防老”模式受到挑战“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近几年来,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谋发展等种种原因,“养儿防老”遇到了现实的种种挑战。

  第一种挑战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养儿防老”压力大。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家庭规模逐步走向小型化,有了越来越多的“421”型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上有4个老人需要赡养,下有1个小孩需要抚养,生活压力沉重,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也趋于弱化。一对80、90后的独生子女小夫妻要养4位老人,即使他们有心尽孝道,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挑战是子女外出谋发展,“养儿防老”不可行。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很多子女选择到外地上学,并留在外地工作,与父母分隔两地。一方面,大城市的“蜗居”没有父母的容身之地;另一方面年迈的父母沦为“空巢老人”。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第三种挑战是时代文化在变化,子女赡养父母的观念淡化。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把赡养长辈当做理所应当的事,很多老年人也不再期待“养儿防老”。“行孝”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能丢,但“养老送终”的观念在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已经淡化。

  养老目标基金成为

  养老新选择

  当“养儿防老”模式无以为继,很多步入40岁的中年人群即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其储备养老金的途径有社保、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能很好满足养老的需求。

  先来看社保。在我国,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保计划能够提供的养老金比较有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6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362元。与当前的物价水平相比,社保只能保障我们老年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让我们过上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再看企业年金,作为职工福利为雇员提供的补充养老金计划,在我国由企业自主设立,并不具有强制性。人社部2018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企业年金覆盖企业仅8.19万个,职工2336万人。从参保职工数来看,2015年来连续三年几乎没有增长,创造近十年来的最低增速点。

  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个险种。现在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一般要求投保人每年缴纳一定金额保费,并连续缴纳10~20年,然后投保人才能按月领取固定的养老金。为了确保能够足额支付养老金,保险公司的投资通常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追求稳定收益,因此整体收益较低。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平均年收益大多在2%~3.5%左右,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8%的水平。

  从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借助养老目标基金实现个人储蓄养老的模式发展非常成功,已在美国、英国、香港、智利、墨西哥、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应用,很多国家甚至将其作为默认投资选择产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社会养老体系仍面临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养老目标基金采用多元资产配置策略、严格控制回撤、规范投资运作,能够为个人养老投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可有效满足居民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