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浙商银行:积极推进A股IPO相关工作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5-04 15:30:35

  夯实资本基础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2017年以来,全国银行业资产扩张速度趋缓,银行业务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强监管持续,也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资本补充能力等提出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港漂”银行纷纷开启回归A股模式。浙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刘龙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该行正积极推进A股IPO相关工作。刘龙说:“在本次A股IPO后,我行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夯实资本基础,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未来几年业务发展腾出空间。”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跌至8.29%。为缓解资本压力,浙商银行在2017年3月宣布A股上市计划。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消息,浙商银行于2017年11月2日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发行不超过44.9亿股。浙商银行表示,A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主动降低规模增速

  2015年起,浙商银行各项业务指标快速增长。

  刘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其被动调整,不如主动转型。对外部环境、监管形势等,浙商银行早就作出相应研判,2017年主动调整同业业务发展节奏,确立“整固规模、苦练内功、精益管理”的经营策略,加快结构调整,规范合规开展业务,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客户,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

  刘龙介绍:“未来我们会秉承‘有多少资本,做多少业务’的原则,不断夯实资本基础。”一方面,在经营传统业务基础上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布局新业务,不断拓展客户渠道,提供给客户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通过构建金融生态圈提高客户粘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加快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坚持以资产经营能力驱动负债经营,由资产持有型向资产管理型、交易型转变,不断创新优化更符合各类客户需求产品体系,夯实客户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

  另外,通过政策引导,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浙商银行着力引导新增授信投向,着力授信行业及客户结构调整,着力有效授信需求持续跟踪、介入,引导绿色信贷、普惠金融,把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强化行业性风险和大额授信风险防范。

  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随着经济周期、金融环境等发生新变化,商业银行也迎来更多新挑战。

  刘龙表示,在正常市场环境下,有新企业产生、有企业退出,在这优胜劣汰或者吐故纳新过程中,就会有风险产生。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特殊企业,及时对风险进行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处置,不断地及时总结、调整政策、适应变化,最终实现经营良好发展。

  浙商银行一直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实施巴塞尔协议为主线,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丰富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和机制,着力系统性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监控官派驻制度是浙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风险监控官由总行向各分行派出,兼任派驻分行副行长或行长助理,直接向总行负责,有力地维护风险理念统一和风险政策执行。

  浙商银行还通过及时预警,有力促进风险及时识别,为化解和处置赢得时间,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坚持“及时处置、有效处置、科学处置”原则,把损失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对于媒 体报道的乐视、宝能等事件,刘龙等也一一作出回应:第一,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浙商银行共与乐视网开展5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其中4笔业务已正常到期结清。截至目前,浙商银行乐视网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79,989万元,已列入次级类,并计提相应拨备。此前,浙商银行已对该笔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核查,在核查中未发现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我行对于股票质押式回购,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一共设计四十余条审查要点,乐视网相关业务的申报方案中,除其中六条有所突破,其它三十多项均符合要求,总体来看仍符合我行业务准入条件。”

  第二,有消息称浙商银行此前设立的浙银宝能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前海人寿老股受让70亿元和增资60亿元,万科A二级市场举牌增持70亿元”。对此,浙商银行透露,其理财资金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仅用于钜盛华整合收购非上市金融股权,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劣后资金。

  看好资管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浙商银行在同业业务、投行业务方面表现不俗。谈及近期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于浙商银行相关业务带来的影响,刘龙表示,《意见》充分平衡监管要求和市场实际,避免“下猛药”导致新问题、新风险,更为资管业务发展留足空间,有利于资管业务在规范中发展。资管新规落地为资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利好行业整体发展,但短期内,不排除业务较为激进的机构将面临转型阵痛。

  首先,《意见》将过渡期延长一年半到2020年底,给机构留了较为充足时间。对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到期的非标等存量资产也作出妥善安排,有利于市场稳定。

  其次,新规拉齐资管业务监管标准。《意见》明确将按照产品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统一标准规制,同类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间。只有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以后大家都将在同一个标准和“起跑线”上做业务。

  再者,保本理财和承诺收益的产品将消失,理财产品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通过净值化管理,人们都能清楚产品的风险大小,知道自己的收益空间,也将逐步建立“买者自负”投资理念。这一方面对银行投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信息披露更透明背景下,要求投资者改变过去的投资习惯。这对行业发展来说是积极和健康的,有利于市场及其参与者更加成熟。

中国基金报

2024-03-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