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产

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购房补贴成陷阱

来源:时代周报

2018-04-28 15:42:54

(原标题:“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购房补贴成陷阱?)

  持续近一年,“抢人大战”在中国各省市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沈阳招才政策再加码,在2017年“盛京人才战略”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放开户籍,将人才落户门槛降低到中专学历。与此同时,以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具体的政策,向海内外人才发出邀请。按照新一轮人才政策,各类人才可享受1万到100万不等的购房补贴。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对时代财经分析称,没有人才,城市就没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现在整个东北都面临着新一轮人才荒,东北振兴,人才必须先行。”

  寻找增长动力

  这一轮招才工程,是沈阳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由于沈阳是老工业基地,能源行业、大宗商品生产等传统工业是其支柱产业,但最近几年,传统产业优势在减弱,投资和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出现下滑的趋势。

  过去三年里,沈阳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萎缩。沈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沈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峰值6564亿,随后逐年萎缩,2015年下降到5326亿,同比下降18.9%;2016年更是下降到1632亿,降幅达69%。其中,工业投资从2014年峰值的2493亿,萎缩到2016年的433.6亿元,降幅达83%。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利润从2014以来也处于萎缩的状态。2015年沈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萎缩30%,2016年萎缩43%。这意味着,沈阳当地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沈阳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低位水平。2017年,沈阳GDP为5865亿元,增速3.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垫底;而在2016年,沈阳GDP较上年下降5.8%,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中增速唯一为负数的城市。

  可以说,本次沈阳向国内外招才,是出于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如果不实现经济结构的改变,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将更加显著。

  “没有人才,沈阳就没有发展潜力,东北振兴,人才先行。”梁启东再次强调。

  

 

  政策离不开购房

  为了招才,沈阳在本次政策中明确提出,对顶尖人才给予1000万元资助,住房问题可“一事一议”;给杰出人才500万元资助和100万元购房补贴;给创业型领军人才100万元资助和50万元购房补贴。

  此外,沈阳将“人才”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到中专学历,提出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群体都可以零门槛落户,对在沈就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内首次买房,可享受1到6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在沈阳近年来的招人引才政策中都有鼓励买房的影子。2016年,沈阳曾出台政策,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并给他们“零首付”的优惠政策。到了2017年,沈阳政府继续加码,放宽落户限制,将农业转移人口、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

  而在租房方面,本次政策提出,对新落户沈阳且无自有住房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和技师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250元、850元、500元的标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沈阳这轮政策对各类人才的租房补贴,年限仅有2年。

  馅饼还是陷阱?

  招才政策离不开购房优惠政策的城市,不仅仅是沈阳。

  自去年以来,包括武汉、南京、西安等数十个城市的招才政策中,“买房给补贴”、“买房打八折”几乎成了标配。

  以西安为例,地方级领军人才的补贴标准是购房款的50%,补贴上限为40万元。在此政策吸引下,当地落户人口已经突破三十万,落户风暴让西安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无房可售、价格激增成了西安普通商品住宅市场的现状。因此,西安市房管局在4月20日的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称,2018年还有约20万套住房会入市。

  梁启东表示,西安通过“抢人大战”,解决了调控背景下的房地产发展问题。

  “各地在引进人才时,居住问题可以有多个选项,例如一次性奖励安家费、以优惠租金提供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许学锋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租购同权时代,人才的住房安排应优先选择租赁房,而不是过度依赖买房补贴,更不能变相搞成“引人买房”。

  其实,在高调的“抢人大战”背后,每个城市也有各自心思。

  一方面,当人口数量越多,一个城市在某些建设指标的批复上就越有优势。例如,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一份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一个城市要建设轨道交通,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照此标准,现已获批的43个城市中,包头、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等6个城市均不符合条件。

  另一方面,营业税曾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在推行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即将开征的房地产税或成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因此在户籍开放、人口接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维持高房价,须通过吸引大量新人口进入,要知道,十万外地年轻人,就是潜在的十万套房子。

  “地方政府肯定有这样的思考,但能否走得通不好说。”梁启东向时代财经表示,吸引人才没问题,但不能偏离初衷,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产业留人。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9-04-10

中国证券报

2019-04-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