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韩会师:莫要轻言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5-22 09:28:26

(原标题:韩会师:莫要轻言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

  货物贸易顺差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常项目顺差来源,也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对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则是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最主要的来源,“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总量可能大幅度萎缩,甚至转为逆差,这很可能动摇人民币中长期稳定的基础。

  应该说,上述担忧不无道理,但只适合于学者们作为讨论的话题,进出口企业如果根据上述逻辑作出“长期推迟结汇,抓紧时间购汇”的决策,可能会吃大亏。

  理由有三:

  第一,我国减少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是一个中长期的大方向,落地过程可能耗时比较长。

  中美联合声明是原则性的,其性质类似商业交往中利益相关方签署的框架性协议,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还要涉及到中美将通过何种方式、在多长的时间内、在哪些行业、哪些货物种类上、由哪些公司作为主要的参与主体等诸多重要的实质性要素,只有双方对上述要素最终达成了一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实质性减少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很明显,中美之间还将有一系列很可能旷日持久的磋商,所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难立竿见影地出现下降。

  第二,减少对美货物贸易顺差并不必然导致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下降。

  实质性减少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顺差有两个途径:

  一是减少中国对美出口,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美国而言,在全世界几乎不可能找到物美价廉且体量庞大的中国制造的替代者;对中国而言,这会严重损害中国国内企业的利益。这种双输的方法肯定会被摒弃。

  另一个途径是增大对美进口,这可能也是唯一能被双方接受的方法。对中国而言,在进口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以美国进口替代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可能成为策略选择,所以未必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总规模的降低。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扩大对美进口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对出口商品随意定价。政府之间的谈判确定的是政策大方向,在具体的贸易环节,实际发生关系的是中美两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一家家具体的企业,签署的都是商业合同,遵循的是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对美国企业而言,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来自中国的大订单肯定是要尽量争取的,因此,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进口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第三,外贸格局的演变会受到国内产业结构变化和政策调控的影响,而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特别是避免货物贸易项目短期内剧烈波动是决策层不可能放弃的基本原则。

  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变化,外贸结构的变化更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一直是重要的变化动力来源,国内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也一直在努力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以尽可能确保内部不出现过于剧烈的经济动荡,对外不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验显示,我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国内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强,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我们仍有希望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效率、拓展市场等手段避免我国外贸出现急剧恶化的局面。

  所以,仅仅根据中美的一纸原则性较强,但操作层面比较模糊的联合声明就作出中国货物货物贸易顺差会很快下降,外汇储备下滑压力增大,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等判断有些过于草率了。即使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下降,也很可能在未来的2-3年才内逐步实现,出现断崖式崩溃的可能性很低。

  对于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结售汇决策,必须慎重权衡推迟结汇和提前购汇的机会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币的利息损失,以及人民币未能如预期进入贬值周期的汇率风险,这在2017年已经令不少投资者苦不堪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面的伤疤还没好,万不可再次轻易冒险。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越是在市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汇率政策越倾向于稳定优先,而目前市场结售汇总体比较平衡的局面也使得汇率稳定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投资者轻易做出单边赌博的决策风险很高。

大众证券报

2024-03-23

大众证券报

2024-03-09

大众证券报

2024-03-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